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春望杜甫基本信息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人称其为杜少陵,杜工部等,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2.背景介绍初读诗篇,整体感知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国都,指长安烽火:指战乱破:被攻破浑:简直溅:使动用法,花使我的泪水飞溅惊:使动用法,鸟使我的心灵惊悸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诗歌望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泊秦淮杜牧基本信息1.作者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2.背景介绍初读诗篇,整体感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笼:笼罩,动词。犹:还,仍然。烟雾笼罩了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的很近。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第一句写景,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气氛,迷蒙中透出悲凉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打开道路最后两句,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不以国事为念,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官僚豪绅。小结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隋兵南下,攻破建康,后主被俘,陈朝灭亡。诗人在船中听到附近酒楼中传来这种亡国之音,自然会想到南朝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和陈后主的灭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基本信息1.作者简介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2.背景介绍陆游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写这首诗时已被罢官在家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躺着不动尚思:还想着戍轮台:守卫边疆夜阑:夜深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河的战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处境艰难还想着收复失地,表现了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感。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出诗人强烈的爱国热忱。风雨:自然界的风雨;时代风雨;诗人心中的风雨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不为自己悲伤,念念不忘的是“为国戍轮台”。显示出诗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过零丁洋文天祥基本信息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害。文天祥的诗文以最后六、七年的作品最富特色,这些诗文或记叙他抗元斗争的艰险经历,或抒发他爱国爱民的浩然正气以及悲壮的情怀,《过零丁洋》、《正气歌》等都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文山先生集》传世。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慨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合作探究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飘荡的柳絮,把时起时沉的身世比作雨打的浮萍,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诗词是最能表达情怀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写景来创造意境,让读者在意境中体验妙不可言的生活乐趣,受到作者的感染而产生情感上的冲动,原因就在于: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皆情物。接触了这四首古诗之后,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情?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标题:《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4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