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新企业会计准则学习笔记
目录一、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三、分项会计准则解读ASBE基本准则ASBE1存货ASBE2长期股权投资ASBE3投资性房地产ASBE4固定资产ASBE5生物资产ASBE6无形资产ASBE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ASBE8资产减值ASBE9职工薪酬ASBE10企业年金基金ASBE11股份支付ASBE12债务重组ASBE13或有事项ASBE14收入ASBE15建造合同ASBE16政府补助ASBE17借款费用ASBE18所得税ASBE19外币折算ASBE20企业合并ASBE21租赁ASBE22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ASBE23金融资产转移ASBE24套期保值ASBE25原保险合同ASBE26再保险合同ASBE27石油天然气开采ASBE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差错更正ASBE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ASBE30财务报表列报ASBE31现金流量表ASBE32中期财务报告ASBE33合并财务报表ASBE34每股收益ASBE35分部报告ASBE36关联方披露ASBE37金融工具列报ASBE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演进历程(简)1973年,IASC成立,总部设在伦敦。1998年,提出《重塑IASC的未来》。1998年,完成“核心准则计划”。1999年,发布《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2000年,IASC重组。2002年,欧盟要求上市公司在2005年以前全面启用IFRS。2004年,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菲律宾启用IAS。2004年,获得SEC和IOSCO支持。2005年,欧盟上市公司全面启用IFRS。2005年,SEC发布减少FASB与IFRS之间差异的“路线图”。.2006年,中国修订会计准则,基本趋同IFRS。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最近一次的准则修订是在2001年。由于当时中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操纵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在上一次的修订中采取了十分保守的做法,比如:禁止公允价值的使用、债务重组的损益不进入利润表而在资本公积中反映、强调计提八项准备等等。这些保守的做法对减少会计操纵可能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却与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总体目标背道而驰。事实上,在上次修订颁布的同时,就出现了许多反对,严重的指责称其为“历史的倒退”。另外,上一次的修订是局部性的,并未在会计准则整体上作全面的梳理和调整。在过去的几年里,IASB不断地开疆扩土,在“协同全球会计准则”的目标下硕果累累:2005年1月1日起,欧盟要求所有上市公司执行IAS;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引入IAS;更重要的,在安然事件之后,美国FASB对IAS的态度发生重要转变,在FASB一些准则修订中已经开始慎重考虑IAS的规则,并且IASB和FASB已经开始合作若干项目,旨在减少两个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中国财政部一直密切关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IASB在促进中国会计准则改革方面也一直不遗余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到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中国吸引的FDI也一直成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造成了大量的“准则转换成本”,会计准则的趋同成为大势所趋。新会计准则中的“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中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联交易。国际会计准则不豁免对国有企业即政府所有的企业是披露的。在中国,如果把国有企业都作为关联方,它们之间的交易都作为关联交易披露,既不现实也没有意义,而且会掩盖了真正关联交易的事实。二、资产减值的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商誉减值除外)。。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减值转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因此,新准则中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存货除外)。三、政府补助。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而中国新准则中规定,若按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应遵其规定,其他类型的做收入处理。新会计准则若干规定对财务报告可能带来的影响由于资产减值不得冲回,所以利用减值冲回调节盈利将此路不通。对于一些已经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隐藏利润”的公司而言,可能会在2007年1月1日之前,集中将减值准备冲回。从实际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来看,许多公司的跌价准备都超过净利润1倍以上,往年可能隐藏利润的钢铁、房地产、煤炭、贸易等行业有可能在今年转回部分跌价准备,从而极大地影响当期净利润。其二,债务重组收益可重新计入损益,而不同于旧准则下的计入资本公积,同时规定抵债实物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高每股盈余。但期望以此一举摘牌却仍是一厢情愿,因为债务重组收益将不能进入正常经营收益。第三,由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式,对于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大,周转率较低的公司,可能造成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第四,,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第五,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会计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中国经济的快速成本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本身也对旧会计准则提出了挑战。如果财务报告的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相关有用的信息,其价值必然受到质疑。相关各界都在呼吁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高质量的含义包括“透明、公允、决策有用”等。在新会计准则的制订中,财政部并没有直接套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这些考虑体现在对资产减值冲回的处理上、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上、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核算方法上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仍是减少会计盈余操纵的空间。在总体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某些会计处理方法是采用了FASB的若干规定,如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上,不允许重估等。由于报表列报需要提供一年的对比信息,所以虽然按规定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执行,而实际上上市公司要套用新准则对2006年的报表进行重新列报。由于新会计准则较之旧准则的诸多变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影响主要来自于资产减值、所得税、金融工具列报、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生物资产、保险合同等几个准则的规定。对于不同行业的公司,影响并不一致。房地产公司、通信类、金融保险企业、农林畜牧企业、有色金属行业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大。更深层次的影响将是因准则变化而引起的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决策的影响。新准则对企业管理的影响1、企业必须就新准则之下财务报告的变化与投资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方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2、由于股票期权将进入表内报告,企业因此可能考虑改变原有的薪酬和奖励计划。3、由于研发费用在一定条件可资本化,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将因此受到一定激励。4、企业可能需要重新评价在业务合同订立、起草审批和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对应财务信息入账时满足新准则要求。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1、负债比率和流动比率可能因新准则实施而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融资获得的不确定性。2、新准则可能影响到企业派发现金股利的能力。3、新准则可能对企业税务产生影响,但由于税务部门尚未出台详细的税务处理规定,所以其影响还不确定。4、企业必须修订财务系统以满足新准则之下的报告要求。5、企业的主要绩效指标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企业应相应修订绩效评价办法。新准则的主要变化最大的变化是新准则采用了资产负债表观,取代了旧准则的利润表观。在资产负债表观之下,资产被提到重要的地位,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现金流将是会计和财务的结合点。在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表观体现在:公允价值的普遍应用、采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强调综合收益等。资产负债表观导致信息相关性提高,从而更满足“决策有用”,但可靠性有所降低,由于在资产负债表观强调公允价值,所以公允价值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变得十分观念,如果公允价值仅仅是“毛估估”而已,那么财务报告将成为盈余操纵者的游戏,失去其本身存在的价值。新会计准则较之旧准则体系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本次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7个是全新的准则,分别是: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22号-金融工具与计量、24号-套期保值、25号-原保险合同、26号-再保险合同和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在其他的具体准则中,在存货、资产减值、所得税、金融工具、无形资产、借款费用、企业合并、关联交易披露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新会计准则体现了几个主要特点:(1)体现了与IFRS趋同;(2)公允价值适用范围扩大;(3)部分原表外披露项目被纳入表内核算;(4)规定了特殊行业的会计准则;(5)对披露的要求更为严格和具体。具体的变化如下表所列:资产负债表观VS利润表观资产负债观是指在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之基础上,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收入—费用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资产负债观采用了全面收益的观点:全面收益=已实现的收益+未实现收益准则主要变化与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基本准则◇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强调“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增加“权责发生制”。◇去掉了“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历史成本”,合并了“可比性”和“一致性”。◇新增“利得”和“损失”概念。◇明确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I号—存货◇禁止“后进先出法”。◇投资者投入存货之成本,若合同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应予调整。◇部分错款费用可计入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的运输费准予计入存货成本。◇采取合理方法分摊制造费用。◇非正常损耗和仓储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存货跌价准备准予转回。◆通过LIFO调节利润此路不通。◆若出现恶性通胀,则新准则将经营利润。◆在通过制造费用分摊方法上作文章,调节利润和税务筹划仍有空间◆若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则存货跌价准备与转回将可能对利润产生较大影响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的投资,母公司单独报表中采用“成本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收购成本按被购买方账面价值计算,实际出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依次调整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下的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若被投资企业会计政策与投资企业不一致,应予调整。◇在评估控制程度或重大影响时,考虑“潜在表决权”。◆企业有可能通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操纵报表。在控制方不是上市公司,合并方为上市公司的情况下,合并一家报表绩效优良的公司,可以迅速改变合并方的利润表。准则主要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2号—长期股权投资(续)◇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净损益之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投资企业应调整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调整所有者权益。若后续出现投资处置,则应相应转出。◇其他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若是,则应首选公允价值计量,若否,则可采用成本法计量。◇要求披露联营和合营企业的主要财务信息。◆如果被合并方当年有较大盈利,合并方可以通过满足“非暂时性”条件,将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装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而得以使用成本法核算投资成本;◆若被并方当年亏损,企业可能有动力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装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而产生负商誉◆对此准则的影响应当同时考虑22号准则。3号—投资性
本文标题:新企业会计准则学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69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