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上课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2.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词。方法与过程:•1.诗词鉴赏“五看法”;•2.理解这首词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3.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借古人古事抒发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检查------课前自学朗读课中探究诗词鉴赏“五看法”?------①题目;------②作者;------③诗文;------④注释;------⑤问题。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指内容,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故手法委婉。看题目:快速切入,明确方向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历城人,擅长作词,存世词作620多首,著有《稼轩长短句》;与苏轼并称“苏辛”,同属豪放词派代表词人;与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李清照(今山东济南人)并称“山东二安”。南宋时期名人: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岳飞、李清照等。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写作背景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63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宰相韩侂胄tuōzhòu起用,利用其主战派元老招牌作号召,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巩固自己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重要基地。辛弃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就把他调离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舞榭歌台寻常巷陌封狼居胥佛狸祠给下列生字注音xūxìexiàngmòbìlící•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寻找•英雄的流风余韵•兵强马壮•草率、仓促行事•落得•不堪哪堪•普通看注释:重点词句,积累运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居住过。回想当年,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势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吞掉。昔日繁华的歌舞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而去。看诗文:疏通文意,把握思想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27年,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想像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山的功绩,结果只落得北望敌军南逃而惊慌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在遥望中我还记得,当年战火弥漫扬州。过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佛狸祠前,争食祭品的乌鸦的噪声和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响成一片。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看问题:辛词长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来比喻今人、今事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审明题意,分析解答课后习题二古人古事卢家莫愁•例如:•《锦瑟》引用了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马嵬》用的典故,玄宗贵为天子,却得不到平民般的幸福,讽刺了玄宗虚伪自私的爱情。蓝田玉烟、鲛人泣泪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课文用了哪几个典故?上阙用了孙权雄才大略、刘裕北伐完胜两个典故,下阙用了刘义隆北伐惨败、拓跋焘修建行宫(佛狸祠)、廉颇思国三个典故。(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寄奴曾住(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权)(刘裕)(刘义隆)(拓拔焘)(廉颇)典故一: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如何理解?4、这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孙权其人: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孙权其人: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其人: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风流”,是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故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典故二: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刘裕有何表现?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刘裕其人:刘裕其人: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刘裕其人:作者态度及目的: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1165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令人仰慕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突出萧索、凄凉之象,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作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作用: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人无能,表达自己抗金救国的热情。典故三: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2、他北伐的结果如何?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宋文帝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作者用典用意宋文帝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伐金不要草率出兵,主张有备而战。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作者用典用意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此事咏叹近事。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典故四:佛狸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描写的是什么场面?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本文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上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5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