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1918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资本主义阶段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末代沙皇全家照沙皇俄国(1546-1917)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192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22-1991)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列宁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背景•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国内:政治:反革命叛乱;经济:粮食严重匮乏;(3)内容•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工业:商业:分配: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4)特点:——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2)目的:取得军事胜利(战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5)评价:①积极: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的反对,最终引发经济政治危机;③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you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见下图,单位:万普特)。这()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征购粮食1917-19181918-19191919-1920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921年春天,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所说的错误指的是()•A.《四月提纲》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2题)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008•四川文综•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2013届高三,20)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2000.广东.3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2009•广东历史•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的思索:“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请思考:(1)列宁要退到什么地步?(2)列宁实行“退”,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背景•(2)内容•(3)目的:•考点2、新经济政策•经济:战争破坏和自然灾害;•政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农业:工业:商业:分配: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解决经济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推行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物分配制固定的粮食税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按劳分配恢复自由贸易回归书本: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国进民退国退民进(4)实质:(5)作用:①经济上:②政治上:③理论上: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使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手段•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列宁:借助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对中国有何启示?思维拓展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演变中你可以得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3、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4、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背景措施手段性质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原则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农业集体化•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D.农业集体化运动•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根据这一思想,列宁进行了以下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提出工业化方针④实行农业集体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2013年广东高考22题)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011年海南高考20题)“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2013届高三20)“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013届高三21)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采取固定的粮食税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1)上述不同时期俄、美、中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俄国实行新
本文标题: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6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