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山山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能背诵默写这首诗;2、结合注释,能说出每句话的意思;3、赏析重点语句,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宣州宣城(现在安徽)人.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等。鲁山山行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梅尧臣是宋诗开山祖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写作背景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题目解析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翻译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满意足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随处改: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熊升树:熊爬上树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大熊星座爬上树梢),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何许:何处,哪里。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1、本诗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本诗首联描写了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俯仰生姿壮丽景观,抒发了诗人爱好大自然景色的生活情趣。2.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迷”妙在哪里?“改”字用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3、本诗颈联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表现出一种怎样的境界?答: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4、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态?答:运用了设问手法,表达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非常喜爱,满足的心情。山峰起伏,幽静小路,仿佛走进迷宫优雅心情。动中有静独特视觉感受设问,表达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当堂检测1.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写山行所见动景,表现诗人内心非常闲适的诗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2.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中写出了山峰的千姿百态和诗人游兴之浓的诗句是: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3、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呜,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她友疆很远很远,。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2020/1/31课外补充同学们还知道梅尧臣写的诗还有哪些吗?墨竹——梅尧臣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本文标题:鲁山山行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0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