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9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十五”时期主要成就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二、发展目标第三章基础设施一、水利二、交通三、能源四、信息化第四章产业发展和特色经济一、农牧业二、工业三、服务业第五章城乡区域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二、城镇化三、区域发展第六章资源与环境一、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二、生态保护与建设三、环境污染防治第七章科技教育一、科技二、教育三、人才第八章和谐社会一、劳动就业二、社会保障三、扶贫开发2四、收入分配五、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六、计划生育与人口七、精神文明、民主法制与公共安全第九章改革开放一、深化改革二、扩大开放第十章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类指导的规划实施机制二、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引导调节作用三、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我省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时期。《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十五”时期主要成就“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改善最明显、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543.2亿元,年均增长12.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43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年均增长20.9%。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3亿元,年均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65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分别实际增长8.4%和5.5%,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减少农村牧区贫困人口77万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时期是我省基础设施建成项目最多的时期。“两横三纵三条路”主骨架公路网基本形成,实现了省会到州府、州府到县城的油路化,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行政村通公路,实现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1万公里,结束了高速公路零的历史。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西格段和西宁、格尔木机场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成。黑泉水库等水利工程建成使用,解决了农村牧区118万人、40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了一批城市道路、农村电网改造、送电到乡、供排水、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项目及危旧房改造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了一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特色经济框架初步形成。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4.6:43.3:42.1调整为11.6:48.7:39.7。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薯、油、豆、肉、奶、毛等特色农畜产品以及设施农牧业、农区畜牧业、农牧业产业化有了较快发展。盐湖化工、电力、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百万吨4钾肥、90万吨纯碱、涩-宁-兰天然气输送管道、公伯峡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建成,资源开发规模化水平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服务业稳步发展,高原旅游业成为新亮点。科教兴青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70.7%提高到86.8%,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由1.3万人提高到4.9万人,青壮年非文盲率由82%提高到93%。医疗卫生普遍服务水平提高,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开始建立。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全省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10.9‰,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取消了农牧业税,广大农牧民得到了较大实惠。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力度加大,85%以上的大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0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4.13亿美元,年均增长20.9%。五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17亿元。5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深化省情认识,注重实践、遵循规律,才能确立和坚持符合青海实际的发展思路,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不断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只有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自觉地把青海融入全国发展进程,才能不断拓展新的增长空间,促进和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只有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进步;只有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才能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完成数“十五”年均增长%青海省生产总值亿元417.0543.2生产总值增长%10.012.212.0(可比价)人均生产总值元75701004310.8(可比价)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63.31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025.015.3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亿元1100141720.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4.037.5共提高4.5个百分点③城镇化水平%45.039.2共提高8.3个百分点③全省总人口万人551.0543.2人口自然增长率‰12.59.4910.9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15.015.2城镇登记失业率%4.03.9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60080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10.18.4(扣除物价因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1950216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8.05.5(扣除物价因素)森林覆盖率%3.84.4共提高1.3个百分点③公路通车里程公里20000297199.7高速公路公里175196旅游总收入亿元20.025.719.5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4.04.1320.9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5.086.5共提高23.5个百分点③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092.5共提高6.5个百分点③注:①2005年数据为统计公报数。②2005年完成数中的增长速度是比上年增长。③2005年与2000年相比。6保证青海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些基本经验,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加以完善、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五”期间发展环境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和全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给我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有利条件分析,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各项工作力度的加大,为我们加快推进“五个统筹”,促进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国内外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东部地区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加强东西部合作,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供了新的空间;经过多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全省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贫穷落后仍然是我们的基本省情。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弱,人才、资金、技术、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各项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体制机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纠纷增多,处理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总体看,机遇难得,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审视省情,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紧紧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积极迎接挑战而不回避挑战,以新的思路和举措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青海特色的发展之路。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原则“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与和谐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此,要遵循以下原则:7——必须坚持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摆脱贫困和落后,关键在发展。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在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力争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认真解决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引进吸收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区域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加快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谐青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消除社会贫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手让人民群众自主择业、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更加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事业改革,加快财政、投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更加广泛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为
本文标题:青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