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贞元镇东川小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指出1、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2、本校实际:(1)我校教师在探究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教研热情高涨,但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优化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素养,还需进一步钻研,因此,我校把“导学案”作为教学新研究。(2)由于我校起点低,办学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速度不尽人意,现在急于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发源于山东杜郎口、江苏东庐等地燎原于大江南北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恰好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二、课题理论的依据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要求,有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和能力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三、目标和任务1、实验目标构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内容灵活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依据学案进行科学的引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能够自觉地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能力。2、实验任务:①转变教师思想认识,让教师感受到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活力。②构建“导学案”教学模式,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评估。③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学案,在引导环节上巧下功夫。④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四、课题实施的方法原则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2、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3、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步骤1、方法:选定实验班、对照班并保证其成绩课时量、作业量等外部因素基本一致。2、课题实验步骤[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8月)在这一阶段中,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选定七年级四个教学班(七5678)为实验班,收集有关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信息。⑴召开骨干教师会议,商讨课题,构建实验方案。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高科研理论水平。⑶对课题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二]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8年9月—2011年7月)(1)①课堂教学调研,,市、县、乡教学能手刘元立、王飞、吴明辉、周小林、李晓风、吴古城、王新瑜、李永、郭影等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交流,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研,对实验操作予以评价。②专题研讨,设置的专题主要有导学案撰写、导学技巧、达标练习的编拟,反馈教学法的学习,主要通过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交流分析。③教改理论培训,学习主体教育、主体性教学、创新教育、成功教育、尝试教学等反映时代性的教学理论。(2)课题实验的具体操作程序本课题要求教师统一思想,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导学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发挥主导作用:导学生学习动机,导目标方向,导疑难问题,导学习方向,导练习反馈。具体模式设计:预习导学—合作交流—巩固拓展(达标练习)—总结反思。(3)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①实验教师的学习和课堂推行。②组织编拟《课堂教学导学案》。③举办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④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与阶段性评价。[三]总结阶段(2011年8月—12月)本阶段主要是课堂展示、论文交流,做好“后测”工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形成优质课和学术论文,大力推广。主要内容有:1、课题各阶段资料汇集整理,做好后测工作。2、实验课展示。3、撰写实验报告。六、预期成效(一)形成“导学案”教学模式(二)学生方面一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素质,实验班大面积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和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二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表现在许多学生的作业、识记、收集信息、与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生了积极变化;自主探究、参与合作,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主动性增强,学习习惯更加良好。许多学生能养成预习自学的良好学习方式。(三)教师方面一是实验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二是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七、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组长:王平副组长:王怀锋刘元立2、经费倾斜:每学期不低于2000元,实验教师配电脑。3、学习保障4、激励保障:实验教师优先学习、评先评优等“导学案”实施细则一、指导思想:1、关注学习方式改善。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关注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关注校本研修实效。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二、实施细则:(一)“导学案”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1、周六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2、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3、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4、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5、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6、整理成册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导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3、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要求:第一、“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第五、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三)“导学案”的使用原则⑴对学生的要求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⑵对教师的要求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⑴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⑵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⑶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⑷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⑸穿插巩固;⑹达标测评,拓展延伸。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⑶其他使用要求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四)“导学案”基本格式:常阴沙学校初三语文导学案课题课型执笔审核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学习过程】1预习导学2课堂研讨3延伸拓展(五)有关保障措施:⒈实施“导学案”后,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除“导学案”与“周周清”或“单元清”巩固练习卷外,不得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⒉周周清、每次月调研考试题必须有不低于60%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和“导学案”的原题。⒊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⒋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建立“842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即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8人异质学习小组”,相互竞争。每个学习小组再分成两个4人组,每个4人组再分为两个2人组。有问题2人组先进行研讨,解决不了提交4人组讨论,再不行由8人组讨论。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2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达标、纪律、卫生等。一周评一次参与积极的小组和个人(每参与一次发言,本组所有成员都加1分)。⒌实施“导学案”的学科教师,学校将发放适当的备课加班津贴。⒍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①看学生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效果,看效率。学校验评组评课,强调两个字:一是活,看学生参与和学生气氛;二是实,看课堂是否很实在。“教学案一体化”的
本文标题:导学案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5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