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呵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一、背景分析•(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生物、医学、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新的理念:如对健康概念的界定、对幼儿的认识、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二)实践的发展变化•1.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201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密切联系一线需求,强调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从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最近几年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课改,探索出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微课等。3.及时反映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变化如孩子出生时的体格发育情况。身高体重方面超常,但体能下降。语言、动作等发展较快,但社会性欠缺。感统失调现象严重,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总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及时跟踪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二、编写依据•201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等作了具体规定。•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围绕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等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三、编写思路•依据教育部学前教育专业标准,落实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要求,本着“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的原则,科学设计、编写而成。四、教材特色1.现代健康观的全息渗透以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为指导;坚持护身与护心并重,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与传统的教材相比,“心理健康”内容更丰富,如走进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2.“教学做”一体化的框架结构以“模块——项目——任务”体例编写,将原来《学前卫生学》与《保育员》两本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幼儿园保教人员需要掌握的保育知识与技能整合为七个模块。每一个任务以“问题导入”引领,以“指导策略”解决问题,以“实践链接”拓展,以”教育启示“来升华。每一模块后面附有“思考与实践”,供练习用。这样的编写其实就是便于教师采用目前职业教育很有效很流行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举例:模块六幼儿园安全与急救技术任务驱动:•围绕学前儿童的安全问题(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幼儿园应如何创设安全的环境?•如何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安全管理?•如何确保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安全?•如何让孩子主动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果万一发生了意外事故,我们又该怎么办?项目框架•安全管理:安全措施(环境安全、生活安全、活动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常用的急救技术:如简单性创伤、鼻出血、异物入体、烧烫伤、创伤出血、急性中毒、骨折、触电等的急救处理和预防方法。项目一幼儿园安全管理学习思路:幼儿安全保障(幼儿园环境安全幼儿生活安全幼儿活动安全)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幼儿自我保护教育任务1幼儿园环境安全任务驱动:幼儿园的环境是指什么?幼儿园应如何创设安全的环境?课前布置任务→收集资料(教材、幼儿园、网络、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等)→(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制定计划书→呈现学习成果(如以彩报、演讲或模拟扮演等形式进行)→学生间进行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和升华相关的理论知识)。关于“幼儿园安全环境创设”可能会得出以下的学习成果:一、活动场所安全幼儿园选址室外活动场地设施设备活动场所二、生活用品安全三、玩教具安全四、药物安全五、食物安全•幼儿园安全管理这一项目还包括:•任务2幼儿生活安全•任务3幼儿活动安全•任务4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任务5幼儿自我保护教育3.注重学生实践经验和能力的积累立足幼教岗位工作需要,改变传统教材泛泛的长篇大论,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衔接,以科学、够用为原则,突出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简约化和实用性;根据需要,教材中以“教育启示”、“实践链接”等形式呈现了生动的幼教实践案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幼教实践经验。五、使用建议•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进程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实践教学分别为24学时。•《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学时分配建议六、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我们的学生——将来的保教人员为做好保育工作,应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保教人员应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具体措施)主要内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以0—6岁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系统阐述学前儿童身心发育、卫生保健、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幼儿、保育幼儿的必修内容。•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第二模块学前儿童生长监测与健康检查•第三模块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维护•第四模块学前儿童营养与饮食安排•第五模块学前儿童疾病护理与预防•第六模块幼儿园安全与急救技术•第七模块幼儿园保育工作规范与技能操作教学要求:1.全面掌握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与规律;2.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3.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掌握基本的疾病护理方法和意外急救措施;4.熟悉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及保育工作要求,提高从事幼儿园保教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七、学习方法1.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微课等。2.关注相关课程间的联系如音乐、舞蹈、体育、心理学、教育学3.学会实践运用如见习、实习等,平时多观察、多接触学前儿童。八、考核方式建议该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学习过程评价(40%)和期末终结考核(60%)两部分。•学习过程评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如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情况、小组活动情况、见习实习情况、作业、见习报告等。可建成长档案袋。•期末终结考核,在学期末进行。结束语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幼教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教材和课程也会像发育中的学前儿童一样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2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