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冬天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作者简介祖咏(699-746?),唐朝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大家猜猜作者写此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忖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阴:山的北面。终南山北面的山岭秀丽非凡,山上的积雪好像漂浮的云端。译文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表:外表。霁:雨雪后初晴。雪后的阳光照耀着丛丛林木,傍晚的城中也增添了几分清寒。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读一读,想一想这两行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首句一个“秀”字,即“秀拔”、“峻秀”,把终南山的玉树临风的卓绝风姿一笔点出。次句,一个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这两句中暗含一个“望”字,已将题中之意全部包含其中。“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想一想,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答: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见的。主旨感悟课文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天晴雪融后终南山岭的秀色,抒发了诗人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受冻的感慨。
本文标题:古诗终南望余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58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