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之初,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打破帝国主义封锁1、“三大方针”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提出内容实践及影响意义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周恩来中印谈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1955参加亚非国际会议坚持“求同存异”促进了团结合作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思考:“和平共处五原则与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相比有那些不同?”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原则超越了“三大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精彩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17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求同存异60年代的中国外交在苏联和美国不断压制中国的五六十年代,中国进一步开展对外援助活动,广交朋友。周恩来曾这样说过:“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某些亚非国家提供一些经济援助。就其数量来说是极其微小的,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中国先后支援柬埔寨、尼泊尔、锡兰、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仍尽量满足非洲兄弟的请求,慷慨解囊。二、七十年代的外交——使国际地位空前提高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历史性的握手(1)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历程(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联合声明》(3)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建交热潮请结合教材内容思考: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没恢复?3、70年代又为什么能恢复?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的阻挠第一: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第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第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并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左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国大会会场。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间的关系……美方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再次强调美国认知中国的立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讲话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思考: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2)中国: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利于改善国际地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随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3、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新时期外交——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3.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二)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2.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3.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新时期外交的背景与政策调整背景:第三世界兴起,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和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参加了380多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加入130多个国际条约,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经济体领导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合影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贯穿新中国60多年外交历程的外交思想。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70年代以来,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材料中对旧中国的条约进行分类并区别对待,而不是全盘接受,符合建国初外交三大政策中的“另起炉灶”一项。2.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赞比亚总统班达时说,作为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一贯致力于巩固中非友好、加强中非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是()A.日内瓦会议B.亚非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日内瓦会议与非洲没有关系,C、D两项发生于70年代。万隆会议扩大了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影响,会后大批国家与中国建交。3.《周恩来外交文选》有一段话:“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中的发言()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D.第26届联大【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联想到日内瓦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会议最终签订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4.“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认能力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美国威信动摇”可以判断是在70年代,由“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等相关信息可判断是A。B、C、D三项与联合国无关。5.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基辛格时,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回顾中美关系:“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列词语与总理的话最相符的是()A.曲折前行B.一帆风顺C.风雨如晦D.前途难测【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中美关系从确立建交以来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本着从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出发的原则,应友好合作。6.2010年5月12日,温家宝总理会见米仓弘昌率领的日本经济代表团时说,希望日本经济界人士继续发挥积极影响,为增进中日相互理解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不懈努力。三十多年前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C.中美关系的改善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D是根本原因,A、B是有利条件。7.2009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加坡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领导人重点围绕“密切区域联系”交换了意见。胡锦涛主席积极参加APEC活动,是为了()A.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C.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D.促进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B项本身表述有误,C、D两项是对A项的展开说明,均包含在A项中,故正确选项为A。8.2010年3月4日上午,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从三亚起航,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是在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于2008年12月26日开始起航执行任务的。这说明()①中国海军出兵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合理合法的②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严重损害了索马里的国家主权③说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④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③【解析】选C。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出兵以及中国出兵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利益,②③说法错误。故选C。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列两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外交活动的场景:材料二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对新中国外交发展有何意义?(2)材料二中的历史性握手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新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判断两次国际会议。第(2)题注意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和美国均有积极影响。第(3)题认清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涉及经济合作、维护和平等多个领域。答案:(1)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会后,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打破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局面,是新中国外交的转折点。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3)新时期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反恐反霸,维护世界和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万隆会议达成了一系列精神和原则,陈毅同志曾赋诗赞誉万隆精神和原则:准则
本文标题: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