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目录一二三四朱熹本人武夷山是朱熹成名的风水宝地武夷山因朱熹而锦上添花朱熹及武夷山的国际影响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汉族,祖籍江西婺源,生于三明尤溪,卒于建阳。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的朱子理学,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筑了中国宋代至清代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远及东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一、朱熹本人二、武夷山是朱熹成名的风水宝地武夷山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朱熹,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少年从学、著书立说、办学授徒,生活达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孕育、形成、传播、发展。朱熹在武夷山创办武夷精舍(紫阳书院)、考亭书院等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许多名人弟子及其后人成为著名理学家,并一代传一代,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撑起了中国古文化的半壁江山!把当时的武夷山推到了“执全国学术之牛耳”的文化巅峰。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是朱熹以祖籍地江西婺源的紫阳山命名。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共50年整。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是朱熹的义父刘子羽为朱熹母子建造。历史上紫阳楼历经数代,都及时得到整修,直到民国初年,毁于战乱。后来在原址重建。现在的紫阳楼基本保持了当初的形制。兴贤书院,位于五夫镇兴贤村。建于南宋孝宗时,为纪念先贤胡宪而构筑。朱熹曾在此讲学授徒。所谓“兴贤”,即寓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书院于元初毁于兵乱。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1987年为开发旅游资源,武夷山市政府重修,并在书院内设陈列室,陈列五夫里历代名人如刘子翚、朱熹等先贤遗迹和墨迹等有关文物和图片等,使五夫里昔日的文化昌盛、理学繁荣之风貌得以重现。兴贤古街三市巷朱子巷淳熙九年,朱熹第二次宦游归来,在武夷山平林渡金谷洞一边讲学,一边着手在九曲溪五曲溪边的隐屏峰下筹建武夷精舍。第二年四月,精舍落成。此后,朱熹便专心致志地在武夷山中讲学授徒和从事学术活动。在此期间,四方学者纷至沓来,云集武夷山。当时知名学者蔡元定、詹体仁、祝穆、沈默等都曾就学于此。朱熹学派的中坚人物都聚集在武夷山中,刻苦钻研、潜修学问。武夷精舍成了朱熹学派的学者们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武夷山冲佑观内的岁寒轩,也是朱熹常与友人论学之所。这一时期既是朱熹学派的聚集期,也是朱熹的学术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朱熹在武夷精舍写成了《易学启蒙》、《孝经刊误》、《小学》等一大批论著和书信。同时,结合教学,反复推敲修改《四书章句集注》,使这部著作日益完备。朱熹的理学思想便传播开来。武夷精舍三贤祠,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祠内先是奉祀朱熹老师刘子翚的神主,后又增祀朱熹和刘甫的神位。三、武夷山因朱熹而锦上添花武夷山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朱熹,受朱熹的影响,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通过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第22个双遗产地之一。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朱熹在武夷山也留下了很多歌咏武夷景观的诗文。《九曲棹歌》朱熹少年得志,但由于它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逆,所以仕途颇为坎坷。晚年个人失意,国家也日趋崩溃,他在寂寞和痛苦之中,一方面发愤著书立说,一方面寄情山水以消愁,所以朱熹在武夷山也留下了很多歌咏武夷景观的诗文。比如他游九曲溪时写下的《九曲棹歌》“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一曲的溪北有高峰耸立,那便是入九曲所见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二曲溪口迎人而立的是峭拔挺秀、明艳照人的玉女峰。玉女峰突兀拔空,峰顶花木参簇,整座山峰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岩壁缝痕似衣裙皱褶,飘飘欲仙,峰下碧波绮丽的“浴香潭”,传说是玉女洗浴的地方。潭中一块方形巨石,刻“印石”二字。峰左侧有一岩叫妆镜台,刻有二丈多高的“镜台”二字。民间传说玉女隔溪与一曲之畔的大王(大王峰的象征)苦恋,朱熹的二曲之歌即咏此。“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小藏峰又名仙船岩,在峻峭的岩壁隙洞间,有船形的木制古遗物,传说那是仙人得道时化去后所遗下的木舟,舟中藏有遗骨。最早对虹桥板、架壑船作出合理推测的,是朱熹,他认为是“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蛮物所居”的遗物,经考证这些虹桥板、架壑船确实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悬棺葬的遗迹。平川是地名,指九曲尽头星村一带。这一带一马平川,桑麻蔽野,又有良田美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全然是桃源景象,正如朱熹棹歌所咏:舍此而欲更觅桃源路,那除非人间之外别有天地了“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四、朱熹及武夷山的国际影响朱熹学说不仅对中国元、明、清以来700多年的时间有深远影响,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漂洋过海,远及东亚、东南亚及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仍吸引着世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朱子理学思想的研究。而且对日本、韩国、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一些国家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香港电台与《明报》合办的“千禧人物选举”于1999年7月揭晓。那次选举只推举近100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人物50名。文公朱熹名列第42,位居邱吉尔、曹雪芹、凯恩斯、但丁、歌德之前。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朱子热渐渐兴起,朱熹致力理学、弘扬武夷文化的功绩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朱熹在武夷山讲课的武夷精舍、冲佑观,朱熹亲撰并书的“刘公神道碑”和数十处摩崖石刻及其它活动遗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成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前往武夷山考察朱熹遗迹。1998年6月,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朱子理学的研究与交流更加频繁活跃。1993年,在武夷精舍遗址召开纪念武夷精舍创建810周年暨朱子学术思想研讨会;2000年,在武夷山举办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暨“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武夷山成为世界研究弘扬中国理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文标题:朱熹在武夷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59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