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主讲人:邵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延长3小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限制底限: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上限:一是取决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或道德的界限。8小时工作日“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1886年5月1日,美国有近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罢工。1860年5月4日美国芝加哥秣市广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缩小至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的条件——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释: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必须降低生产、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获超额剩余价值→其它企业与其竞争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可获超额剩余价值→该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商品价值量降低→竞争和资本转移引起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整个社会商品价值量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资本家普遍获取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所依赖的技术基础不同的。3、两种基本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绝对延长工作日,还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1、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2、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3、把劳动看成商品,不是违法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是一定时间的劳动。2.工资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是劳动的价格3.工资形式的劳动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不同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工资形式及其变动主要形式:计时工资: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其他形式: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变动趋势:名义工资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本章要点回顾1.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2.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3.剩余价值的生产。4.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5.超额剩余价值的含义和获取它的方法。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计算题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题解: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1·88×30=437.10元。2、m’=m/v=437.10元/32.24元=1,351.58%答:(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本文标题:剩余价值两种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4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