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八渡笋高产栽培技术田林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2018年3月-1-八渡笋高产栽培技术田林县八渡笋(DendrocalamuslatiflorusMunroCV.Ba-Dus)属竹亚科牡竹属麻竹的一个地理种源,是巨型笋材两用竹种。麻竹又叫甜竹、大叶乌竹(田林壮话叫咪处),以田林县八渡瑶族乡为正宗产地代表而得名,是竹笋家族中的极品。田林县现有各类竹林面积22.37万亩,其中八渡笋种植面积近20万亩,占竹林面积89%。是一种天然优质的绿色保健食品。产品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是田林县“名、特、优”产品,田林县笋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一、八渡笋种植技术1.种植地选择。八渡笋竹易生快长,适宜种植范围很广,田林县海拔380-1200m之间,土层厚度40cm以上的地方均可种植,但以土壤疏松、肥沃、中至-2-酸性壤土或砂质土更易获得高产;房前屋后、田边地头、溪河两岸、公路沿线都能种植。以方便运输、远离厂矿医院污染源区、集中成片经营为好,便于经营管理,形成规模生产。山地连片开发种植的,要适当保留山顶、山底树木、植被,山间中零星生长杂木保留伴生,不搞全部清理来伐,疏林地只是砍掉影响竹子生长的杂灌。干旱、土薄、荫蔽、水涝地不宜栽种。2.竹种选择。竹种选用八渡乡博峨村平作、平封村央降、那囊村渭代以及六隆八渡笋基地、旧州镇、平塘乡等地良种种源的竹蔸、母竹移植或竹枝杆插苗种植。选择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发笋强的母竹,从母竹林中选择一年生竹笋取笋后在竹节上部又萌出的小竹条,其余笋芽未萌发的笋蔸;或选择竹枝杆插苗生长良好,-3-基径2cm以上苗木:或者选一年生去竹尾高l.2m未抽过笋,呈“烟斗”形,两侧有大型笋芽2~6个的母竹蔸作竹种。3.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栽密度30~40穴,保存密度27~33丛/亩,每丛4~6株立竹为最佳,每亩立竹量达到140~180条,株行距6m×6m或4m×5m最好。在土壤条件差的3m×4m或4m×4m为宜。如果连片经营,初植栽植密度可达42~60穴/亩,单行栽植可适当密些。4.整地挖穴。八渡笋竹是丛生竹,地下茎节间缩短,在土壤中不作长距离的蔓延生长。栽苗时在整翻好的土壤上挖穴,穴的空间处理很重要。秋、冬季整地,一般采用环山等高线水平梯带穴状整地,带宽1-3m,每带种一排;带宽6-8m,每带种植2排,种2排的按预先确定的株行距品字形或梅花形定点挖穴,-4-挖穴规格长宽深为50cm×50cm×40cm,挖穴后应让太阳晒土20-30天才能回填表土于穴底,同时结合土壤的肥瘦施放基肥,以定植备用。用水田、旱地栽植必须挖好排水深沟,沟深60cm左右,宽40cm左右。5.放基肥。一般采用发酵腐熟堆沤肥、饼肥、土杂肥、粪肥等有机肥。每穴用量15~20kg。要与表土混合拌匀,放入穴中,回土高于地面6-7cm。6.种植季节。八渡笋栽植时间一般在冬、春季阴雨天气或雨后造林,最佳种植季节是3~4月,不宜超过5月底,阴雨天气种植成活率最高。7.种植方法。笋蔸、枝条、母竹等竹苗随起随种。长途运输要注意保湿。如果种苗在运输过程中被风吹干变白,可将种苗放置于水量不多的水田中浸泡24小时,及时起苗栽植,切记不能用水冲-5-淘种苗。种前清除母竹、枝条蔸部的竹箨,黄泥浆根或浆蔸,再将种植穴内穴土挖开,把竹蔸平放,或是将笋蔸、“烟斗”形母竹头稍斜放在穴中,扦插竹苗直立种植,笋目、芽眼朝两侧,防止笋目生长受影响,竹种切口向下朝山内紧贴土壤,覆土15cm左右,母竹移裁、笋蔸则以泥土盖过每竹竹头、笋蔸为宜,扦插竹苗盖土至根茎为至,并用细土压实压紧,土穴边沿回土稍高一些,以便下雨时集水。注意1.2m高母竹移植最后一节竹管内要灌满清水,这样有利竹种保湿,提高成活率。栽后灌足定根水;栽苗后,可用地膜或稿杆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发新根;覆盖后若发现土壤干燥或遇持续晴天,应揭膜灌水后再覆盖上地膜。当气温回升,夏季到来时揭去所盖地膜。竹苗成活出新根后才能按要求施肥,未成活或半成活时不宜施肥,需要-6-补种成活。以后逐年扩坑和松土,适宜保留或间种5%左右的杂木。8.竹林下经济:依托竹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循环经济,开展林禽、林特、林菌、林药、林菜、猪沼竹等竹林下循环经济,竹林进行套种农作物、药材、食用菌等,竹林下发展竹林鸡、竹鼠(黑豚)等养殖,以耕代抚,发展种植和养殖两大模式。农作物套种以豆类、花生、生姜、旱谷、绿肥、苕子等无攀藤缠绕矮杆作物为宜;中药材间种以大通草、九层皮、灵芝、黄精、淫羊霍、半夏、草珊瑚等为主;食用菌种植以竹荪、平菇、茶树菇、凤尾菇、鲍鱼菇等为主。不要套种高杆或耗尽地力的作物。不间种作物的每年要进行中耕除草l~2次。二、八渡笋的管护技术1.排水灌溉。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7-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新裁的竹苗,经过挖、运与栽植,根蔸受到损伤,吸收水分能力降低。若土壤水分不足,竹秧会因失水而枯死;相反,若因林地排水不良,栽植穴积水时间过长,根蔸不能正常呼吸代谢,会腐烂死亡。所以种植第一年初,如遇久旱不雨(7~10天),土壤干燥时,须及时灌溉;而当久雨不睛,林地积水或遭冲刷时,又须及时培土和排水。灌溉时可以开挖水平沟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湿润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围开排水沟,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沟引出。2.松土除草。新造竹林郁闭前,每年要松土除草l~2次。第一次在5~6月,这时杂草幼嫩,易腐烂;第二次在7 ~8月。稀植林栽后的1~2年可以间作豆科作物,若有套种则结合抚育农作物、药材进行。同时,注意结合松土除-8-草进行壅垛压青,把杂草铲除后堆在竹蔸附近,也有培土增肥的效果。这样有利于竹笋生长,可提高产量。3.施肥。笋用林每年要从林地里采笋,带走大量养分,要确保稳产高产,有条件必须补充养分。每年3次:第一次称春肥(基肥)3月中下旬扒土暴晒后进行,促进笋目萌发,增加竹丛产笋量。常用的春肥有人粪尿、猪栏肥、牛粪、饼肥等。一般每丛施人粪尿、猪栏肥或牛粪25~50kg,或腐熟的饼肥7~lOkg,也可施塘泥或堆肥2~5kg,肥料施入扒开土的竹丛周围,施后随即盖土。第二、三次追肥,应在竹笋出土的初期和6~8盛产期进行,促进竹笋生长,提高其产量。追肥以沟施速效化肥为主,每丛每次可施入氮磷钾比例5:1:2混合肥料1~1.5kg,最好实地取土样测土配方施肥,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1~1.5kg。-9-先在竹丛四周开沟,将化肥均匀地撒入土内,或用水将化肥稀释后浇灌,施后随即盖土。要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触嫩笋,以免引起竹笋萎缩死亡。4.培土。未出土的竹笋,笋箨黄褐色,笋质细白脆嫩、味鲜。竹笋出土受光后,笋箨变绿或暗褐,竹笋老化,笋质降低。因此,在竹笋尚未出土前,用细碎的潮土培土,可避免竹笋的笋箨见光变色,防止老化,提高竹笋质量。通过培土,还可培育大笋,提高产量,培土厚度一般为15~30cm。5.扒晒。扒土是让竹蔸上的笋目露出土面,暴见阳光,以便提高温度,刺激和促进笋目萌发,同时也便于施肥。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用锄头自外向内将竹丛四周的土扒开,使笋目露出土外,在扒开竹丛表土的同时,要将老竹、死竹砍掉和挖除竹蔸,戳断老竹蔸与新母-10-竹蔸接连地下茎,但应注意不要损伤笋目。结合施肥覆土回填。6.割笋。割笋应掌握时间,割笋过早,笋体过嫩,产量低;过迟,则笋体老化,品质差。一般出笋初期和末期气温较低,竹笋生长缓慢,可每隔5~6天割1次,出笋盛期,气温高,生长快,笋质容易老化,每隔3~4天割1次。割笋时,先扒开竹笋四周的泥土,用专用特制割笋刀从笋蔸上部切下割断,采割时切勿损伤附近笋目,割后必须用泥土覆盖己割笋的笋蔸,如肥水充足,其上部的笋目还会萌发出竹笋。结合割笋覆土,在竹丛四周松土除草。7.留笋养竹和更新。采笋与留养母竹是重要的技术关键,因为竹林是异龄林,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立竹数量甚为关键,可以视为竹林产量形成的内因。竹子种植后当年,长出第一批竹笋选留2~4-11-株壮笋培育新母竹,到7-8月每丛保留2-3个无病虫害大笋培养第二次母竹,其余全部割取;第二年3月前砍除原种竹苗,每丛可割笋lOkg左右;第三年长笋旺季,每丛选择保留3-4条壮笋培育第三次母竹,其余全部割取。第四年4月前砍除3年生母竹以及1-2株2年生母竹,俗称“三代不同堂,公孙不见面”;要求保留2年生母竹2株或1年生母竹2株。立竹结构为五条立竹,其中一条为二年生竹,四条为一年生竹为最佳状态。如此周而复始,以后母竹达到3年的就砍除,保留母竹时间不宜提早,应该在每年8月底~9月初进行。三、八渡笋竹林病虫害防治 八渡笋竹从出笋期到竹材砍伐期,一直都有可能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因此,病虫害防治是竹林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综-12-合防治”的基本原则,根据虫害发生规律,及早做好监测预防和防控工作。防治措施以营林为基础,科学施肥,适时排灌,冬季清园复垦,夏季松土除草,铲除有害生物越冬、过夏场所,必要时才使用无公害的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竹象鼻虫。竹象鼻虫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种。危害八渡笋最多的是竹大象甲,其幼虫专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继而死亡。难于保留母竹。根据成虫每年发生一代,于土室中越冬,成虫有假死现象,采用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林地垦复翻土,适当深挖,破坏竹象鼻虫的土室。②根据该虫具有假死性和早晚行动迟疑等特点,利用摇梢和成虫上竹危害高峰期捕捉成虫等物理防治。在清晨或黄昏人工捕捉该虫的-13-成虫,立即杀死。③捕杀幼虫。当发现笋尖枯萎发黄,笋体变软,则被虫害的可能性极大,可用利刀切开捕杀。④在6-7月用软纱网带包裹竹笋,防止竹象危害。⑤采用20%杀灭菊酶,每亩50ml或2.5%溴氰菊酯(亩用量50ml)加80%敌敌畏(200ml/亩)、25%菊乐合酶(150ml/亩)20%氯氧菊酯(lOOmL)喷雾二次,每次间隔为5~7天。在幼虫钻蛀于笋肉或嫩枝为害时,用20%氰戊菊酯(0.5ml/条)进行竹腔注射。2.竹螟。竹螟又称竹苞虫、竹卷叶虫。冬季在竹蔸附近疏松土中做茧越冬,防治方法:①冬季结合垦复松土,消灭越冬幼虫。②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卷叶时,可喷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③5月底成虫出现期间,可用黑光灯诱杀。④虫口密度大时,可在林中放森林烟雾剂熏杀。-14-3.竹蝗。竹蝗产卵集中,采取人工捕杀和烟剂熏灭,即在11月份到产卵集中地挖除卵块;如虫害严重,可在露水未干前用高效啊维菌素喷雾防治;晴天利用新鲜人尿50kg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lkg配或人尿lOOkg加入敌百虫2-3kg拌均制成人尿药剂,再用草将其堆放在竹煌较多的地方逆风诱杀。若结合林下放养鸭子、鸡等家畜吃掉竹蝗,减少竹蝗危害,效果更好。4.竹蚜虫。主要危害竹叶部至秆部。竹蚜虫体形小,具有刺吸式口器,黑褐色,体外有少量的白粉覆盖,在麻竹叶部或秆部密集生长,吸食汁液。这是竹林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虫害,特别是在竹林密度过大、通风透气不良、过于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林地清理,合理调节密度,改善通风透光度。②用50%乐果乳剂800-15-倍液喷杀。5.竹煤病。竹煤病发生较普遍,多种竹子都可能发生。主要危害竹叶与小枝,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竹子生长衰弱。竹煤病是由蚜虫或介壳虫的危害而引起的。因为蚜虫和介壳虫的分泌物正是竹煤病病菌的营养来源。因此,防治方法以消灭蚜虫和介壳虫为主。也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煤病病菌。此外,适当砍伐过密的竹杆,使竹林通风透光度改善,也可大大减少发病机会。6.地下害虫。白蚁、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可用广西化工研究院、南宁惠旺尔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辛硫磷粒剂特效药防治,用3-5%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每公顷30~45kg。若个别地段发生较重,可用40%乐果乳剂、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灌根。7.鼠害。八渡笋竹林主要危害是竹鼠,-16-竹鼠因吃竹子而得名,根据竹鼠昼伏夜出,觅食留下一条很光滑的路,可顺引路找到它的窝捕捉。主要有5种方法:(1)挖洞。夏末秋季顺着它的洞(避难道)痕迹用锄头
本文标题:八渡笋高产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5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