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城市中心区第三节城市广场第一节概述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要素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有密切关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作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有特色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第二节城市中心区一.城市中心区的概念Downtown:城市闹市区的俗称,通常指传统的商业中心(Uptown:城市的住宅区和非商业区)CRD:CentralRetailDistrict,以商业零售为主二.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商务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专业市场行政管理职能居住职能三.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1.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中国:皇宫和官衙居于中心,市场居于次要地位欧洲:希腊化以后,城市广场取代卫城与庙宇成为城市中心以教堂广场与市政厅广场为城市中心2.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城市中心内容丰富多样城市中心职能高度密集城市中心规模发展巨大3.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办公综合体”的大量兴建,满足职员与游客需求交通方式的改进,建立步行系统与公交系统历史地段的重建,综合文化场所的开发城市中心区环境的改善四.中心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1.伯吉斯(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了同心圆模式。伯吉斯主要是从居住人口的类型和居住区的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他认为是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等五种力的作用使城市产生了地域分异。其间,城市各地带不断地侵入和转移,就形成了同心圆式的扩散过程。其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各区之间的交叉和城市交通的作用;二是未考虑作为城市主要活力的工业活动布局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2.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式1936年霍伊特对美国城市的房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住宅布局九种倾向的考察,认为城市土地利用呈扇形格局。霍伊特的模式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中心是CBD区;二是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交叉、混和;三是各等级住宅区是按区分布而非按距中心的距离分布。在其模式中,城市布局的职能区划已见雏形;而且,城市交通、特别是中心CBD的交通线以及对外交通线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但该模式似乎把城市工业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3.哈里斯与乌尔曼(D.Harris&L.Ulman)多核心模式奎因在40年代提出,CBD是城市主要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心,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哈里斯和乌尔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类城市的地域结构,提出多核心模式。在多核心模式中,城市地价并非从中心到外围呈单纯递减趋势,而是出现几个峰值区:在早期落后的城市阶段,从中心到边缘,地价不断递减,而在多核心时代,除了CBD外,城市还有其他次中心,因此多核心模式更适合现代城市的特征。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学说”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心地学说是一种解释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该学说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以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基于均质平原和经济人的假设,克氏提出了三种代表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市场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3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的3倍)、交通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4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4倍)、行政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7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7倍)。中心地学说图解五.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态单核结构形态中小城市部分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多核结构形态国际性大都市历史古城六.城市中心区的职能发展方式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发展方式哈罗新城市中心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方式香港维多利亚湾以CBD为主的发展方式纽约曼哈顿岛哈罗新城市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湾纽约曼哈顿岛七.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等级类型城市商业中心的构成与规模城市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城市商业中心的道路交通组织城市商业中心的形体环境设计1.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商业中心的区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商业中心区的位移商业体系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形(1)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单一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体系集聚——扩散的生成机制集聚是为了生存,扩散是为了发展集聚形成商业中心,扩散导致商业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土地市场——政府的调控机制城市中心土地升级使城市的地域分化,形成商业中心政府调控产生城市规划,提倡功能分区,促进城市功能的地域分化(2)商业中心的区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城市形态团状城市、组团状城市、带形城市居民分布城市几何中心与居民分布重心分离道路交通状况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城市性质(3)商业中心区的位移(4)商业体系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形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曾广泛应用于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的研究,但其存在较大局限性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决定商业体系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道路交通的区位条件影响商业区的形成与发展居民购物方式调节商业体系空间分布的局部特征2.城市商业体系的等级类型单核结构体系单核结构体系是指城市商业体系中仅有一个规模占绝对优势的最高一级商业区。单核结构体系通常具有较高的首位度指数,如南京复核结构体系当城市有两个并列的最高一级商业区时,所形成的商业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即为复核结构体系。其特点是两个城市商业中心不仅在服务对象和内容上可以做到相对独立,有时在职能上还有互相补充的关系。多核结构体系有两个以上最高一级商业区的城市商业体系即为多核结构体系。它多出现在特大城市中或地形复杂的城市。3.城市商业中心的构成与规模商业中心的职能构成商业中心的设施构成商业中心的用地构成商业中心构成比例与规模的规律性(1)商业中心的职能构成经济职能城市商业中心与区域和城市经济同步发展,从纵横两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水平生活服务职能城市商业中心是居民购买力实现的场所,是人们的生活服务中心社会职能商业中心是城市居民邻里交往的扩大与延伸文化表征职能城市商业中心一方面展示城市商业文明的独特传统,一方面又表征着城市当代经济生活的面貌和特色(2)商业中心的设施构成基本公共设施零售商业设施饮食服务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其他公共设施金融业设施商务办公设施信息通讯情报设施辅助设施商业附属设施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游息设施商业管理、保安、税务设施其他设施(3)商业中心的用地构成(4)商业中心构成比例与规模的规律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低,城市商业中心公共设施的规模越小,设施内容构成越单一,以商业设施为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商业中心公共设施的规模越大,设施内容构成越复杂。商业中心转化为商业——商务混合中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商业中心的饮食服务业设施比例降低,文化娱乐设施则趋向多样化、大型化和综合化,商业中心作为公共活动中心的综合功能得到强化。城市商业中心规模越大,内容构成越复杂,则用地面积也越大,用地构成也越复杂和混合,且综合设施越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商业中心构成比例与规模的差异性城市规模的影响城市性质的影响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影响4.城市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从土地价值的角度分析商业中心的布局结构——加纳(Garner)模式(1966年)最高门槛的活动靠近地价峰值区,它占据了地价最高的土地。在它的周围,将按门槛递减的顺序,依次环绕其他职能活动。任何商业区的核心地段,总是被那些能够显示商业区最高级别的职能部门所占据。随着商业区级别的提高,低级职能部门占据的位置将越来越被排斥到商业区的边缘,即地价较低地方。在任何一级商业区的典型职能组内,每一项职能的位置也按照门槛大小的系列排列。人的干预、立法与规划(1)带形中心单一线型商业街复合型商业街单面街(2)块状中心商业街区广场式(3)立体式中心与混合中心5.城市商业中心的道路交通组织商业中心道路交通组织的基本形式解决城市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几点途径(1)商业中心道路交通组织的基本形式混合式平面分离式立体分离式(2)解决城市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几点途径调整布局调整城市商业体系调整商业中心用地布局形态由沿街两侧均衡发展调整为侧重一侧发展由沿街坊外围发展调整为向街坊纵深发展由线性布局或线面结合布局发展调整为成片区布局解决城市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几点途径改善道路系统开辟外环路修建平行道路增加道路密度加宽路幅合理拓展交叉口,改变交叉口形式增设停车场、停车库解决城市商业中心交通问题的几点途径优化交通组织限制交通限制车辆种类实行限时交通限制行车方向实行交通分流平面上的交通分流——交通渠化和设置专用道空间中的交通分流——建立立体交通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6.城市商业中心的形体环境设计现代形体环境设计更重视对场所中人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从使用者的角度确定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从而有别于传统的强调构图造型原则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设计以及强调功能合理性的功能主义设计,其特点主要有:在指导思想上,现代形体环境设计强调以具体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为出发点和依据在具体操作中,现代形体环境设计强调多学科、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扬长避短在评价标准上,现代形体环境设计强调场所的最优化多样性的活动第三节城市广场一.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著)广场在强调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合成的城市空间。一个名符其实的广场,在空间构成上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广场的边界线清楚,能成为“图形”,此边界线最好是建筑外墙,而不是单纯挡视线的围墙;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构成“图形”;铺装面直至广场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形;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宽):H(高)有良好的比例。二.不同性质的广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1.市政广场市政广场多修建在市政府和城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是市政府与市民定期对话和组织集会活动的场所。市政广场上的主体建筑是室内的集会空间,是室外广场空间序列的对景。为了加强稳重庄严的整体效果,建筑群一般呈对称布局,标志性建筑亦位于轴线上。广场以硬地铺装为主。2.纪念广场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常在城市中修建主要用于纪念某些人物或某一事件的广场。广场中心或侧面以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主体标志物应位于构图中心。3.交通广场交通广场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交通、集散、联系、过渡及停车作用,并有合理的交通组织。城市多种交通会合转换处的广场,如火车站前广场城市多条干道交汇处形成的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商业广场是城市广场中最常见的
本文标题:36城市公共空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0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