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1.2.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什么是意识?•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指人脑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什么是物质?所谓的物质,就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理解: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属于客观物质世界。如:房子、风扇、桌子等。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主观世界。如:思想、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目标、学习计划、工作策略、认识等。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A.商品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计划方案D.小王在球场打篮球E.澳门回归祖国F.三个代表思想ABDE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①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就是现在的美洲大陆。使人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美洲大陆。请问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大陆是否存在?脑子里有猪的形象12先有猪,再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还是先有人脑里有猪的形象,再有猪?脑子里有猪的形象然后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然后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当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会就会有饿的感觉。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存在思维存在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肖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便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样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赶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这里的“形”“神”各指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二者的关系应该怎样?范缜《神灭论》中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称阳明先生。心外无物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唯心主义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不是意识决定的唯物主义——“在我看来,凡是认识的清楚的,明白的东西,就存在。因为既然认识的清楚。明白,就真实了。而真实,即为存在”。西方理性哲学开创人:笛卡儿我思故我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1、“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3、“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4、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6、“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7、世界是“理念”的影子。8、“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9、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王夫之柏拉图赫拉克利特慧能荀子朱熹毛泽东尼采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前370—前310)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你看,鱼是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有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这就反映了哲学的什么问题呢?(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②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①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经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德国)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实反映。休谟的不可知论(18世纪英国):•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荀子“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本身。——可知论——不可知论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庄周梦蝶”(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怀疑。)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存在决定思维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否认能正确反映可知论不可知论承认能正确反映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休谟-英康德-德唯物主义+彻底的唯心主义一日本老头问:“我们很多日本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朱镕基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您的逻辑是错误的。历史是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不是贵国人民无论多少,认为没有发生就没有发生。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任何掩耳盗铃的企图都是徒然的。如果我说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日本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后裔,日本民族起源于我国秦王朝,一个方士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海寻访仙山的事件,我想贵国政府、贵国人民,和您本人也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当然我作为中国总理,也觉得这件事情不能接受。因为在心理上我不能容忍中华民族的后裔数典忘祖。(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农民如何种植?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思维客观情况企业制定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产品供求决定定决(二)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请领导指示一律抓紧抗旱!思维(主观)从实际出发从主观出发存在(客观)脱离符合人们的思想如:理论、计划、思想、观点等(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地球、生物、环境、国情等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原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小结: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被感知BC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9、美国某教会建造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一位工程师设计避雷针。工程师揶揄地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完全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也是上帝的旨意。”这个材料说明A、科学和神学的对立正在逐渐消失B、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学的阵地正在日益缩小C、神学已经向科学投降D、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其宗教势力就越小B判断与分析•某地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警方抓捕到一名嫌犯,嫌犯也招认了。问:警方能否根据嫌犯的招认就定他的罪?•李四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张三偷的,看张三的言语就象偷斧头的人,再看看张三的动作就象偷斧头的人。于是,李四就断定斧头是张三偷的。李四的思维方式属于什么哲学流派?为什么?•某地发生一起无头疑案,警方用了三十年时间都没有破案。于是有人认为这案子是不可能破了。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观点?为什么?
本文标题:1.2.1哲学的基本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0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