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信息化现状和展望
1我国信息化现状和展望指导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04年10月,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推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2005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原则审议通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06年年初,党中央又召开政治局常务会议,对《战略》进行审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经进一步修改后,3月19日《战略》正式印发。•06年5月9日,新华社全文刊发了《战略》。2“战略”对全球信息化形势的判断34“发展战略”判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已演进为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进程,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5全球信息化发展动力机制技术因素战略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技术创新结构变革信息化综合国力6“发达国家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新机遇”7一些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欧盟i2010Europe建设促进增长和就业的信息社会-全欧统一信息空间-强化IT研发和投资---提升包容度、改善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日本u-Japan建设无所不在网络社会-先进基础设施-各个领域的高度应用-安全可信的环境韩国uIT839战略从IT跟随者到领先者8项新型服务3个新基础设施9项技术引擎芬兰信息社会发展规划人人受益的信息社会每人用IT、公共服务、企业电子化新加坡iN2010智能化国家,全球化城市经济社会变革、高速安全网络、产业、人才国别战略目标重点最近的事例8•奥巴马复苏经济的计划有6个方面重点,绿色能源中的智能化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挡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都贯穿一条思路:以信息化投入既带动当前紧迫问题的解决,促进经济复苏,又着眼于长远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韩国在去年2008年也进行了政府机构改组,将工业贸易和能源部与通信情报部合并,成立知识经济部.其主要任务可概略为提升传统产业价值链,发展基于IT的新兴产业和扩展国际市场空间.并在原有839计划基础上推行新的确337计划,重点发展信息化支撑的知识经济最近的事例92009年2月23日,日本总务省紧急公布一项经济因应对策——ICTNewDeal。这项对策是由正在着手制定日本2011~2015年中长期ICT新战略的“ICTVision恳谈会”提出的,目的是希望通过ICT相关投资的增加等具体推动措施,在3年内创造出数兆日元规模的ICT关联市场,并且以2015年创造出约100兆日元规模的市场新需求为中期目标,以帮助日本摆脱目前面临的经济窘境。10对我国信息化发展形势的判断:进展显著,潜力巨大11电子政务进展巨大•大多数政府机构的核心业务已完成不同程度的信息化.•网络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已在不同深度上普及.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00%、98.5%和83%.按照用户对象的生命周期组织栏目的政府网站比例由2003年不足1%上升到2006年的30%左右•金关,金审、金盾、金税(二期)、金水、金农、金保等一批重大电子政务工程发挥重要作用•电子政务总体架构开始构筑,为今后共享,联动奠定基础电子政务进展巨大•金审工程使审计覆盖面提高了一倍左右,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了5倍。•金关工程,现场实现24小时联网运行,日均处理各类单证50余万份。•金盾工程覆盖了90%的公安基层所队,形成了拥有12.8亿常驻人口信息的数据库,•金税工程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由2000年的61.44%提高到现在的86.26%,国税系统税收成本由2000年的5%以上降到2006年的3%左右,每年节约税收成本上百亿元。•社保系统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五险合一”服务,惠及全国参保人12信息化支撑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信息服务量创历届之最,奥运会官网开幕后访问量达到1650万人次/日,开幕式当天访问量是雅典奥运会的3倍多;首开网络视频直播的先河,约3200万国内网民在网上收看开幕式。•创造了安全的网络环境,对政务网络和网站首次实施了全方位安全监控与应急处置,拦截和抵御网络攻击23.6万次,保障了赛事、政府、城市的正常运行罗格: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北京奥运会就不可能成功举行。1314电子政务重大工程发挥重要作用案例•金审工程使审计覆盖面提高了一倍左右,工作效率普遍提高了5倍。•金关工程,现场实现24小时联网运行,日均处理各类单证50余万份。•金盾工程覆盖了90%的公安基层所队,形成了拥有12.8亿常驻人口信息的数据库.•金税工程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由2000年的61.44%提高到现在的86.26%,国税系统税收成本由2000年的5%以上降到2006年的3%左右,每年节约税收成本上百亿元。•社保系统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五险合一”服务,惠及全国参保人员近1.4亿。电子商务势头良好•十一五”以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到2.12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27倍。•大型企业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小企业正在跟进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网络接入差距在缩小•电子商务不仅在交易环节(采购,销售),而是渗透到产业链各环节为之服务•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数量从2005年的2200多家增加到2007年的4500多家。1516社会信息化正在兴起•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初具规模。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日访问量达到500万次左右(hits);全国农业类网站达到18000余个,31个省、97%以上的地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教育信息化进展显著•自1993年启动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的建设工作以来,通过“985工程”、“211工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在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总投入已接近2000亿元17教育信息化进展显著•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ERNET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教育学术网,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接入2000多个教育机构,用户超过2000万人。从2005年开始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地区覆盖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得以有机会共享较好的教育资源。据调查,2008年,小学建网学校比例为12.5%,初中为39.3%,普通高中达到70.9%,高等学校联网率达100%。•2、18教育信息化进展显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所提高,国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国家职业教育、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政务信息、教育管理基础数据等资源库初具规模,还形成了一批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基地。19教育信息化进展显著•教育部门电子政务发展较快。基于网络的政务信息发布、“阳光招生”、就业服务、学历学位认证得以应用,初步实现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效20社会对信息化认知度大幅提高•社会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度、依赖度、期望值急速提高。09年初,全国网民总人数已达3亿,位居全球第一,居民普及率达23%(全球21.9%).其中宽带用户达到2.7亿,占90.6%。北京,上海市的互联网的居民普及率已高达60%,城区电脑家庭普及率达80%。•特别在东部发达地区,社会对信息化的接受、依赖、期望程度相当高,已经成为政府,一大批企业经营和个人工作学习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同时,在西部和偏远地区,信息化的推进工作任务尽管非常艰巨,但也在跟进。2122文化信息化受到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受到高度重视,数字内容产业(文化创意)加速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形成资源总量58TB,国家数字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总量达120TB。网上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网上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2008年底全国网站总数达到288万(06年84.3万)个,网页总数达到197亿个(2004年,8.7亿),网页字节数达到467TB(06年122TB)23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技术、应用和规模)。•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7年占GDP7.9%(含邮政),对经济增长供献率达16%,信息产品出口额比重超过30%.24“战略”对我国信息化发展形势的总判断:信息化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新阶段25“战略”确立的我国信息化发展目标262020年信息化发展的总目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7信息化进一步深化的驱动力:融合”两化融合”的理解•“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有别于传统工业化,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区别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的(催生的)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适应市场环境的转型,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829电子政务深化的驱动力•电子政务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融合和互动•电子政务以公共服务为重点,支持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以业务联动为方向,支持精细化管理•形成跨部门,跨地区信息系统互操作和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电子政务受益面的扩展30电子政府发展阶段基础建设:接入、联网基本、附加、孤立融入IT的新型治理和服务现有流程电子化转型创新流程和组织转型新型政府基本在线服务31电子商务扩展的驱动力•大中型企业信息化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小型企业信息化的普遍推广•现代服务业要求发展电子服务•市场国际化,全球化需求加速外贸电子商务•商业模创新空间的扩张:传统制造业服务化;基于互联网式的新型业态的涌现32电子商务发展阶段贸易型电子商务e-Business1.0价值型电子商务e-Business3.0成本型电子商务e-Business2.033社会信息化普及的驱动力•数字化生活方式接受度提升•和教育,医疗保健等服务均衡化融合•社区自治服务的形成•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34互联网主流应用发展阶段通信,信息浏览平台娱乐,消遣平台政务,商务,学习平台35技术进步驱动转型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计算和存储能力的极大提升,网络带宽和泛在功能的极大扩展,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巨大可能信息化构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36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在教学研管各环节全面渗透,能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需求的公平、均衡、高效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都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有机的组成部分。37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融合•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融合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战略措施,是缓解我国教育事业当前诸多矛盾,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38国际上现代教育体系重大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有重大发展,突出表现在信息化促进了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一是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构建基于网络化的教学体系,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学习走向互动式学习进而向沉浸式学习(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结合的主动学习方式)转变39学习方式演进40被动式互动式沉浸式国际上现代教育体系重大发展•二是在教学资源上,通过构建智能化的资源整合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使优质资源以更低成本、在更广范围内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41国际上现代教育体系重大发展•三是在管理上,通过构建服务于招生、教学、科研、评价、生活、教学监管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和高效率,使得学习者可以容易地接触到跨界、跨校的学习环境。42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进一步确立和加强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二十一世纪,离开信息化,就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只是信息化设施数量的扩张和延伸,而是新形势下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43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加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统筹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服务业•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4445结论•信息化是一个历
本文标题:我国信息化现状和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79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