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六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2()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3()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4、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答:(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1/5放大镜和显微镜放大镜移动放大镜移动被观察的物体•5、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6、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7、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就具有同样的()功能。凸透镜细微之处细节一千多年透明边缘较薄放大•8、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9、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三色组成的。•10、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红、绿、蓝镜片的凸度格罗斯泰斯特培根•1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1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13、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叫()。肉眼放大镜复眼足的内侧扁平的细毛鼻子昆虫•14、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像蜻蜓、苍蝇、蝴蝶的眼睛都是()。•15、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蚂蚁的触角呈膝状;蝴蝶的触角呈棒状;天牛的触角呈();雄蛾的触角呈()。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嗅到气味、平衡身体。•16、蚜虫的天敌是()蚜虫吸食植物的(),在10倍的放大镜下能看清蚜虫的肢体。复眼鞭状羽毛状草蛉汁液•17、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盐、白糖的晶体都是(),味精的晶体都是(),水晶的晶体像(),维生素C的晶体像(),雪花的晶体是()。•18、制作晶体常用(蒸发)法,制作大的晶体用()法。•1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做简易的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立方体柱状金字塔一簇簇的针六角形结晶图像放得更大•20、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发现了()。•21、()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22、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倍。列文虎克微生物显微镜微小世界200万•2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2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25、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概括为:•——上片——观察。(牢记课本13页显微镜结构图)•(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细胞玻片标本薄而透明的安放对光调焦•(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要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26、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像砖墙、像()。•27、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8、生物细胞的()是多种多样的,()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细胞一个个小房间细胞结构单位功能单位细胞学说形态不同生物不同器官•29、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的作用。•30、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在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3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如草履虫、变形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绿藻脱脂棉纤维吸水纸微生物•3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3、(微生物)具有()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34、人类()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1/5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构造和功能生物观察工具•35、人类探索()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36、水稻之父是()。•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38、微生物对人类(),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微小世界袁隆平克隆羊不都是有害的人体有益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还会发生()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有些变化产生了()。物质运动变化形态、大小新的物质•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4、在变化中()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5、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易拉罐被压扁,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的物质•6、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7、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又发生(),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8、(米饭)含有淀粉,在口腔里与()作用会发生(),变得有甜味。•9、()与()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呈()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唾液化学变化淀粉碘酒蓝紫色淀粉•10、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字,晾干后为了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办法是:在纸上涂上碘酒,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在纸上显示出蓝紫色,就可以读出白纸上的字。•1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的、弱碱性的细小晶体。白醋的特点: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12、()和()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属于()。混合后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有()的感觉。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变化变冷•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1)大量气泡即二氧化碳产生;(2)白色固体沉淀在下面;(3)有新的透明的液体产生,不是小苏打也不是白醋。•14、()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1)无色透明的气体;(2)不支持燃烧;(3)比空气重。•15、二氧化碳存在于:(1)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如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2)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3)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4)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等等。二氧化碳•16、铁生锈是一种(),()是一种不同于()的新物质。•17、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颜色光泽表面吸引磁铁导电性空隙•铁片银白色有光滑吸引磁铁能导电没有•铁锈红褐色无粗糙不吸引磁铁不能导电有•18、铁生锈的原因与()有关。•19、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关系很大。化学变化铁锈铁水和空气水的多少•20、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如镀锌、铜、铬、镍等。•2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产生()即红色的铜和硫酸铁。•22、()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如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紫色;(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烟花爆炸等;(产生沉淀物)如铁和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物铜和硫酸铁、(产生气体)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水、空气铁生锈化学反应新的物质化学变化•23、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24、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25、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物理变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营养物质•26、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先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石灰石黏土水泥第三单元宇宙•1、()是地球的(),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距离地球最近,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1969年7月,()的“()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月球的表面。•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月球逆时针卫星美国阿波罗1/41/6•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是美国宇航员()说的。他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迹。•5、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6、月相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7、月相变化是()围绕()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月相变化一个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农历上半月(),下半月再()。阿姆斯特朗圆缺变化月相一个月形状月球地球由缺到圆由圆到缺•8、月球是一个()、()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也就不同。•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环形山有的直径不足(),有的直径达到()。不发光不透明反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亮面大小方向环形山环形山一千米几百千米•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撞击月球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11、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是主要原因。12、我国第一个环形山是以()命名的。13、()和()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撞击说流星陨石空气陨石撞击祖冲之日食月食•14、()运行到()和()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
本文标题:六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3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