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1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调查规模及覆盖面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问卷23万份,回收率约52%;有效问卷21.8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问题者为70%;共覆盖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09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96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65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3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44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8个职业,共计648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58%(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共计108个行业,涵盖了全国所有行业(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09版)。2.调查对象毕业半年后的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3.调查方式向毕业半年后的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2说明: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即毕业第二年的2月。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将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分为9类:有工作,与专业有关;有工作,与专业无关;自主创业;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正在读研究生;无工作,准备考研;正在国外读研;无工作,准备出国读研;无工作,其他。这9类毕业状况叫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按劳动经济学的惯例,就业率的计算中不应包括正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按图所示的比例计算,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82%(即53%+28%+1%),就业率计算基数应为可以就业的人95.9%(即100%-3.9%-0.2%),据此计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重要结论: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半年后就业率是86%。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分布3将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我国经济状况发展较好的就业状况对比,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半年后的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与专业相关以及无关的就业都略有下降,而国内外读研的比例稍有增加。重要结论: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比2007届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国内外读研比例同比稍有增加。注意到2008届毕业生半年后是2009年1月,此时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已经使就业市场明显萎缩。2007届、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对比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4-1、各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名词:麦可思计算了各省的流入率、流出率与净流入率,以反映了各省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吸纳力。流入率=在外省读书到本地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流出率=在本省读书到外省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净流入率=流入率—流出率。反映了一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吸纳力。主要结论: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净流入率高,除云南省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以流出为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单位:%-5-2、生源地与工作所在地对比名词:把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经济地理区域:a)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福建;b)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包括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c)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包括重庆、安徽、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d)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包括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新疆。-6-主要结论:“孔雀依然东南飞”,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呈“西材东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本科生源只占全国的35%,但接纳了全国59%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高职高专生源占37%,但在此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占60%。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业压力最大,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不了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需要的工作机会。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前三位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其本地毕业生占雇用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26%、39%、51%。经济发达地区的本科大学在吸引优秀生源上有优势。由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好,在就业成为大学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的今天和以后,发达地区的大学能够吸收更好的生源,其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会提高较快。-7--8-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1、各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名词:麦可思计算了各省的流入率、流出率与净流入率,以反映了各省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吸纳力。流入率=在外省读书到本地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9-流出率=在本省读书到外省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本省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总人数。净流入率=流入率—流出率。反映了一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吸纳力。主要结论: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净流入率高,除云南省外,其他中西部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以流出为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流入率、流出率和净流入率单位:%2、生源地与工作所在地对比名词:把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经济地理区域:-10-a)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包括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天津、浙江、福建;b)东部和沿海中等发达地区:包括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c)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包括重庆、安徽、广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d)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包括甘肃、贵州、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主要结论:“孔雀依然东南飞”,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区域流动呈“西材东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本科生源只占全国的35%,但接纳了全国59%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高职高专生源占37%,但在此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占60%。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业压力最大,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不了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需要的工作机会。本科生就业量最大的前三位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其本地毕业生占雇用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分别为26%、39%、51%。-11-经济发达地区的本科大学在吸引优秀生源上有优势。由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好,在就业成为大学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的今天和以后,发达地区的大学能够吸收更好的生源,其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会提高较快。-12-职业分析说明:根据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麦可思2009全国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职业为644个,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职业为598个,合并在一起共计648个职业。“就业比例”的数据,是指在某类职业中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总数的比例。-13-1、本科毕业生职业分析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小类排名-14--15--16-2、高职高专毕业生职业分析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职业小类排名-17--18-行业分析-19-说明:根据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09版,本次调查覆盖了本科毕业生所能从事的行业为107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所能从事的行业107个,二者合计108个行业,涵盖了中国所有行业。“就业比例”的数据,是指在某类行业中就业的2008届毕业生人数占全国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总数的比例。主要结论: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20-雇主分析主要结论:“民营企业/个体”是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4%的211大学应届毕业生、44%的非211本科应届毕业生和60%的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主要结论:无论何种类型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雇主规模均主要集中在300人以下和3001人以上。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211为36%、非211本科为47%、高职高专为54%.。-21-收入分析指标说明: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是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收入的平均值。1、总体分析主要结论:从2006届到2007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有显著增加,但从2007届到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有较为明显的下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收入从2007届到2008届略有下降。可见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22-2、本科毕业生收入2008届本科各专业中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3-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小类单位:元-24-2008届本科毕业生各职业中类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单位:元-25--26-3、高职高专毕业生收入下图为2008届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2008届高职高专各专业中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27-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小类单位:元-28-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各职业(按职业中类划分)的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单位:元-29--30-收入与高考分数正相关说明:了高考分数与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之间的关系。下图分别为2008届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按高考分数的分布(分数按一定分差分段,最顶尖的10%、顶尖10-25%、25-50%、50%以下)。主要结论:高考分数越高,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就越高。-31-女性就业比例不低于男性主要结论:据麦可思调查,总体而言,2008届大学毕业生男女之间的就业率没有明显差别。本科男女就业率相等,而高职高专女性的就业率甚至比男性高出一个百分点。-32-月收入与能力的性别差异主要结论:数据表明,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男生自评的离校时工作能力和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均高于女生。-33-不同专业背景就业的性别差异主要结论:从专业中类来看,在女性本科毕业生占优势的专业中,男性毕业生薪资明显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资歧视。-34--35-主要结论:还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女生在收入最高的专业中,通常还是低于同专业男生的收入;女生在收入最低的专业中,显著低于同专业男生的收入。-36--37--38-不同职业就业的性别差异主要结论:发现,2008届大学毕业生中,同层次、同职业的男女生毕业半年时的平均月收入,男生高于女性最多的为800元左右。-39-不同家庭阶层大学生就业状况说明:麦可思在研究中,将大学毕业生的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划分为12类: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企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与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已退休人员。进一步地,麦可思将上述12类社会阶层聚类为五大类社会阶层:管理阶层(包括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企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包括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员工、产业工人)、专业人员(包-40-括专业与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农民与民工(包括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和无业与退休(包括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已退休人员)。主要结论:发现,就读211院校与非211本科、高职高职专的比例,专业人员的子女是1.5:1.13:1,管理阶层家庭的子女是1.67:1.33:1,农民和农民工的子女是0.82:0.92:1,农民和民工的子女就读高职高专比例明显高于其就读于211院校的比例。并且,无论是在哪一类高校,农民与民工的子女的录取高考分是最高的,农民与民工子女还不能在分数上与社会其他阶层公平竞争,加上农民与民工子女的基础教育条件差,录取的偏高分数和质量低的基础教育可能造成了农民与民工子女在享有高等教育质量上的弱势地位。-41-麦可思调查研究发现,从就业率来看,存在就业数量的弱势家庭阶层。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子女就业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就业率较高的家庭的子女,来自无业与失业人员家庭的毕业生
本文标题: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8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