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内容提要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西方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简史我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趋势一、人员测评的历史(一)中国古代的人员测评思想和实践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应包括三个前提:一是肯定心理的个别差异及可测性;二是确定测量的内容及相关理论;三是对心理内容的差异性测量形成具体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在这三个方面均有其卓越的贡献。内容非常丰富,只是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1.对素质的看法(素质的差异、构成)性善说、性恶说、性无善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性三品: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董仲舒、王充、韩愈)荀子在《荀子·不苟篇第三》中根据人格特征的不同,把士划分为:“通士(尊君爱民、通达事理)、公士(公正无私)、直士(忠厚老实、耿直坦诚)、悫士(诚实可信、谦虚谨慎)、小人(惟利是图、言行无常)。”“将者,智信仁勇严”《孙子兵法》由是观之,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孔、孟的观点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人分上智和下愚。“性相近,习相远”;同时又说“中人之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稍后孟子提出“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的思想。据《礼记·射义》中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天子就以试射的方式选拔诸侯、卿、大夫、士。三国时刘劭在《人物志》中提出“八观”之法以论证鉴识人才。即以观察人的感情、行为入手,分析其心理状态,以达到正确、全面认识人才的目的。他主张“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从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的中,把握其固有的品质;“观其志质,以知其名”,从人的气质上去判断其性格特点以及将来可能成就的事业。他还提出从人的言谈(“辞”)的应对(“应赞”)来考察人的智力,“察其应赞,犹视智的能否也”。此已相当于今天的面试。值得一提的是,刘劭的《人物志》1937年被美国学者西罗克(Shryock)翻译为英文《人类才能的研究》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2.测评内容(人才标准观):德,才,智,识,绩,性等方面.战国墨子:察能予官,以德就列;官无常贵,而民无常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吕不韦: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诸葛亮: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汉·王符《潜夫论·考绩》: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资治通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水足也,以至于颠覆者多也。3.测评指标(行为样组)日常言行: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特定情境下的言行:“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向;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告之以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工作绩效:事考功,言考用。(汉·荀悦《申鉴·时事》)服饰﹑生理因素等特征:“双耳垂肩,双手过膝”;观其容而知其心矣。4.测评方法(观;察;访;论;问;试)自然观察法:“六戚四隐,八观六验”——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吕氏春秋》实践考察法(设计特定情境):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而女。厘降二女于伪讷,嫔于虞。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以特定测评工具、方法评定智力、能力:口试(帖经和对偶);纸笔测验(墨文、策试、试帖诗和八股文);作业测验(七巧板)。5.制度性的测评实践:(1)始于上古、春秋战国,未形成稳定的制度和方法,对人的评价以荐举和观察为主要方式,如先秦时期实行的乡举里选。(2)起汉至隋:汉朝确立“察举”、“征辟”制度;九品中正制。贡举保举试举荐举九品中正:三国魏时在州郡选择贤良有鉴别之能的人,负责人才的选拔;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3)科举:以隋起始,以唐完备,终于清末;分科举人。各朝于考试内容上各有侧重,唐重诗赋,宋试经策,明清以八股取士。智识内容的比重加大;方法的多样化;考试的内容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朝代的要求不同而变化。商周时代的考试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等服务于祭祀和作战之需的六艺。汉代笔试法律、军事、农业、税收和地理等五经内容;隋唐以后,儒学地位得到巩固并被推为至尊,因此考试内容以儒学经典为内容和衡量标准。考试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转向多元化,隋唐开科取士以后,属于一种多形式的综合测验。由贴经(类似于填空题)、墨义、口义、策论和杂文(诗赋)。科举制在人力测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作为一种选择官员的制度,它实际上是现代各国公务员制度的肇始。1582年,利玛窦来华,将我国的科举制度传入欧洲。18世纪以来,法、德、英、美、西方诸国参照仿效,建立了各自的文官考试制度。其次,在考试类型形式上唐代科举考试已出现相当于今天言语能力测验的填字和类比测验的“帖经”和“对偶”。清代后期我国民间流行的“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等属典型的创造能力测量。后来刘湛恩先生用英文写了《中国人使用的非文字智力测验》一书将其介绍到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武德沃斯(Woodworth)将九连环称作中国式“迷津”而大加赞赏。(二)人员素质测评的产生工业革命引发了对人员科学测评的需求。科学心理学为人员科学测评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科学心理学为人员测评奠定了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科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发展为人员测评奠定了定量评估的基础。(三)国外人员测评的历史1.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学习我国的考试制度,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2.近代科学测验始于19世纪,起源于个别差异的研究和对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人的教育和治疗的需要。3.19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测验是以高尔顿、卡特尔、比奈为代表人物的时期。这段时期被看作是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探索。同时这个时期心理测验逐渐被运用于教育、医学、军事等领域,测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高尔顿是英国人,达尔文的表弟,优生学家,主要研究遗传,认为人的智能不同是由于遗传所造成的,他认为人的个别差异是可测的,并设计了测量个体差异的方法。因为在研究遗传的过程中,他认为必须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卡特尔是美国人,主要研究个别差异,把实验的思想运用于心理测验,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验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的文献中。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托比奈研究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方法,比奈主张用测验的方法来发现和鉴别智力落后儿童,最后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后又对此量表进行了两次修订。做了许多的尝试,甚至尝试测量头盖骨的形状、脸形、手形以及对字迹进行分析。桑代克,卡特尔的学生,1904年出版《心理与社会测量》,把测量引入到教育考试中,掀起了客观测验运动。编制了第一批标准化的教育测验,被后人称为教育测验的鼻祖。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林(E.G.Boring)说:“在心理测量领域,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纳的智力测验的十年。20世纪第二个10年是测验技术大发展时期;30年代是因素分析的10年,是测验趋于成熟的时期;40年代以来,测验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二、现代人员测评的产生现代人员测评的思想和方法的直接来源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军事上的成功运用管理科学的促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统计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心理测量的产生和发展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是现代人员测评产生的基础。主要是指西方的发展,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道路:由个别测验发展出了团体测验(一战期间军事上的需要,最早的团体智力测验: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被编制出来用来甄选新兵,在1917年3月至1919年1月,美国有200多万官兵接受了这种测验)。由文字测验发展出了非文字测验(为了解决文化及文化公平问题)。由单一要素测验发展出了多重要素测验。由能力测验扩展到人格测验。由CTT(经典测量理论)理论发展出了IRT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GT理论(概化理论)。由常模测验拓展到标准参照测验。在方法上,由纸笔测验、操作性测验发展出了投射性测验、情境测验等多种方法。(二)军事上的成功运用伍德沃斯编制《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对士兵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一次大战)。美国军队使用团体智力测验对新兵进行鉴定,选拔飞行员。用于高级指挥人才的选拔和评价。美国中央情报句在二战中为了选拔训练出色的特工人员,创造性地将情景模拟方法用于测评程序中。(三)管理科学的促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及量才分工的思想。人际关系学派:不仅要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评,更需要通过测评对组织成员的个性、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解(四)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关于能力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关于人格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五)统计学的发展早期的心里测验主要用的是相关法,30年代后,因素分析法盛行,不但推进了能力测验的发展,还促进了人格理论与人格测验的发展。(六)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统计软件的出现,解决了复杂的统计问题;计分和解释的机器化、大规模的团体测试、远程网络测试。历史上第一个“人体测量研究室”在英国出现--历史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诞生--提出了测量智力的方法——相对客观而且量化的度量工具,并运用于教育领域。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智力商数--孩子的心理年龄用自然年龄去除,结果将会是他的心理商数(智力商数,用IQ表示)。1917年,历史上第一次用纸笔测验测试大量人员--一战期间,武德沃斯编制的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人格问卷“个人资料调查表”问世。1921年,世界上第一家心理测验公司诞生--心理学家卡特尔、桑戴克和武德沃斯成立。1924年,我国燕京大学心理学家陆志伟发表了修订的比奈-西蒙量表--中国最早的标准化智力测验。1927年,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验诞生--《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三、我国人员测评的现状(一)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我国的人员测评事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标志有:高考和自学制度的建立: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1984年设立的自学制度,掀开了以考试方法为主的大规模人才评价选拔浪潮。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1989年开始在国务院6个部门实行公务员录用试点,1993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将考试录用公务员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确立:80年代末期,开始了以职称考试为核心的人事考试,1993年,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开始实行,4700多个工种,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企业内部考核制度基本确立:90年代后期,企业对人员测评的需求与日俱增。(二)市场巨大,竞争激烈目前,我国的人员测评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测评市场的竞争表现在:国家测评机构间的竞争国内测评机构与国外测评机构之间的竞争国外的专业人员测评机构抢滩中国市场(三)概念模糊,理论薄弱(四)体制僵化,技术落后我国人员测评的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对测评业务的垄断上。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硬件设备落后、测评机构的管理效率低、测评的质量差、测评工具极其缺乏、测评
本文标题: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4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