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塘坝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一、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社会的重大变化。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西学东渐(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的生平(性格处事:正直清廉、离经叛道)2、李贽的进步思想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反传统)抨击封建社会正统观念(强调人的私欲)3、评价:具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战斗精神和时代特色(资本主义萌芽)二、明清活跃的儒家思想(二)、黄宗羲①生平:抗清、著书、讲学③进步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②代表作:《明夷待访录》等④评价: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推动反专制斗争。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三).顾炎武①生平:弃科举,探救国之道③进步思想:经世致用(实践求真知,解决现实问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④评价: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众治”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际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提出拯救时弊的主张“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重视工商业的发展经世致用的内容:“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日知录》(四)、王夫之——唯物思想①生平:抗清、著书②代表作:《船山遗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④评价: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划时代意义③进步思想哲学思想: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政治思想:天下为公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材料二“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主要思想认识论:主观的认识由客观引起,考查研究可以认识事物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变化的,有规律可循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四.明清儒学的评价明清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及根源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展,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社会根源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3、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心学体系。课堂小结:对明清四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1、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2、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3、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4、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5、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填写:儒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战国后期:秦朝时期: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春秋时期:明清之际:创立初步发展遭禁独尊新发展变化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民贵君轻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君权神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南北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天理”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温故知新天人感应讨论: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3、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课堂练习1、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A2、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D③④①②D高考链接(2005年全国文综卷2)3、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C4、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B
本文标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4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