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1讲 光学与艺术
第11讲光学与艺术光的正面与反面(ScienceoflightandArtoflight)科学是描述自然的规律,艺术是展现对自然的感受.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美.江泽民题开始,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一切都明亮了。”《创世纪》“在爆炸后的第一秒,光子竭力穿越黑暗------”-《宇宙大爆炸理论》“宙斯的长子,背着弓箭和竖琴,金箭划破黑暗,琴声传播光明,众神称他光明之神(太阳神)阿波罗。——《希腊神话》在人们心目中,光,始终是大千世界最基本最原始的组成部分科学与艺术尢如一个硬币的正面与背面(李政道语),互为正反又互相依托,互相关联。光的科学与光的艺术(视觉艺术)更是形影不离同步发展的对某事物本质理解的不断深入,必定深刻影响人们对它的印象和感受,从而不断改变其艺术表象和审美标准。1.李政道与李可染2.失斧寓言3.吝啬鬼的形象4.异型人的形象:神,机器人,外星人,虚拟人.一,理解影响感觉:李可染李可染裸躺的父亲___光的透视二,一种艺术风格,一个艺术流派能够产生和发展是其所处时代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也许画家本人(包括代表人物)对光本质的具体新观点知之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创作出新作品。大多情况下并不是画家带着新观念画出新作品,而是带着新观念的大众引导,筛选,推出的新作品,新风格和新流派。这就是所谓的时代性,社会性和必然性。三,同步发展:对光的认识主要画派时间直观,粒子稳定经典,写实,学院15----18初波动印象派19初---19末透视,同速,曲射“立方体”等派19末---20初波粒二象各类现代派20中----1.从亚力斯多德到牛顿以前,人们对光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对直观的总结上:光直线传播,物体近大远小;光是柔和细小的粒子均匀(包括明暗的均匀变化)稳定地充满着可到达的任何空间。光是通过遮挡物的界面才呈现其存在的。“对没有光的空间和只有光的空间,我们的视觉是一样的。”——歌德特点:1.光的直线传播:透视原理,准确的比例关系,2.光是柔和细小均匀的粒子:细腻均匀,丰满逼真,层次感强.3稳定分布:界面稳定,轮廓清晰达.芬奇素描透视拉菲尔提香丢勒伦勃朗荷兰1606---1669巴洛克风格(局部)165916591658小鸟死了伦勃朗鲁本斯(佛兰德斯)1577---1640鲁本斯(法)鲁本斯鲁本斯特点:1.光的直线传播:透视原理,准确的比例关系,2.光是柔和细小均匀的粒子:细腻均匀,丰满逼真,层次感强.3稳定分布:界面稳定,轮廓清晰2.从牛顿的棱镜分光实验到托。杨氏(ThomasYoung)的双缝干涉实验(1800年),以及其间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直到麦克斯韦(MAXWELL)的电磁场理论(1843),人们终于坚信光是一种(电磁)波。而波有两大特性:一是不停地,周期性地在动——振动,流动,颤动,扭动,波动,移动。。。;二是可叠加进而化简:波动光学的三大内容就是干涉(主波叠加),衍射(子波叠加),和偏振(各振向波的叠加)。而且叠加我们不是取其繁而是取其简——条纹和彩斑雷诺阿(法)1841---1919梵.高(荷)高更1848--1903(法)(落选)沙龙展雷诺阿大胆运用黑色色块.按光波的理论:白,是所有频率的光波全反射,而黑,则为全吸收.因而在黑色块周围的色彩就因反衬而显得异常活跃,生动和刺激.如雷诺阿的包箱雷诺阿雷诺阿雷诺阿马蒂斯(法)1839---1954凡.高(荷)至于色彩(光的频率)的叠加,那更是印象派画家的一绝,他们采用在画布直接“平排”颜色技法,一改过去色彩灰暗的效果。例如要表现绿色,他们就用黄色和蓝色平排在画面上,当观众远看时,视觉自动叠加调和成各式鲜亮的绿色效果。所以许多印象派作品,近看往往凸现交错断续的颜色点(条),远观方能呈现和谐。莫奈青蛙潭日出(印象)莫奈莫奈凡高凡高凡高高更(巴黎)1848--1890高更莫奈(巴比松小森林)莫奈塞尚“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高更凡高凡高马蒂斯马蒂斯莫奈: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对同一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连续作多幅描绘(作品是物与光的综合,光不仅是被动的填充.)高更:南太平洋岛.马蒂斯:野兽派----印象派.塞尚:强调色彩(频率)调配,而不借助于明暗(强度).画家简介:3.二十世纪初,无论对于物理学还是视觉艺术都是个不寻常的年代。1898年X光的发现(伦琴),1906年爱因斯坦绝对光速观念的确立,大大改变了人们对光本质的认识:原来光还可以透视,原来光速相对各个方向运动的参照系,数值竟相同特点:1,光可透视2,光速不变3,相对的同时4,光束可弯日地星影位置星实际位置下楼的美女4.1900年12月24日普朗克奉献了一个划世纪的圣诞节礼物——普朗克常数。原来能量是以能量子为最小单位一份一份,分列的,不连续辐射的.进而人们知道包括时,空在内的所有物理量都是量子化的。——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段段续续,零零碎碎的世界中!霍.米勒(西)1893---19915.光量子把光学,物理学,科学乃至整个思想界引进了一个大迷宫。那里充满了悖论和佯谬,到处是不确定和测不准,随机的时间,模糊的空间。你可以没有轨迹地从甲地“跃迁”至乙地,你可以既在这里又同时在那里,你可找到一只既死又活的双态猫,找到反物质(由正电子组成),暗物质,和黑洞(引力大到可吸入光)。连上帝也从一个“钟表匠”(笛卡儿语)变成一个“掷骰子者”(玻尔语)。而其源盖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及所有的物,都既是粒子又是波。连上帝也从一个“钟表匠”(笛卡儿语)变成一个“掷骰子者”(玻尔语)。而其源盖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及所有的物,都既是粒子又是波。赵无极赵无极而其源盖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及所有的物,都既是粒子又是波。不可思议但又客观存在。一个没三维立体观的人只能称其为方圆二象形?原缺?正如一位只有二维平面观,没有三维立体观的视者,他正面看一圆柱体是一个圆形,侧面看又是个方形,于是他大惑不解:这东西怎么又是圆的又是方的,只能称其为方圆二象形吧。也许我们人类的思维体系也天生欠缺了点什么“体”的机制(原缺)。需要玻尔(N.BOHR)的互补原理来补救。海森伯(HEISENBERG)的测不准关系又提醒人们:最简单的观测至少也需要一个光子去碰撞被观察微粒(物),也就是说我们永远只能观测到被(光子)干扰过的微粒,而观察不到其原来的面目。所以,所有的“观”和“测”都是不准的;所有“看”到的都不是客观的实在.有其共同点:试图直接描绘我们永远看不到的世界——“真实世界”,“彼岸世界”,“无(潜)意识世界”;直接表达精神境界;竭力想象人类原缺了的未知天地。“既然现代科学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不能就这样展现呢?”就这点而言,他们是真实的。现代派绘画:这类作品不可避免地:要么表露一种极度的彷徨和无奈——迷惘的心灵需要依托:要么显露出过度的张扬和夸张——激昂的情绪需要发泄。美国艺术评论家阿。巴尔在谈到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S.DALI)的代表作《记忆的永恒》时说:“软表是不合理的,幻想的,扰人的,异端的,使人哑口无言,使人惶惑。它毫无意义,混乱疯狂——但对于他们这一派来说,这些形容词是最高赞誉。”三,两种评论:萨.达利(西)1904----?????萨.达利?萨.达利杰.波洛克(美)?其实“软表所显示的是四(多)维时空的观念:既然三维立体的钟表只需画面二维(平面)的表达,那么画面三维透视空间当然就可容纳更多维的时空。”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光疑为霜,大概诗人又处在半醒半醉状态,光,本是半波半粒子态,霜又是半液态半固态,加上硬币的半正半反。对于这种半半互补的客观存在,我们的先人倒也自有应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五,国人学西画(油)1,李叔同(日本)甲午后.2,徐悲鸿,林风眠,颜文良(西欧)五四后3,留苏派(解放后)受众缺乏理性认识的普及,所以中国绘画发展之路只能是独特的.徐悲鸿徐悲鸿林风眠林风眠林风眠谢谢!
本文标题:第11讲 光学与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22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