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龚小平E-mail:gongxiaoping@ahau.edu.cnTel:13305518674导论一、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三、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四、考试方式与成绩计算五、主要参考书目一、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从课程内容看,它是研究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现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与规律。从课程性质看,它既是一门历史课,但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A、与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关系:两者本质一致,但归属学科不同,其侧重点不同;B、中学历史课与《纲要》课的关联前者主要讲述历史“是什么”,侧重于历史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后者则是回答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为什么”,侧重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阐述,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1840191919491956至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社会)1.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2、教材体例与教学体系全书分为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三编;每编下设一个综述(相当于各该编的“纲”)和3—4章(专题性质,相当于各该编的“要”)。课程(教材)结构: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11,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本课程依据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将其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形成上、中、下三编,我们把它分为十二讲。教学内容体系第一讲回忆与反思——中国近现代历史纵横谈(导论)第二讲千年变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第三讲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四讲帝制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功绩第五讲碰撞中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六讲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曲折第七讲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八讲两种前途的选择——人民共和国的锻造第九讲良好的开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第十讲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中的失误与教训第十一讲伟大的转折——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十二讲继往开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课程的“一条主线”、“两大历史任务”、“两次大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线,这涉及到领导阶级、指导思想、走什么样的路等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没有一个阶级、政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担负不起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重任。主线中国近现代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同时又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两大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族人民为探索国家出路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历史和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大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上,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也进行过曲折的探索,直至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成功地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历史和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大选择。17“两个了解”、“三个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1.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从而确立对共产党、对马克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2.了解我们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昌盛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事迹,承继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赤壁怀古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意义(为什么学)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家是想哪儿说哪儿,无体系;史家则不同,必须有体系有逻辑。谁先占有了史料,谁就有了知识产权。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意义1.历史是不能隔断的,人们学习、借鉴历史经验,是为了今天的需要。“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李世民“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司马光“灭人之国,必先去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出乎史,入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龚自珍“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和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江泽民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邓小平2.学习历史能使人耳聪目明,成熟起来“不知道他出生前发生过事情的人,永远是个孩子”。——西塞罗“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也”——王充3.学习历史是为了解惑(1)现实与历史的关系;(2)中国与外国的关系;(3)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解读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治史的传统“二十四史”:这是正史,是国家承认的史书。计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5.中国自古就有“秉笔直书”修史的传统“秉笔直书”就是不隐瞒、不夸大,一是一,二是二;不虚美,不掩恶,其言直,其事核。真实地反映历史。司马迁也是秉笔直书的典范价值判断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否则就无所谓“以史为鉴”。不掩恶,其言直,其事核。三、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2)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3)专题讲授与系统学习相结合。(4)师生、生生、人机互动相结合。2、学习要求力求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即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必须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千万要避免根据“想当然”地去理解。对如何学习的几点建议三个环节:听课、读书、思考。听课与自学(内容多,任务重、课时少)出勤:遵守学习秩序,保证基本的学习时间。自学:每次上课之前最好自学相关内容。读书结合教学要求,有计划地认真研读教材和基本文献。(2010年修订版)??思考:自主探究思考问题是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动力。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高自己观察认识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辨别力。◆特别是,要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四、考试方式与成绩计算教学安排:必修课。本学期上课时间12周,每周2节,计1.5学分。考试方式:考试(开卷、闭卷)成绩评定:课程参与度+课外实践+期末考试五、主要参考书目1、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2002年27次印刷。2、蒋士第等编:《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第11次印刷。3、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5、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6、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国史》(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业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你对其中哪个问题最感兴趣?本讲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6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