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届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专题七_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标要求】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俄国苏俄苏联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1991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列宁戈尔巴乔夫有益探索高度集中模式形成改革失败①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②消极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严重,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知识整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①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②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②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③产品分配: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强制劳动: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评价①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②政治上: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②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提出: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提出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④分配:废除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作用①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②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①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大”召开②法律确定:1924年1月,苏维埃“二大”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苏联的建立评价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题组一【例1】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曲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答案:C【例2】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见下图,单位:万普特)。这()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征购粮食1917-19181918-19191919-1920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答案:B【例3】1921年春天,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所说的错误指的是()A.《四月提纲》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例4】“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答案:B、B【例5】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答案:D、B【例6】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D.农业集体化运动【例7】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A.实施的条件B.所有制结构C.经济管理模式D.产品分配方案答案:A【例8】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根据这一思想,列宁进行了以下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提出工业化方针④实行农业集体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答案:C、D【例9】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例1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一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的名称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D.第二枚的图案答案:A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国内外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匮乏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危机严重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推行粮食税工业普遍工业国有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禁止商品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原则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按劳分配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捍卫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也引起了农民不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受到广大工农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疑难突破相同:①都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和尝试。②都是在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是符合当时客观形势需要的。③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④都涉及农、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⑤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易错易混提示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探究1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材料二1920年~1921年,苏联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到乡下谋生,工人阶级队伍涣散。……余粮收集制的强化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士兵。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材料三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节录)》问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点拨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战争形势的应急政策。(2)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性开始暴露。(3)国内出现大干旱,发生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4)是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发展生产力,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然要求。【例11】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农业集体化答案:B【例12】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答案:D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原则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措施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手段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性质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二、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比较【例12】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课标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考点二斯大林模式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①1937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7.4%③1937年,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斯大林工业化之路原因①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②1925年,苏联仍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③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建设,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工业化方针特点: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弊端:存在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知识整理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化,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为什么?提示:从当时苏联成立后的国际国内环境思考假设你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在当时苏联的国情下,有什么好的办法使苏联重工业快速发展起来?用行政手段来指挥经济,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集中的体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为它提供资金提示:物力、财力、人力严重匮乏;国外敌视;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农业全盘集体化背景①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农业是一种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②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不能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影响①积极影响:为解决工业化急需
本文标题:2015届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专题七_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5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