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野外实践安全与常用医疗急救知识(PPT91页)
第八章野外实践安全与常用医疗急救知识•第一节野外实践安全知识及救援•第二节常用医疗急救知识与技能第一节野外实践安全知识及救援一.充分准备二.自然灾害避险三.野外动植物伤害预防四.野外饮食安全五.野外遇险应急与救援一、充分准备1、周密计划,做好知识和心理准备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野外实习安全与救护知识。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自纪自护”。明确纪律的重要性。一、充分准备2、备足行装鞋底有凹凸纹的防滑的登山鞋或运动鞋,最好有护踝。切忌高跟鞋、露趾鞋。穿着长袖衣服和宽松长裤,避免短衣短裤。戴好帽子,夏天遮阳。可携带登山手杖或木棍。手机可作求助工具,注意节省手机的电源。随身携带水、防晒霜、防蚊虫药、雨具、哨子、指南针、记事簿、笔及其他安排带的实习工具等。急救药箱可分小组准备。二、自然灾害避险山体塌方泥石流•尽量避开•泥石倾泻阻路时,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绕行。•如同学被山泥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应立刻通知指导老师及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二、自然灾害避险斜滑的山径•如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干爽劣地,容易在下坡时滑倒受伤,应注意脚下,如在悬崖边,缺乏必要的防护时,不可强行通过。二、自然灾害避险雷击•留心天气预报,避免在天气不稳定时进行实习,雷暴时更不宜出门。•遇雷雨,不要在大树下、空旷的高层建筑物旁避雨,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应尽可能迅速躲入较坚固的建筑物内(空旷地上的小茅屋有危险,不入)•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在露天,穿着胶底鞋,蹲着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应该远离铁栏或其它金属物体,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等亦应暂时除去•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在室内,尽量不要站在窗口或靠近电器,以免受电击危险。二、自然灾害避险高温环境•要预防中暑,在行程中应适当休息,不应过度疲劳,避免消耗体力过大。•避免长时间的太阳直接照射。•要多喝水。如中暑,应让患者躺在阴凉处,脱掉衣物,双足翘起,若患者清醒,可摄取流质饮品,不要让人群阻碍空气流通。•可加用浸水、敷湿衣及吹风等能迅速降低体温的方法,直至症状消失为止。•继续补充水份及马上求救以便及早治理。如果患者大量流汗、抽筋,可在水中加盐,每半公升水加半茶匙盐。二、自然灾害避险暴寒•遇寒,应找地方躲避风雨,迅速更换湿衣服。用衣服或发热袋、睡袋把头、脸、颈和身体包裹以保暖,并以热饮及高热量食物增加体温。二、自然灾害避险山火意外•在干燥的天气,山火于斜的草坡上顺风向上蔓延速度极快,绝不可轻视山火的威力,山火过后,大自然的生物及美景均会毁灭。•在野外山林,任何时间都应小心火种,切勿在非指定的烧烤地点或露营地点生火煮食、吸烟。•如发现山火,尽速远离火场。紧记山火蔓延速度极难估计,如发现前路山下远处有山火,也不应冒险尝试继续行程,以免为山火所困。遇到山火时应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切勿随便试图扑灭山火,注意山火的蔓延方向,避免跟山火蔓延的同一方向走避。沿现有的小径逃生会比较少障碍,且走得更快。若山火迫在眉睫又无路可逃,则应以衣物包掩外露皮肤逃进已焚烧过的地方,这样可减轻身体受伤的机会。切勿往山上走,因会消耗体力。切勿走进矮小密林及草丛,山火在这些地方可能会蔓延得很快而且热力也较高。二、自然灾害避险地震•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在野外遇地震,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二、自然灾害避险洪水•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有时间,应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时,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遇山洪暴发,应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三、野外动植物伤害预防防毒蛇咬伤•常见的游蛇亚科的蛇都非常怕人,除非它们认为受到威胁,一般很少主动攻击人类,只要给予机会,它们多数会逃走。蛇(如蝗蛇)昼伏夜出,特别是在闷热的夜晚经常出来呆在路边,有的蛇(如竹叶青)盘踞在树上,伺机攻击猎物,因此在野外采集标本时所有师生必须带上草帽,要穿厚一点的裤子和有鞋帮的鞋子,并打上绑腿;走路时要手持木棍或竹竿以打草惊蛇,夜晚走路要尽量快一点,防止万一踩到蛇尾而被咬。沿有现成的小径行走,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自行闯路走草丛和杂树林。遇蛇时,保持镇定不动,让受惊的蛇尽快逃走。•在我国已发现的毒蛇有50余种,常见的有10余种,对人危害较大的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蝮蛇、烙铁头和竹叶青等。在野外被毒蛇咬伤而死亡的发生率在动物伤害中的比例是最高的。•从外表看,无毒蛇的头部呈椭圆形,尾部细长,体表花纹多不明显,如火赤练蛇、乌风蛇等,毒蛇的头部呈三角形,一般头大颈细,尾短而突然变细,肛门以前鳞片常是单片的,表皮花纹比较鲜艳,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但眼镜蛇、银环蛇的头部不呈三角形)。几种常见的毒蛇竹叶青,又称焦尾巴、青竹蛇。头呈三角形,头鳞小,背面纯绿,尾端焦红,全长1米左右。在山区树栖生活,尤喜栖于山涧旁的树丛中。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烙铁头又名龟壳花蛇,金线蛇。头呈三角形,头鳞细小,背面棕褐,背中央有紫色斑块,体侧呈紫棕圆斑,全长0.7-1米。栖居山区溪边丛林,多夜晚活动。分布于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等地。眼镜蛇背面黑褐,颈背面有镶白圈的黑斑,状如眼镜,颈部扩张时尤其明显。全长1-2米。愤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大,呼呼作响。其毒液可喷1-2米远。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银环蛇•全长0.6-1.2米,背部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尾末端尖细。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带,多栖水边。会主动咬人,咬后局部症状不显,但危害较大。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五步蛇•全长1.2-1.5米,体粗尾短,头大、三角形。鼻尖向上翘起,所以又叫它寒鼻蛇。背部灰竭色,有灰白色方形斑块二十四个。腹部白色,有圆珠状的大小黑斑。生活在山区森林中,特别是深山水沟边最多。平时常常盘着不动,所以也有人叫“盘蛇”。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等地。蝮蛇•又叫草上飞、土公蛇,身体长0.6-1米,头三角形,颈细,背部灰褐色。背部两侧有深褐色的圆形斑纹,圆斑的边缘黑色。腹部灰黑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白小斑。尾巴短,细小,焦黄色。生活在田野、丘陵和有农作物的地区,平原地区最多。由于这种蛇有良好的保护色(颜色和周围的泥土差不多),所以不容易被人发觉,因此,被咬伤的人比较多。毒液的毒性比较强,是混合毒,但以血循毒为主。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北等地。二、野外活动时毒虫叮咬野外穿行在树林间、草丛中、溪流边,尤其是夏秋之时,易被毒蚊毒虫等叮咬。如果被毒虫咬伤后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中毒,轻则全身搔痒、疼痛、浑身没劲,重则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出行前带好防虫药水,穿长袖长裤等做好保护。•预防一般毒虫的方法:•宿营地不应设在沼泽旁;人员应穿长袖衣和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尽量要使用蚊帐;尽可能少脱衣服;也可用牛粪或泥浆混合起来涂在身上可以避蚊;用椰子油或烟草汁涂在身上可以防止虱子;面包树叶可以驱赶苍蝇及臭虫;将柠檬放在潮湿的地方可以避免蚂蚁的袭击;点燃的香烟往往可以使许多死死咬住皮肉的虫松口。防虫方法被毒蚊毒虫叮咬,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搽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效果更佳。如被蝎子、马蜂、蜜蜂等蜇伤,一定要先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汁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氨水。无针之时,也可用煤油将碱面调成糊状涂患处,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亦可将阿司匹林两片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同样有效。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伤有疗效。被剧毒蜘蛛咬伤者需扎止血带,服用蛇药片和送医院,被蜈蚣和蝎子咬伤把蛇药片溶于水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或取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1.毒蝎子咬伤•蝎子的毒呈酸性,可以用碱性肥皂水(别用香皂)、苏打水、3%氨水冲洗。•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如果有蛇药,用温开水化开抹在伤口上,没药可用时可用泡开的冷茶叶(碱性)敷上。2.蜘蛛咬伤•蜘蛛毒也是酸性毒,处理办法与毒蝎子一样。3.蜈蚣、大蚂蚁咬伤•蜈蚣咬伤的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红肿。这两种毒也是酸性毒,救治方法与毒蝎子相同。4.蜜蜂咬伤•离草丛和灌木丛远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发现蜂巢应绕行,一定不要做出过于“亲近”的表现。•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被蜜蜂蛰了救治方法与毒蝎子一样。•但蜜蜂蛰人后会把刺留在人体,刺不出、毒不出,因此必须先把刺拔出来,才能去毒。另对于伤口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5.黄蜂咬伤•在上述毒虫中,惟有黄蜂与众不同,黄蜂毒为碱性,因此在拔出毒刺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可用醋抹在伤口上。•可以吃点抗过敏药。6.水蛭(蚂蝗)咬伤水蛭又叫蚂蝗,其吸血量很大,可吸取相当于它体重的2-10倍的血液。同时由于蚂蝗的唾液有麻痹和抗凝作用,在其吸血时,人往往无感觉,当其饱食离去时,伤口仍流血不止,常会造成感染、发炎和溃烂。•水蛭叮咬时切勿用力硬拉,这易使水蛭口器断留在皮下并引起感染。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伤口如不断流血,可用炭灰研成末敷于伤口上,或用嫩竹叶捣烂后敷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为4~8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三、野外动植物伤害预防防猛兽袭击•由于野外实习是集体行动,大型动物见到大队人马远远地就会躲开,所以不容易碰到猛兽的袭击,但也要以防万一。一旦遇到大型动物(比如说受伤的野猪),千万不能各自逃跑,大家要立即相互靠拢,面对动物,集中手中的木棍等工具,防止动物袭击,间时用喊声、恐吓声、恐吓动作、杀虫剂等难闻气体来驱赶动物,但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不要主动出击。三、野外动植物伤害预防防危险植物•野外有些植物会对人构成危险。例如:漆树会令皮肤过敏,两面针可剌伤手脚。野外实习时,对不熟悉植物,应尽量带上手套操作。用手抓植物时,留意是否有针刺。不可随便采摘野菇、野果食用。四、野外饮食安全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由有机农药残留及工业生产“三废”污染引起的。河豚鱼,鱼肉鲜美无毒,但卵巢、鱼卵、肝脏、皮、血液等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河豚酸可使人中毒,水产类食品是引起组胺中毒的主要食品,有些水产品如甲鱼、虾、蟹、鳝鱼、鲐鱼、金枪鱼死亡后,在弱酸的环境下经细菌作用,这些水产品肉中的组胺酸迅速分解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积蓄超过人体中毒量时,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中毒后症状与过敏症相似。不要食用死亡变质的甲鱼、虾、蟹等,以免发生意外。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见的如毒蘑菇、鲜灰菜、发芽的土豆,以及木薯、苦瓤子和杏、桃、李、梅、批把、樱桃、苹果等果仁,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
本文标题:野外实践安全与常用医疗急救知识(PPT9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