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文房四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在学习书法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所用到的工具:笔、墨、纸、砚。笔:传说《蒙恬造笔》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楚国交战,,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写大量的军情,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兔尾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1狼毫(硬毫笔)羊毫(软毫笔)一只好的毛笔必须具备「尖、齐、圆、健」四德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2墨:墨的种类:分为石墨和松烟墨,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墨的使用方法: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现在为了书写的方便,已经不需要同学们磨墨了,有了现成的“一得阁”、“曹素功”、“中华墨汁”等3纸: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同学们还知道其他三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触纸面,水分立即散开的即为生宣、凝聚基本无变化的,即为熟宣,散开的速度较慢的为半熟宣。我们书法、中国画用到的就是生宣,而工笔画用到的就是熟宣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四川出的夹江纸也非常出名哦。国画大师张大千曾经赞曰:“宣夹二纸,堪称二宝。”4砚:也称“砚台”。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干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5第二章毛笔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反之亦然。那么怎么来确定正确的书写姿势呢?毛主席爷爷,正确的姿势,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哦!我们先来看下握笔姿势:五指执笔法6书写姿势一般分为三类:坐势、站势、蹲势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坐势书写平时使用最多。坐势书写要求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也就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74、细腰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稍提锋•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8第三章基本笔画(一)横的写法9•1、逆锋起笔•2、向下顿笔•3、提笔右上行•4、中锋行笔•5、稍向上提笔•6、顿笔向右下回锋1、长横102、短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右•4、蓄势后向右行笔•5、提笔向右下顿笔•6、提笔回锋收笔113、凸横1、向左逆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向右行笔,中间向上凸4、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提笔回锋收笔1255、左尖横、左尖横11、顺锋起笔、顺锋起笔22、力量逐渐增、力量逐渐增大,向右中锋行笔大,向右中锋行笔44、末端提笔向右、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下顿笔55、提笔回锋收笔、提笔回锋收笔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或灾祸,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卓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到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诗集》,公推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据说王羲之后来再写正稿时总不如意,最后还是决定将涂改过的草稿作为正稿。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你知道被后人尊为书圣的人是谁吗?136、右尖横•1、逆锋向左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14二、竖二、竖(二)竖的写法151、垂露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向右下稍顿转笔作圆角•6、回锋向上收笔167、横钩•1、向左逆锋起笔•2、折锋右下顿笔•3、折锋向右中锋行笔•4、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5、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172、悬针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后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行至三分之二处驻笔后行笔出锋,写出针尖状183、右弧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194、左弧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呈左弧状中锋行笔•5、末端处向右下稍顿笔•6、提笔回锋向上收笔205、细腰竖•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中锋行笔,行笔过程中要捉笔敛锋•5、向右下稍顿笔•6、回锋向上收笔21勤奋学书的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人们都尊称他为“王大令”。王献之自幼喜好书法,十来岁时,他自认为字写得不错了。一天,他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口大缸说:“你呀,先写完这样的十八缸水,再来问我吧!”王献之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显点本领给父亲看。于是他天天刻苦练习,整整练了两年。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字给父亲看,王羲之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便成了“太”字。献之又把他写的字送给母亲看,母亲仔细看了三天,看后,叹道:“我儿写了两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不知又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写尽了整整十八缸水,书法大有长进。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齐名,并称“二王”。66、粗腰竖、粗腰竖11、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逆锋向左上起笔,起笔稍重2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3、向左下提笔转锋、向左下提笔转锋44、向下中锋用力行笔、向下中锋用力行笔55、向右下顿笔、向右下顿笔66、回锋向上收笔、回锋向上收笔227、上尖竖•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转笔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右中锋行笔•5、向右下轻顿•6、回锋向上收笔238、竖弯•1、逆锋向左上起笔•2、折锋微向右上再折向右下顿笔•3、向左下提笔转锋•4、向下偏左中锋行笔•5、底端处向右圆转•6、末端处提笔向右下顿笔向回锋收笔24三、点三、点(三)点的写法25智永的“退笔冢(zhǒng)”与“铁门槛”隋代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住在绍兴永欣寺时,年复一年地练习书法,锲而不舍,仅写秃的毛笔头就有好几瓮。后来,他把这些笔头埋起来,称之为“退笔冢”,并亲自为它写了铭文。智永的字写得很好,人们争相前来求他的墨宝。求他字的人多得像赶集一样,结果把他家的门槛都踏坏了,智永只好用铁皮把门槛包起来,人们称之为“铁门槛”。1、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稍顿3、转笔向左下顿笔4、提笔回锋收笔261、逆锋向上起笔2、折笔向左下稍顿3、转笔向右下稍驻4、提笔向上回锋收笔2、下点(杏仁点)273、左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下作顿,再转向右下稍驻•3、微提笔向右上回笔•4、回锋至中部后稍驻•5、向右上出锋284、右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295、右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下顿笔•3、转锋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06、左上点•1、逆锋向左上角起笔•2、折笔向右作顿•3、转笔向右下行稍驻•4、微微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317、左下点•1、逆锋向右上角起笔•2、折笔向左下顿笔•3、提笔折向右下作顿•4、微微提笔回锋收笔328、右下点•1、顺锋起笔•2、向右下顿笔•3、提笔折锋向下顿笔•4、微微提笔向左上回锋收笔33四、撇四、撇四、撇四、撇(四)撇的写法341、竖弧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行笔后再向左下方写弧状的撇,力至笔端。352、细腰撇•1、自左上角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左下方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63、兰叶撇•1、自上方向左下顺锋起笔•2、边行笔边按笔•3、至中部后边行笔边提笔至左下出锋,力至笔端。374、弯头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向右上方转笔作围后折笔向右下方顿笔•3、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撇出锋,力至笔端。385、弧钩撇•1、自左上方逆锋起笔•2、折笔后向右下顿笔•3、转笔蓄势向下中锋写弧•4、末端处向左下挫笔后提笔蓄势向左上出钩396、长曲撇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事迹邓散木、林散之、费新我三位老人是大家公认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每天都坚持挥毫作书,豪情溢于笔端。三位老人从青年时代就热心艺术,但在他们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候,都遭遇很大的不幸:邓老六十三岁时,左脚因疾病截去,此后右手伤筋不能握笔,胃又切除三分之二。他身带病残,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右手握不住笔就练左手,他这时的作品,不但不减当年,反而有一股奇倔之气,把他的崇高品德融汇在杰作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林老在年近七旬时,全身严重烫伤,无名指和小指残废。书法家失去手指该是何等不幸!林老坚持用三指握笔作书,终于大成。他那神采飞扬的行早书,是我国书苑的一朵奇葩。费老原是江苏画院的著名画师,一九五八年,右手不幸患病残废,他痛苦万分,从此改用左手写字。志之所向,无坚不摧。经历十多个寒暑,费老终于以崭新的面目,异峰突起,他的佳作驰名国
本文标题:小学书法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76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