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大约有90%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从采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谈起。•美国记者怀特·汤姆索采访尼克松,就是从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足球谈起;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是从他的生日谈起。•1986年9月,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采访邓小平,亦采用了这种方式。在短短一小时的采访中,他向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及中国现行政策等许多敏感甚至尖锐的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复。二、在倾听中提取新问题•抓住线索,寻根究底•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发言,从中发现新线索,以此激发被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将采访引向深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采访提问就是如此:•王志: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搞国际协作?•钟南山: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协作:流行病学的协作,国际上的大协作,需要综合各国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才能解决问题。•王志: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对你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钟南山: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合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地责备我。•王志: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钟南山: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些学术上的互相支持,同时我希望把这个病更快地搞清,这没有什么错。•点评:•记者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并且都能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找出新线索;钟南山的回答为记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三、从侧面迂回提问•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采访者并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出于无奈与记者会面,也会往往表现出沉默、少语等状态,使采访变得困难。•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意思,以刺激、激发对方情绪,使其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时,希望毛泽东谈谈自己的历史,但毛泽东想回避这个问题。•斯诺心平气和地向毛泽东提供了许多情况,并说:“外国对你有种种传说和谣言,这难道是真的吗?”这就是个激将问题。毛泽东听了感觉很意外,甚至有些惊愕,于是同意纠正这些谣言,谈出了个人经历。四、以探讨的形式展开讨论•新闻记者的采访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和观点。而且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占主导地位,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就会影响到回答的质量。所以,实践中有些记者会预先设计好一个话题,以与对方探讨的形式,诱使对方倾泄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法拉奇当年采访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使他说出一番震动美国朝野的话,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法拉奇:基辛格博士,您怎样来解释您几乎比总统更出名,更孚众望这一事实呢?你有什么道理呢?基辛格:现在我还处在我的位置上,为什么要告诉你呢?还是把你想的道理告诉我吧。我可以肯定,你也有你的某些道理来说明我之所以有了名气的。法拉奇:我还没有把握,所以想从这次访问中找出道理来……我料想根本原因是成功使您出了名……您就像一个棋手走了几步好棋一样,首先是中国这步棋。人们都佩服能将对方一军的棋手。基辛格:是的,中国是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关键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好吧,没关系,我就告诉你吧!点评:法拉奇在交流中说一半留一半,先谈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再听对方的高见,加之适当的恭维,让对方自鸣得意……等等,最终使基辛格不由自主,一吐为快。•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提问技巧•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提问的方式•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提问的顺序:•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如何做笔记和记录•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记笔记的形式:•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笔记的记录内容•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物:形状、颜色、特点•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背景材料•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3.画记:•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4.录音记录:•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
本文标题:采访提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