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冀教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1页《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路华小学孙晓磊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材分析:《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一课,在本单元中位于“长方体的认识”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能进行平面展开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数学思考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能进行平面展开图和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彩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长方体包装盒。1.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长方体包装盒,我们先用它来回想一下长方体的特征。[预设: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追问:长方体相对的面有什么特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2页[预设: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2.(师手指前面)如果确定这个面是前面,你能说出其余的五个面各是什么面吗?3.如果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展开,各个面会去哪儿呢?[预设:学生初步想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长方体的展开图)二、自主探究活动一:长方体展开图。1.教师演示剪开长方体纸盒。边操作边介绍:先把能打开的打开,包装盒一般会有一些重叠的部分,我们要把这些多余的部分剪掉。接下来,同学阅读操作要求,自己操作。课件出示“剪纸盒”的要求,指名读。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观察,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照刚才的要求,剪一剪,看一看,标一标。(2)初步感知长方体各面与其展开图的关系。①展示部分学生的长方体展开图,同学们得到的平面图形就是长方体的展开图,同学们都能又快又准地在这个图形中找到了原来相对的面,说说是怎样找的。[预设:学生有可能是折回去找的;也可能是根据“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找的。]联系长方体得出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不相邻。②出示右图,这个长方体展开后有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3页这个图形围成长方体后谁和1面相对呢?2面可能和1面相对吗?[预设:学生充分交流,再围回去看看。]③小结: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不可能相邻。(板书:相对的面不相邻。)(3)看看我们手中的展开图,刚才还是一个长方体,经过我们剪开、展开,就转变成一个平面图形了,并且通过观察、想象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现在,把手中的展开图一个面一个面地折叠回去,看看这些面的位置怎么变化的。再一个面一个面地展开,慢慢地反复多做几次。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先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然后想象着一个面一个面地展开,再一个面一个面地折叠回去。活动二:正方体展开图。(过渡: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体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长方体的长、宽缩短到与它的高都相等,就会得到一个正方体。)提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拿出学具观察它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预设: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谈话:它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的呢?(补充板书:正方体的展开图)谈话:现在同学们手中的正方体是一样的,一会儿同学们得到的展开图也会是一样的吗?[预设:给学生一点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会有“一样”或“不一样”的想法。]1.课件出示“展开”正方体的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动手操作。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找出相对的面标上相同颜色的符号。2.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3.(请同学们把完成的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标上序号。)看看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的?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4页[预设:师生交流,整理黑板上的展开图。]4.(选一个展开图,用教具“后”字贴住一个面。)这次我们不动手了,确定这个面为后面,如果把它折叠回正方体,其他面都是什么面?(说明:因为黑板是垂直于水平面的,所以先确定后面便于学生想象。)第一幅图,教师引领,学生逐面想象。换一个面定为后面,找学生到黑板前说想法。再换一幅图,学生独立想象,同桌交流是否有不同的想法,再全班交流。[预设:如果学生想象出现困难,可以围回去看一看。]5.正方体的展开图都是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连在一起,反过来思考:是不是只要是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连在一起,就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呢?(出示活动要求)(1)想象判断:观察平面图形,先确定一个面,在脑子里想着折一折,逐面想象,能否围成正方体。(2)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不能围成正方体,说说哪里出了问题。(3)尽量依靠想象来判断,如果出现困难,可以操作学具围一围、看一看。(4)记录:能围成的画√,不能围成的画×。第一幅图教师引领确定一个面为下面,想象一下其他面各是什么面,接下来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单。6.交流总结(1)汇报交流①第1、3、4幅图能围成正方体,第2幅图不能围成正方体。②师生交流,第2幅图为什么不能围成正方体。(2)教师介绍: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判断一幅图是否能围成正方体的方法,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5页历史上,有数学家对这类问题作过专门的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一共有11种,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三、深化巩固:1.找出每个长方体对应的展开图。①提问:你先连的是哪幅图?是怎样想的?[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先连3A或2C。]②启发学生需从观察图形的特点入手。2.下面这个图形可折叠成A、B、C、D中的哪个正方体?①先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预设: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感觉到困难,个别学生有想法,也可能只是直觉,说不明白怎样想的。]②谈话: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难,越是面对难题越需要好的方法。我们先在展开图中标出相对的面,然后分别观察A、B、C、D四个正方体。“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预设:先看A,展开图中两个应该相对的面,在A中相邻了,所以A被排除。再看B情况不明朗,先放下。然后看C和D,展开图中两个应该相对的面,在C和D中相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6页了,所以C和D被排除。]③谈话:是否真的是B呢?请同学们用学具中的展开图,实际折一折,看一看。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四、全课小结:①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②谈话: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对于我们后续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想象是关键的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方式表达交流,体会数学的魅力。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冀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6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