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解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计算机科学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内容提要1.计算机科学方向特点、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2.问题空间3.知识结构4.能力要求5.课程体系示例6.要注意的问题计算机科学方向特点、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特点专业内容相对突出计算的理论和算法,在计算理论以及相关的数学领域为学生打下较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求解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擅长算法分析与设计,对于应用的实际问题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注重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兼顾计算机系统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问题空间理论原理创新应用部署配置开发倾向理论倾向应用组织系统行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平台结构计算机硬件体系CS摘自CC2005知识结构计算机科学方向的知识领域的划分与核心学时分配1.CS-AR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82)2.CS-AL算法与复杂性(54)3.CS-HC人机交互(12)4.CS-OS操作系统(40)5.CS-PF程序设计基础(69)6.CS-SP社会与职业问题(11)7.CS-SE软件工程(54)8.CS-DS离散结构(72)红色为计算机科学特有或者重点知识领域注:(括弧内为每个领域核心学时数,全部领域共560学时)9.CS-NC网络计算(48)10.CS-PL程序设计语言(54)11.CS-GV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8)12.CS-IS智能系统(22)13.CS-IM信息管理(34)14.CS-CN数值计算详细信息参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3.2.3小节的表3-1能力要求具备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团队精神与组织才能沟通能力与良好的人际关系表达能力课程体系示例:16门核心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理论学习学时实践学时涵盖核心知识单元非核心知识单元1计算机导论248SP1,PL1,SE3,PL3,HC1,SE7,NC22程序设计基础4816PL1,PF1,PF2,PF5,AL2,AL3,PL63离散结构72DS1,DS2,DS3,DS4,DS54算法与数据结构4816AL1,AL2,AL3,AL4,AL5,PF2,PF3,PF45社会与职业道德248SP1,SP2,SP3,SP4,SP5,SP6,SP7SP8,SP9,SP106操作系统3216AL4,OS1,OS2,OS3,OS4,OS5OS6,OS7,OS8,OS117数据库系统原理3216IM1,IM2,IM3,IM4,IM5,IM6IM7,IM8,IM9,IM10,IM11,IM13,IM14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的16门核心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理论学习学时实践学时涵盖核心知识单元非核心知识单元8编译原理4016PL1,PL2,PL3,PL4,PL5,PL6PL7,PL89软件工程3216SE1,SE2,SE3,SE4,SE5,SE6,SE7,SE8SE9,SE1010计算机图形学248HC1,HC2,GV1,GV2HC5,GV3,GV4,GV5,GV6,GV7,GV8,GV911计算机网络3216NC1,NC2,NC3,NC4NC5,NC6,NC8,NC9,AR912人工智能328IS1,IS2,IS3IS4,IS5,IS6,IS713数字逻辑3216AR1,AR2,AR314计算机组成基础4816AR2,AR3,AR4,AR515计算机体系结构328AR5,AR6,AR7AR8,AR9课程举例入门类别: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无包含的知识点:NC1网络计算导引2个学时NC2通信和组网2个学时NC3网络安全3个学时NC4客户-服务器计算的一个实例:Web3个学时NC5建立Web应用3学时NC6网络管理2学时NC7压缩和解压3学时NC8多媒体数据技术3学时HC5图形用户接口设计2学时HC7多媒体系统的人机接口2学时SE3软件工具和环境2个学时SP6知识产权2个学时SP7隐私与公民的自由2个学时选修主题9学时重视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综合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形式。课程实验1.公共基础系列实验:主要包括物理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等。2.基础理论系列实验:主要包括数值分析、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等。3.软件技术系列实验:主要包括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人工智能语言、数据结构实验、编译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软件工程实验、图形学实验等,还可以包括人机界面实验、多媒体技术实验等。4.硬件技术系列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原理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单片机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等。要注意的问题灵活性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给学校办学留有余地。从课程设置上只给了核心课程部分,学时总和736(552理论,184实践),约占专业课程学时的一半。开放性鼓励学校按照自身条件,结合行业、产业的可能性,办出特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办学成功与否、学校间教学质量差别的重要因素总结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再次突出发展IT产业,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人才的多样化。单一的人才规格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根据新的规范调整专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不同方向培养多样化人才是未来几年内的重点。
本文标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9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