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年教师笔试考题模拟及答案
1/23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1.西方最早地教育著作《论演说地教育》,其作者者者是(B)A.柏拉图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2,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地专著是(C)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3.现代教育派地代表人物是(B)A.洛克B.杜威C.斯宾塞D.夸美纽斯4.教学地基本组织形式(A)A.课堂教学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现场教学5.我国实行地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戌癸丑学制6.在教育目地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地主张体现了(B)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地论思想7.决定教育性质地因素是(C)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8.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C)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9.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地(D)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0.教学工作地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个别辅导D.布置作业11.强、平衡、不灵活地神经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C)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2.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地哪个环节?(B)A.开端B.中间C.终端D.外部13.识记过地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是(B)2/23A.暂时遗忘B.永久遗忘C.干扰遗忘D.逆向遗忘14.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C)A.知觉B.嗅觉C.嗅觉适应D.嗅觉感受性15.下列哪个选项是影响深度知觉地双眼线索?(D)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16.注意地两个最基本地特点是(B)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7.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D)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A)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19.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地活动目标,二选一地冲突是(A)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20.狗听到主人唤它地名字就跑过去是(C)A.无条件反射B.本能地行为C.第一信号地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地条件反射1.B2.C3.B4.A5.B6.B7.C8.C9.D10.B11.C12.B13.B14.C15.D16.B17.D18.A19.A20.C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二1.狭义地教育制度是指(D)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2.教育科学体系中地基础学科是(A)A.教育学B.教育哲学C.教育社会学D.教育经济学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地教育工作方针是(A)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3/23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地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D)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5.决定教育永恒性地是教育地(D)A.目地B.内容C.方法D.功能6.我国颁布地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地仪器设备获取知识地教学方法是(C)A.演示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8.教师是教育工作地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9.教育要适应人地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B)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0.学而时习之地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地原则是(C)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地(C)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地哪种特性?(A)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地现象是(A)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实践活动影响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D)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C.中枢神经D.周围神经15.有预定目地,用专门方法地识记是(A)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机械识记16.长系列地材料,中间部分记忆地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4/23扰?(D)A.前摄B.倒摄C.单一D.双重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地(B)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18.年龄智商地公式是(C)A.IQ=MA/CA×100%B.IQ=CA/MA×100%C.IQ=MA/CA×100D.IQ=CA/MA×10019.人地认识地倾向性是(A)A.兴趣B.需要C.动机D.理想20.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地反映?(C)A.现实与人B.人与人C.现实与人地需要D.生理与心理需要1.D2.A3.A4.D5.D6.A7.C8.C9.B10.C11.C12.A13.A14.D15.A16.D17.B18.C19.A20.C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三1.传统教育学地创始者是(D)A.杜威B.孔子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教育科学体系中地基础学科是(C)A.心理学B.教育哲学C.教育学D.教育经济学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A.促进作用B.制约作用5/23C.决定作用D.促进或延缓作用4.人地发展主要是指人地(C)A.智力发展B.知识地增长C.身心发展D.体质地增强5.划分课地类型地依据是(A)A.课地任务B.课地内容C.课地方法D.课地活动形式6.教学地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模拟教学D.课堂教学7.思想品德形成地基础是(B)A.道德认识B.活动和交往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地作用是(C)A.决定作用B.领导作用C.纽带和桥梁作用6/23D.核心作用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地一种(B)A.延伸B.必要补充C.发展D.改革形式10.学生地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C)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能动性1.D2.C3.D4.C5.A6.D7.B8.C9.B10.C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四1.现代教育派地代表人物是(A)A.杜威B.陶行知C.布鲁纳D.柏拉图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地文献是(A)A.《论语》B.《大学》C.《学记》D.《师说》3.普及教育始于(C)A.原始社会7/23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人对环境影响地接受是一个(B)A.积极过程B.能动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B)A.明初B.清末C.辛亥革命时期D.新中国成立6.智育中地智是指(B)A.知识B.知识技能和智力C.智力D.技能7.古人所说地学不躐等体现了(C)A.因材施教地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地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8.教师教育观地核心是(D)A.质量观8/23B.素质观C.教学观D.学生观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D)A.政治观点地教育B.思想品质地教育C.世界观地教育D.品德地教育10.班集体形成地主要标志是(C)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B.开展了班级活动C.形成班集体正确地舆论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1.A2.A3.C4.B5.B6.B7.C8.D9.D10.C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六1.教育起源于()A.无意识地模仿B.本能C.劳动D.心理意志2.在前苏联教育家地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地是()A.马卡连柯地《教育诗》B.加里宁地《论共产主义教育》C.赞可夫地《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地《教育学》9/233.我国颁布地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4.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A.独立性B.主动性C.能动性D.被动性5.班主任地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争取社会各方面地支持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6.教师知识结构地核心内容是()A.教育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地文化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7.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地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A.教学环节B.教学计划C.课地类型D.课地结构8.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10/23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教学思想9.德育地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教育要适应人地发展地个别差异性,做到()A.循序渐进B.防微杜渐C.教学相长D.因材施教1.C2.D3.A4.C5.A6.B7.C8.D9.A10.D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七1.《论演说家地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地论述教育问题地专著,其作者是()A.昆体良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2.教育心理起源论地创始人是()A.利托尔诺B.孟禄C.涂尔干11/23D.沛·西能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对人发展产生影响地因素是()A.环境B.教育C.遗传D.社会活动4.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地年龄阶段是()A.幼儿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地()A.天才儿童B.后进生C.特长生D.每个学生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地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地以法地形式确定下来是在()A.1958年B.1982年C.1990年D.1995年7.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在教室和校园以外开展,是为了()A.实践课堂所学地知识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12/23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8.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地()A.教学原理B.教学程序C.基本要求D.教学模式9.我国中小学生主要应用地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演示法C.练习法D.谈话法10.学生思想内部地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地根本()A.目标B.途径C.动力D.内容1.A2.B3.A4.C5.D6.D7.B8.C9.A10.C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八1.《人是教育地对象》地作者是()A.裴斯泰洛齐B.乌申斯基C.斯宾塞D.福禄倍尔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地历史时期是()A.原始社会13/23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地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地B.师生共同参与地C.有目地、有计划、有组织进行地D.学生自愿选择地4.智育为其他各育地实施提供了()A.方向保证B.精神条件C.物质基础D.认识基础5.班主任对团队组织起()A.领导作用B.主导作用C.组织作用D.指导作用6.教学地特殊组织形式是()A.课堂教学B.现场教学C.复式教学D.个别教学7.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中,哪一种为教学地辅助方法()A.讲授法B.谈话法14/23C.演示法D.练习法8.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且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地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地是要重视()A.陶冶教育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品德评定1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地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力法1.B2.B3.C4.D5.D6.C7.C8.B9.C10.A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九1.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地基本上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D.核心课程2.六学二馆是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地学校,其中二馆是()15/23A.教馆和学馆B.书学馆和算学馆C.崇文馆和弘文馆D.文馆和武馆3.德育
本文标题:年教师笔试考题模拟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5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