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
2014年高考复习文言专题之二湖南省常宁市第一中学陈柏青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练习导入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狐谓狼曰:“羊肉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其⑤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君其⑪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①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②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③代词,译为“其中”④代词,译为“你的”⑤代词,译为“那”⑥代词,译为“那,那些”⑦⑧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⑨代词,译为“它们”⑩代词,译为“那些”⑪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⑫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参考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多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其中的一只吃吃,饱饱你的口福。”狼说:“那凶猛的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狐狸对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呢?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愿意为你一雪那些耻辱。你一定要答应我。”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难道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愤然离去了。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18个虚词,掌握虚词的推断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巩固,学以致用记得高考都考哪些文言虚词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总共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与之总结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二十个。之乎者也乃焉矣,因为所以与然而。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①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④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一、看具体语境课堂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1)乃设九宾礼于廷()(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况于将相乎()(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6)赵尝五战于秦()(7)长于臣()在被对于向从比同,跟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二、看对应位置“因”和“乘”位置对应,由“乘”是“趁着”的意思,推断“因”也是此义。“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有利的形势。“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课堂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放在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测度.在句中,在名(代)词前,做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做词尾①以余之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三、看语气表达“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其”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④其皆出于此乎?“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⑤其孰能讥之乎?“其”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⑥雷霆乍惊,宫车过也。⑦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判断语气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句中,表停顿,表舒缓语气表肯定语气表陈述或解释语气表祈使语气课堂演练: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③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⑤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李商隐《李贺小传》)四、看句式特点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介词“比”的意思。定语后置句,“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句,“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省略句式,“与之”,“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课堂演练:①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句,“于”是介词“被”的意思。被动句,“于”表被动,是介词“被”“受”的意思。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之”是提宾的标志。③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④使不辱于诸侯。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五、看代入检验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飞骑因番请见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相同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不同B“因”“乃”:“于是”“止”“仅”:“只”1.联系语境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2.区分虚词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六、解答虚词题的注意事项:3.特殊虚词a.把握“诸、盍、焉、耳、尔、”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七、解答虚词题的思路:友情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1、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3、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反馈演练:1、解释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凭用,拿来,连词用以,用来因为(2011江西卷)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持节发仓栗以赈之B上贤而释之作《师说》以贻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庄助复为请告D尊宠于群臣无二于是秦王不悦,为一击缶以勇气闻于诸侯【解题透析】B(A、以均表目的;B、表承接于是,就/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替”D均介词“在”)【答题技巧】本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典型。备考时不要抛弃课本。综观近几年高考,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大多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2011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或咎其欲出者•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C•解析:A项,那些,指示代词B项代词,他C项代词,他的表领属,与例句用法一样。D项加强语气,语气副词。可译为“一定”。
本文标题: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5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