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淋溶释放机理研究及其渗滤液治理方案设计
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淋溶释放机理研究及其渗滤液治理方案设计作者:王敏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相似文献(2条)1.期刊论文薛喜成.XUEXi-cheng秦岭安河铅锌尾矿复垦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9(6)系统采集秦岭安河铅锌尾矿复垦区尾砂、覆土、蔬菜、作物和中药材等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样品中Pb、Zn、Cu、Cd的质量比,并依据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评价.旨在调查当地铅锌尾矿复垦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探讨蔬菜、作物和中药材等重金属污染与覆上、尾砂的关系.提出防控铅锌尾矿复垦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1)尾矿复垦与污灌作物中的重金属普遍超标,不能食用,其中污灌地菠菜叶Ph超标1910倍,葱叶Cd超标1750倍.复垦地玉米籽粒Pb超标35倍,黄豆籽粒Cd超标.189倍;2)尾矿复垦作物中的重金属质量比与尾砂、覆土的重金属质量比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其污染与铅锌选矿活动有关;3)尾矿复垦地上的小麦、黄豆和玉米籽粒中重金属质量比趋势是:小麦最高,黄豆次之,玉米最低,重金属质量比与作物生长期呈正相关;4)不同植物组织部位中Zn、Cu、Pb、Cd等重金属质量比趋势均表现为:根最高,攀叶次之,耔实最低.2.学位论文马红艳陕西凤县铅锌尾矿库复垦作物重金属污染研究2007近年来,随着矿山尾矿库复垦工作的持续开展,复垦作物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新的关注。由于重金属在人体内的持续累积效应和突出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时常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1955年日本“镉米”引起的骨痛病事件已震惊世界,2006年甘肃徽县的血铅超标事件更是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由此可见,深入研究矿山复垦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机理并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已迫在眉睫。本文选择陕西凤县典型铅锌尾矿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系统采集尾砂、覆土和作物样品,室内借助原子吸收和Dold分部提取等方法完成重金属含量与形态测试,结合测试数据处理与污染机理研究,重点分析了重金属在尾砂、土壤与作物中的富集迁移规律,并提出了控制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措施和建议。在尾砂、覆土重金属含量测试基础上,分别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完成覆土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结论为:两个尾矿库覆土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属重度污染。进一步采用Dold分部提取法对覆土、尾砂中的重金属形态进行了分析,结论为:Cu、Zn、Pb、Cd均以残渣态为主,原生硫化物态次之,水溶态和可交换态较少。Pb、Cd原生硫化物态在外界条件变化时很可能溶出而被作物根系吸收,对复垦作物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性。在土壤酸碱度、含水率和肥力指标(N、P、K)等基本性质测试基础上,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精确测定了各作物样品不同组织部位的重金属全量。通过测试数据对比和污染机理分析,重点对各重金属在尾砂、覆土与复垦作物之间的迁移富集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论为:各复垦作物可食部分的Pb、Cd含量均严重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744-2003和NY5200-2004),Cu、Zn含量多数超过人类营养学所规定微量元素,复垦作物可食部分均不能食用;同种作物的不同组织部位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玉米中各类重金属的含量满足“根>茎>籽实”;重金属在尾砂-土壤-作物之间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其迁移转化因土壤基本性质、作物特性及重金属的不同而差异较大。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f7bff93-0983-42f5-983a-9dca01545085下载时间:2010年8月6日
本文标题:铅锌尾矿库重金属淋溶释放机理研究及其渗滤液治理方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7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