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分裂秦:建立中央集权制汉:颁布“推恩令”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北筑长城,防匈奴汉: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秦汉巩固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汇聚北民南迁南方经济开发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南朝北朝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注意以下四条历史线索:1.秦汉统一。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虽然统治短暂,但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汉继承秦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2.政权分立。东汉末期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西晋完成短暂统一,东晋偏安江南,北方相继出现了十六国分立对峙的局面。随后国家陷入南北朝大分裂时期,最终隋朝于589年完成国家统一。3.江南开发。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的战乱,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与发展,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民族融合。东汉以来,中原政权迫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虽然各民族之间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但民族融合成为时代的主流。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趋势,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对以下知识点的把握:1.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2.两个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评价。3.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魏蜀吴的建立。4.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及影响。一、选择题1.(2011·内江中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误区警示】区分秦国与秦朝。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21年,秦国国君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2.(2011·龙岩中考)“皇帝”“朕”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呼开始于()A.齐桓公B.秦始皇C.汉高祖D.唐太宗【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3.(2012·成都中考)右图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图中方框空白处应为()A.“半两”钱B.刀形币C.铲形币D.“五铢钱”【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故选A。【方法探究】解答图片型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历史事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事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事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4.(2011·贺州中考)下图传递的信息是秦始皇()(马)A.统一货币B.统一文字C.统一度量衡D.统一姓氏【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辨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将各诸侯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故答案选B。5.(2011·泰州中考)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巧妙地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思想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6.(2011·重庆中考)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下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A.佛教的传入B.张骞出使西域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给子弟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历史上,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图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故选B。7.(2011·宁波学业考)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8.(2011·广东学业考)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B.经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因丝绸是这条通道上的主要商品而得名;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A。9.(2011·东营学业考)“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朝鲜是亚洲东部国家,故选B。10.(2011·绥化学业考)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晋国【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结合魏蜀吴三国的统治区域,可知①是魏国、②是蜀国、③是吴国。11.(2011·连云港中考)“(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故选C。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12.(2011·鸡西学业考)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学汉礼法,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A.禅让制B.分封制C.北魏孝文帝改革D.商鞅变法【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魏孝文帝为巩固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13.(2012·梅州学业考)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人口大量南迁B.孝文帝改革C.张骞通西域D.江南的开发【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方”,A项人口南迁和D项江南地区开发处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只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和民族融合,不合题意。C项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朝,发生在北魏之前,故可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时期的一次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故答案为B。二、非选择题14.(2011·湘潭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李斯说):“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秦始皇大怒,命御史追查,结果以诽谤罪将460人在咸阳坑杀。——改编自《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李大钊(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2)请概括材料二的主张。该主张的实施有何影响?(3)材料三对儒家思想持何态度?在当时有何意义?(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非秦纪皆烧之”“在咸阳坑杀”可知是焚书坑儒,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消极影响。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的“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董仲舒”可知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残骸枯骨”“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可知李大钊否定儒家思想,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回答其意义。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确立。(3)否定或批判。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11·长沙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作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史料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材料一翦伯赞评价秦始皇是“杰出人物”,因为他是“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材料二司马迁认为秦始皇是“暴君”,结合材料可以回答。材料三是在客观的基础上,对秦始皇进行评价。答案:(1)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全面性、一分为二。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2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