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鲟鱼的养殖•鲟鱼属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硬磷总目、鲟形目,是现在存活最原始的一目,其化石始于中生代三叠纪初。•分布在我国的主要鲟鱼类有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史氏鲟Acipenserschrenskii和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等。•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鱼肚、鱼鼻、鱼筋、鱼骨等都能做出风味独特的名菜,尤其是鲟鱼籽酱被誉为“黑色珍珠”。•由于鲟鱼的古老及其良好的口感,加之多年的过度捕捞,鲟鱼资源不断衰退,使鲟鱼资源量大幅度下降或处于濒危状态,因此鲟鱼肉及鲟鱼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断上扬。1997在国际市场上鲟鱼售价为每公斤64美元,鲟籽300美元,制成鲟籽酱可达500美元~700美元。•现存鲟鱼有两科:即鲟科和白鲟科•白鲟科有二属二种:白鲟属长江白鲟、匙吻鲟属匙吻鲟;鲟科有四属:鲟属、鳇属、拟铲鲟属和产鲟属。•世界上现存鲟鱼种数为25种~26种。鲟鱼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部。分布在中国的鲟鱼有8种:分别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中华鲟、长江水系的达氏鲟和白鲟;黑龙江水系的史氏鲟和达氏鲟;新疆有三种: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和裸腹鲟。•(一)形态特征•鲟鱼体形延长,一般呈圆锥形。躯干部有5行纵列骨板,背部、左右体侧和腹侧各1列,横断面呈近五角形。腹部扁平。吻长。歪形尾或呈鞭状。口大、横裂呈半月形,位于头部腹面,多能伸缩吞吸食物。鳃部有细小或不明显的喷水孔。眼小。外鼻孔2对。鳃盖骨1~3对,鳃丝部分外露或全部被发达的假鳃盖遮盖。在皮肤表面粗糙部分的下方有下陷的盾鳞。头的表面光滑或被成对或不成对的骨板所遮盖。在背鳍、臀鳍、腹鳍后各有1~2块小骨板,有的分裂成对。全鳃一般4对,有的具有喷水孔内残鳃和鳃盖上的半鳃,鳃间隔发达。鲟鱼类的体色,一般是上部为棕灰色或灰黄色,人工养殖的个体呈黑色较多,下腹部为银白色或乳白色。骨骼大部分是软骨,有发达的脊索,脊索一直延伸到尾鳍上叶的终点。常见鲟鱼外部形态见图1-1。第一节鲟鱼的生物学特征图1-1史氏鲟形态图a.侧面观b.腹面观c.躯干横切面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中华鲟人工催产中华鲟养殖场•1.栖息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喜在底质为沙砾的江段索饵。史氏鲟是淡水定居种,营底层生活;匙吻鲟也是一种淡水性鱼类,生活在水的中层;欧洲鳇、俄罗斯鲟、裸腹鲟、闪光鲟和中华鲟等为洄游性种类。但部分种类,如达氏鳇、小体鲟则有洄游性种群和定居性种群。(二)生活习性2.水温据报道,鲟形目鱼类起源于俄罗斯北部和东西伯利亚一带的北极浅海区。除中华鲟、达氏鲟和长江白鲟外,大多鲟鱼类为介于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之间的亚冷水性鱼类,存活水温在1℃~30℃之间,但不同种类的适温范围略有差异。如匙吻鲟的适温范围极广,在0℃~℃37℃可以生存,最适温度为20℃~25℃。史氏鲟的生存水温为1℃~30℃,适宜生长温度在21℃左右。俄罗斯鲟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0℃~22℃。•3.pH值鲟鱼类对水体的pH值要求在7.0左右。如匙吻鲟的pH值适宜范围为6.5~8.0;养殖史氏鲟水体的pH值应在6.5~9.0之间。•4.氨氮氨氮是非离子氨(NH3-N)和离子氨(NH4+-N)的总和。氨氮的毒性主要为非离子氨,它的毒性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强。庄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史氏鲟对非离子氨的敏感性高于一般淡水鱼类,其晚期仔鱼的96hLC50为0.17mg/L,早期仔鱼对非离子氨的敏感性低于晚期仔鱼,96hLC50为0.63mg/L。非离子氨对短吻鲟鱼种96hLC50为0.58mg/L。•5.溶氧(DO)鲟鱼类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匙吻鲟要求溶养在3mg/L以上;史氏鲟好氧率、窒息点均高于传统的养殖家鱼;对溶氧的要求不应低于6mg/L,当溶氧低于4mg/L时,其食欲达减,低于2.1mg/L时,则出现昏迷、死亡。闪光鲟的窒息点(1.6mg/L)与史氏鲟接近;而中华鲟的窒息点则更高,为2.8mg/L。所以在进行鲟鱼养殖时,应合理安排放养密度,注意池水溶氧状况,以免池水缺氧造成鲟与死亡。•鲟鱼是以动物为主的鱼类。•幼鱼多以底栖生物、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如甲壳动物、摇蚊类和毛翅目幼虫及水蚯蚓等;•成鱼多以小鱼、底栖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在生殖期间多停食或仅摄食少量食物;有的种类(如白鲟)为凶猛的食鱼虾蟹鱼类。匙吻鲟则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三)食性•鲟鱼生长较快,且有较大的生长潜力。•如3月~4月孵化的长江白鲟仔鱼,长至7月,全长可达33cm。至10月全长可达53cm~61cm;记录到的最大长度为7m,体重908kg。•匙吻鲟在池养条件下,当年可长至670g;二龄能达3kg~4kg;五龄7kg~8kg。在水温18℃时,用配合饲料饲养平均体重为9.4g的史氏鲟幼鱼,一周年平均体重达615g,最大个体1040g;二周年平均重2500g,最大个体4000g;三周年最大个体达到5900g。(四)生长•此外,很多学者在鲟鱼的杂交育种方面作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欧洲鳇♀×小体鲟的子一代杂交种,称杂交鲟(英语称bester,分别取欧洲鳇beluga和小体鲟sterlet的字头而成)其生长速度等各种性状是较好的,最有养殖应用前景。欧洲鳇生活在海里,生长快,个体大;而小体鲟生活在淡水,性成熟早。它们的杂种兼有欧洲鳇生长快和小体鲟能在淡水中生活的优点,可在池塘中养殖,且杂种雌雄都可育。据报道,杂交鲟在网箱和池塘饲养的第2年~6年,体重分别为0.25kg,1kg~2kg,2kg~4kg,4kg~6kg,6kg~8kg,6年~7年即性成熟。陈光凤报道,用四倍体鲟与二倍体鲟杂交可产生不育的三倍体杂种。四倍体鲟有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湖鲟,其它鲟多为二倍体。俄罗斯鲟×小体鲟杂交中生长快且不育,在水温24℃~25℃下,经18个月可增重1kg;俄罗斯鲟×欧洲鳇杂交种系不育杂种,在24℃~25℃的生长温度下,网箱养殖18个月可达1.5kg。虽然杂交鲟不利于鲟鱼纯种的保持,但杂交鲟具有生长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的特点,是目前较为重要的养殖种类。•多数鲟鱼类属隔年产卵类型,通常相隔2~4年,且性成熟晚。中华鲟性成熟年龄雌鱼为14~16年,雄鱼为8~25年,每年的6~8月上溯至江中滞留过冬,翌年10~11月在宜昌江段产卵繁殖;匙吻鲟较中华鲟、达氏鳇等性成熟早,雄鱼性成熟多为7~9年,雌鱼多为8~10年;史氏鲟的最低成熟年龄,雌鱼9~10年,雄鱼7~8年;卵巢重为体重的12.7%~34.7%,成熟卵径2.5~3.5mm,每千克卵3万~6万粒,平均约为4.4万粒。(五)繁殖种类雌鲟雄鲟生殖期(月)水温(℃)怀卵量(万粒/kg)卵径(mm)年龄体重(kg)年龄体重(kg)小体鲟4~73~510*2.0中华鲟14~27148.5~3789~2238.5~18910~1117.0~20.21720~44504.4~4.6长江白鲟7~8253~4史氏鲟9~1067~845~71751~280*3.0~3.6闪光鲟11~1510~209~128~18*2.7~3.2西伯利亚鲟10~1225~30*达氏鲟6~89~15.94~74.5~12.53~416~196~13*2.8~3.5达氏鳇17~2358~16914~2144~1205~612~24达氏鳇16705~715~1760~400*2.5~3.5欧洲鳇14~2890~12011~1660~909~1750~80*3.3~3.8俄罗斯鲟12~1614~1811~134~98.9~121.08~1.22.8~3.2匙吻鲟8~107~93~6160.352.0~2.5裸腹鲟14~199~163~515~2520~130*1.6~3.0*绝对怀卵量一、亲鱼的收集与暂养由于目前人工养殖的史氏鲟尚未达到成熟年龄,人工繁殖的亲鱼是靠采捕野生鲟获得的。收集亲鱼一般在鲟鱼溯河洄游期间进行,收集地点愈靠近产卵场,亲鱼的成熟度愈高。第二节鲟鱼的人工繁殖雌雄鱼的外部形态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史氏鲟亲鱼的雌雄鉴别较为困难。但性成熟的个体,在体长、体重和体高上有明显的差别。体长相同的个体,雌鱼较重,且体较粗,而雄鱼体重较轻。性成熟的雄鱼个体较小,腹面平整狭小、纵长,中间略呈凹陷沟状,两肋较高,生殖孔较紧不外突,轻压腹部有少许精液流出。性成熟的雌鱼个体一般较大,腹部浑圆、皮薄且柔软,生殖孔外突且红润。亲鱼的成熟度鉴别可行取卵观察•收集到的成熟、健壮的亲鱼可进行短途或长途运输至繁殖场暂养。但暂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2h以内进行催产为最佳。•暂养池以圆形或椭圆形为好,这样可避免死角,也有利于亲鱼转弯环游。•暂养池要求注排水方便,并配备增氧设施,面积可大可小,以每尾亲鱼占10m2以上为好,水深1~1.2m,水流速度为2m/s,水质清新无污染,并有遮光设施。如果亲鱼因个体较大或其他原因不能运输和暂养,可用绳索将其拴在江边浅水区,直接进行催产。二催产与孵化•(一)催情注射•亲鱼性腺发育至第Ⅳ期,即可对亲鱼进行催情注射。•催产剂可用鲟鱼PG和LRH~A等。催产剂量根据亲鱼性腺的发育程度而定,一般雌鱼用鲟鱼PG每千克鱼体重为2~6mg或用LRH~A每千克鱼体重为30~90μg,雄亲鱼的剂量减半或不用催产剂,一般采用一次注射。催产剂的用量与水温有一定关系,水温在18~20℃时,对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效果最佳。合理的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注射方法采用背部肌肉或胸鳍基部注射•背部皮下肌肉注射的缺点是效应时间略长,药物易从针孔溢出。亲鱼的催情注射应当细心地操作。用帆布担架将鱼抬出,并始终保持鱼鳃有水,注射时检查亲鱼的腹部及生殖孔情况,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3min。注射后雌雄分养,并给予一定的水流刺激,保持环境安静。效应时间即将到达时,保持环境安静尤其重要。(二)人工授精•1.效应时间效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催产剂的种类、剂量和水温、亲鱼年龄及性腺成熟度等,其中水温、催产剂的剂量和亲鱼的成熟情况是主要的。2精液的采集与储存2.精液采集与储存当雄亲鱼出现频繁撞击水面时可起捕采精。采取精液时,用挤压法,即将成熟的亲鱼腹部洗净,并用毛巾擦干生殖孔周围的水珠,随后将鱼体腹部朝外弯成弓形,挤压鱼腹部即有精液流出,用干燥而洁净的容器收集。优质精液呈纯牛奶状,稍稠,遇水即散。采用2~4℃的低温避光冷藏可储存70h。在雌鱼排卵前给雄鱼注射,可以每2~4h采一次精液并保存,授精时可采用保存的精液,也可以将精液现采现用。3采卵•在准确掌握效应时间的基础上,适时采卵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目前采卵的方法有三种:挤压法、剖腹取卵法和活体手术采卵法。•鲟鱼的生殖器官与其他鱼类有所不同,其成熟的卵排在腹腔内,自然状态下,成熟的卵会通过输卵管前段的喇叭口进入输卵管,再排出体外。喇叭口位于腹腔的中部,人工挤压法很难将大部分成熟卵挤出。但此法能有效地保护亲鱼,对人工养殖的亲鱼或低龄亲鱼最好用此法。•剖腹取卵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采卵前先切断雌鱼的鳃动脉或尾动脉放血,然后再剖开腹腔采卵。这种方法可取出全部成熟的卵,但亲鱼死亡对保护鲟鱼不利。•活体手术采卵法•是将鱼腹面向上放在手术台上,用一根胶管通入口中供水,保证鳃部有水通过。在腹腔中后部、腹中线与腹骨板之间,开一个7~8cm的口,将成熟分离的卵尽量取出,然后用尼龙线缝合切口并消炎。将鱼放回清洁的鱼池中。手术可以持续30~50min,虽不能全部取出成熟卵,手术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但大多数亲鱼会被保留下来,能再次参加生殖活动。这种方法对于资源量已很少或是人工养成的成熟亲鱼来讲,是最合理的。4人工授精•史氏鲟人工授精主要采用半干法,即先将卵置于干净的瓷盆中,每盆约4万~7万粒卵。•精液稀释至1:200,精液与卵的比为1:100,将稀释后的精液倒入盛卵的盆中搅拌5min左右,倒掉上面的体腔液和多余的精液,漂洗2~3次。先加水激活精子,然后立即倒入盛卵盆中的授精方法能有效提高受精率。5受精卵的脱黏•目前史氏鲟人工繁殖中的脱黏剂主要是滑石粉或黄泥浆。•先注入水,接着20%的滑石粉悬浊液(过滤的10%
本文标题:鲟鱼养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