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自救与互救自救就是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内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正确措施和方法。(自我救护)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引言引言:无论挣钱多与少,安全、健康第一条;煤炭生产作为国内第一的高危行业,具有其他任何行业都不具备的特殊性与特殊职业要求,煤矿工人不但是安全生产的重力劳动者,而且还要是懂得人体构造、了解包扎、救护以及自救互救常识的医务工作者——国家规定:矿、处、区队、班组、矿工定期轮训制度。因此,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自救互救常识必须百学不厌,长备不懈。安全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安全是对子女最大的爱护一身之安危系全家之欢悲【煤矿简报链结】美国机械化(综采设备)达98%,故产煤效率很高;94年怀俄明州产2.273亿T,员工仅3035人,日均243.5T/工;三条进风道和回风\升井后基本不洗澡(而国内产量较好的兖矿集团:13T/工)最近几年美国煤矿每年事故死亡人数仅30人左右(全国的百分之一,山东的十分之一)全美工人约9万,煤炭产量达10亿吨左右,用百万吨死亡率已看不出安全状况---0.027/百万吨美国新工人必须有40学时的安全培训;90天的岗位学习;每年35学时的脱产学习。严格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下,却特别规定:若不守劳动纪律和违章3次,工人立即被解雇或开除。自救——————即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为避灾和保护自己所采取的正确的措施及方法(即自我保护)互救——————即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工友所采取的正确措施与方法。(相互帮助)第一节:井下避灾与自救互救概念:为确保自救与互救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每个下井人员都必须熟悉以下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流程(有预案、如瓦斯突出、瓦斯及煤尘爆炸、井下透水等多种情况出现时的处理方法)如:柴里煤矿1999年“3.27”煤尘爆炸事故指挥预案得当;救护措施及时;不足6h一、下井人员熟知4)熟练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三先三后、包扎止血、心肺复苏、伤员固定-搬运)[案例]:某建筑工人不幸坠落,工友迅速将其及时送到医院,医生诊断:腰椎神经被骨刺割断,下肢瘫痪!《要点》:人抢救都有一个黄金期:人的心脏骤停---黄金8分钟-----动脉出血?呼吸停止--2~4分钟,故对于伤员不能不作为.堵、卡气管?绝对禁止---不处理就搬运、认为处理是井上医护人员工作的落后观念;“不作为即犯罪”【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125行动原则与避灾路线】(一)12字方针:3、安全撤离4、妥善避难(二)5字原则:灭、护、报、撤、躲1、积极抢救2、及时报告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25(1)灭、发生事故的初期(尤其是火灾:水、沙子、岩粉、化学灭火器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第一选择避免中毒、窒息、触电、爆炸及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2)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地进行个人安全防护佩带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处(硫化氢、氨气易溶于水)并及时地佩戴自救器。具体:5字原则(5)躲、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1---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洞室妥善避灾,避难硐室分为永久、临时室两种,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特别说明》关于矿用移动救生舱:三舱连体。2013年到位、水、特制食品、氧气、温、控等需100小时。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救援,切忌盲动。2010年国家规定:1、矿长下井。2、距工作面500~1000M设避难硐(避难硐室要求:直通电话、高2米、水、自救器、距500M、人均0.5m2容纳全体等)2、应在储备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后再行撤离。3、()或寻找有压风机管路系统的地点,打开压风管阀门以新鲜空气呼吸!《案例》:1、智利铜矿塌方-硐内33人--巧合?5天无忧-17天时钻头、每天1次饭-69天:2、98年5月内蒙杭平-独头上山—独自38天--科学获救。自救器是一种小型的轻便、携带式、作用时间短的个人用呼吸装置,主要用于井下发生事故灾害、出现有害气体,瓦斯突出、爆炸等事故时防止中毒或窒息的自救。(相似于飞机上飞行员的最后保险---降落伞;保护神)三自救器原理与类型自救器类型(一)过滤式(二)隔离式1、过滤式自救器实际是一种小型的防毒面具,它能吸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2、隔离式自救器则是一种小型的氧气呼吸器,它能利用自救器内部配备的化学药品,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供佩戴人呼吸。3、隔离式自救器:又分为化学氧自救器(个人用、一次性)、压缩氧自救器(救护队员用、可多次重复使用)。(一)、过滤式自救器1、使用条件:有限制!!当CO浓度不超过1.5%、且O2浓度不小于18%时,可使用!(当O2浓度为17%时,人静止无影响,工作时喘息,呼吸困难)可连续使用40~60min.一次性。打开后不能再用。有效:3~5年;若高瓦斯?煤尘、瓦斯爆炸后?2、原理:内装高效干燥剂(汲取潮气)过滤CO的氧化用触媒剂---------------氧化铜(CuO)和二氧化锰(MnO2)3、化学方程式:2CO+O2========2CO2++热量【知识拓展】【问题】是否空气中只要有氧气人类就可生存?大错!人类的生存对于氧气含量要求是比较苛刻的!【知识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在17%时,人静止尚可,劳动时呼吸困难;17%要稀;15%迷糊;12%以下、立马趴下;氧气不足9,9分钟内抬走→%)2、井下瓦斯超标时不仅易引发瓦斯、煤尘爆炸,还因为无毒的瓦斯冲淡、稀释了氧气的含量;当CH4达到43%时,氧气不足12%;CH4突出到57%时,氧气浓度不足9%此时人若误入其中几分钟内会因为缺氧而意识丧失、窒息而死亡。【案例】2010年枣矿(集团)某单位食堂因液化气(相似于瓦斯)不慎喷出而造成一工人因缺氧而至今瘫痪!左手握住外壳下底,右手1、掀起红色开启搬手2、拉扯开封口带3、脱去掉外壳上盖4、将药缸从外壳中取出。5、然后从口具上拉开鼻夹,把口具片塞进嘴内6、咬住牙垫,但嘴唇必须紧贴口具,用鼻夹夹住鼻子7、取下矿帽,把头带套在头顶上8、再戴上矿帽用嘴呼吸.4、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步骤:佩戴过滤式自救器时拆拉脱取、咬鼻戴帽(要求30S内完成)拆分掏口、夹鼻戴帽(二)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1、使用条件:无限制!与外界隔离,与井下环境无关!(优选使用)一次性;有失效期;----还可应用于潜艇、潜水员、飞行员等行业。2、工作原理:人呼吸时呼出的水汽、CO2都与自救器中的黄色粉末过氧化钠反应————生成可供人呼吸的O2。储于储存气囊,然后循环往复。多余的氧气可使气囊压力增高2CO2+2Na2O2=====2Na2CO3+O2↑+热量2H2O+2Na2O2======4NaOH+O2↑+热量3、使用方法步骤(要求30S内完成)步骤:拆分套口,拉鼻绑腰具体:(1)拆断封口带(2)分盒(3)套背带(4)咬住口具(嘴唇紧闭,贴紧口具(5)拉开启动装置(6)上鼻夹(7)绑腰带(8)绑头带类型2、拆分套口,吹鼻就走3、(关于过滤式、隔离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步骤,具体请看课件-----正确使用矿工自救器---FLRSH(三)隔离式压缩氧自救器1、使用条件:不受限制,用压缩氧供氧,可反复使用-----主要供救护队员使用2、将其中用于吸收CO2的Ca(OH)2更换和重新装上氧气(20MPa)即可再次使用Ca(OH)2+CO2========CaCO3↓+H2O2、必须放在5℃∽30℃、湿度小于80%的地方3、每月需要检查一次,以防漏气4、自我检验:可放入60℃∽65℃的水中,若连续放出气泡,则说明已经失效或不能使用。自生氧自救器的特别说明:1、口具必须放在齿外唇内第二节:井下互救与创伤急救煤矿———标准的高危、特殊行业井下生产自然条件复杂,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违章时有发生,因而特殊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具备特殊的技能;即要求我们不但是熟练的生产工作者,而且又要是熟练掌握一些常见创伤急救操作技术————这一艰苦而又细致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一、井下急救的基本操作技术1、止血2、包扎3、人工呼吸4、心脏复苏5、骨折的临时固定6、伤员的搬运正常成年人血液大约为4500~5000ml;其中男子约占体重的7.5%女子约为7.8%;若失血达1000ml左右,人即会发生失血性休克,生命危险.人身中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树状结构。“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还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这就是吐故纳新”——毛泽东出血可分为三种类型:1、是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随心脏跳动的频数从伤口向外喷射,速度很快,危害性很大;(一)、止血2、是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或紫红色的,徐缓均匀地从伤口流出;3、是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红色的,像水珠样地从伤口流出,多能自身凝固止血。(二)包扎受伤后必须争分夺秒止血包扎-----详见课件MPG(三)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抢救及时,伤员可很快脱险。若呼吸停止,可在2~4分钟内因缺氧死亡(有如下三法:)1、口对口法:居于一侧;伤员仰卧,垫背;捏鼻→吹气→松手;每分钟14~16次,方法简单,效果最好。中毒者也可!2、仰卧压胸法:跨跪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于两侧乳头之下,借半身重力压胸(不要屈肘)挤出肺内空气(不宜于胸伤及SO2、NO2中毒者)3、俯卧压背法:只是俯卧其余与2法同,便于排出肺内水分,适宜于溺水急救(不宜于胸伤及SO2、NO2中毒者)(四)心脏复苏心脏骤停,10S意识丧失,突然倒地。60S呼吸渐停。3mi开始脑消肿;8min开始脑死亡。故心脏复苏有“黄金8分钟”之说。心脏复苏术1、心前区叩击术:伤员头低脚高,抢救者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轻叩3~5次,无效时立即进行以下2术2、胸外心脏按压术:双手重叠,垂直,置于两乳头连线胸骨1/3处(下方为心脏)利用重力下压{肘不可弯曲}每分钟60~80次。(五)骨折的临时固定(六)、伤员的搬运护送伤员非常重要,如果护送不得当可能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终身残废或死亡-----二次伤害。因此,护送伤员最好由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若有医务人员在场,则应由医务人员护送。护送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伤员骨刺非常锋利,不固定就搬运易刺破内脏、血管及神经,引发内出血及截瘫等不可逆转之恶果--“二次伤害”(1)护送前,对伤员应先做初步急救处理,如包扎出血伤口或其他必要的紧急处理。《注意事项》(2)按病情决定适当的护送方法。运送骨折伤员时,要根据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姿势。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将其平放在担架上;上肢或下肢受伤时,应使伤员身体侧向未受伤一侧;腹部受伤时应仰卧。(3)护送时,伤员头部应在后,脚在前,以便随时注意伤员的面部表情,以利及时抢救。(4)、在井下上山道行走时,头在前,担架要前低后高,下山则反之(5)在运送中途不要换运输伤员的工具,尤其对骨折伤员,以免增加病情,拖延护送时间。在抢救伤员时,必须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1、先救生还者后救死亡者2、先救伤重者后救伤轻者3、(对于出血;窒息、心跳呼吸停止;骨折的伤员要遵循先止血;复苏;固定、然后搬运的3原则)《抢救原则》
本文标题:矿山自救互救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5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