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多年的一线教学,让我意识到想要教好美术课,想要做美术学科的普及者,想要让学生热爱美术并能从中获益,很难。首先,从学生的学情来分析,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对世界的好奇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同时对某些事物的冷淡也非常显著。对美术而言,他们恰好处在没真正了解美术,但又从小时候的热爱中冷却下来的状态,这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非常棘手的。加之美术课的专业性又较强,有没有学业压力,想要让孩子们喜欢的学,认真的学,当回事儿的学,真的很难。其次,从课程设置来看,美术课是有其独特性的。它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的专业性强上,许多概念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定义,这就难免生涩,学生不容易理解。另外,不同的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建立一种长期的连续性的思维习惯很重要,但这恰恰是美术学科所很难具备的。有很多学生基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有很多地方的小学美术课不健全或者虽然有但不规范,导致中学课堂上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共情的能力普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媒介,需要做的就是要把学生们觉得陌生、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新课程的内容增加了人文性和情感性,这非常好。整个课本读起来充斥着一种温情的诗意的氛围,特别是对作品的介绍,更侧重于表述作品的情感,增加了亲切感。当然有些概念性的东西还是要组织理性的语言,严谨的表述。那么感性与理性就如同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般的存在,怎样调和二者使之有机结合呢?这就是教师要努力达成的事情。譬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与审美价值》,这个课标就是一种理性的表述,那我们如何结合作品,在感性的情感中传达出本课编者的意图呢?本单元编者给出了19幅配画,作品的形式不一,涉及了雕塑、园林建筑、中国画、油画等多个美术门类;作品的历史跨度大,中国数个朝代的作品、古希腊、文艺复兴等,作品的风格流派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等等。信息量很大,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如何做到在这些纷繁的信息中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呢?我个人认为,应把握住这一点,艺术表现出的意蕴无论多深,审美价值无论多高,其实都是可以用一种现象来概括的,那就是,美术到底是什么?弄清了这一点,我相信本单元就比较容易做到深入浅出了。美术说到底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行为结果。那么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情感。而每个人的情感又和自己成长的环境紧密相连。美术就是一种人类表达表现情感的方式之一。而美术神奇的地方还在于,不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每一个看到作品的人还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新的自我创造!就如同“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沿着这条主线我们就解决掉了“意蕴”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本中的作品中把这些东西一一找到。那么审美价值呢?美术作品的情感就是一种价值,因为有了动人的情感力量,伟大的作品才会形成这样那样的价值。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感转移到美术的某种形式上,都可以获得怎样的审美价值。伟大的作品一定是符合人类共同的视觉感受的,这种带给我们美的感受的东西被我们称之为“形式美的法则”。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结合课文作品欣赏一下艺术家们是怎样将世界进行有规律的组合,然后带给我们美妙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的!
本文标题:美术的理性与感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6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