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古代史包括了漫长的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一千多年的奴隶社会,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至今简介:中国历史分期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约170万年前-1840年回忆:中国古代有哪些朝代?按时间线索是怎么样的顺序?夏商西周东周战国春秋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汉秦BC2070-1600-1046—771-476-221BC221-206—AD220-589581-618-907-960960-12791206-1368-16441616-1911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秦至清(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1912年)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西周初现雏形第1课秦朝确立形成第2课汉唐宋不断强化第3\4课明清达到顶峰第4课本单元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2012年9月12日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姜太公3150周年诞辰日,来自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各地的姜太公后裔代表,在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请思考:姜太公被封于齐,以及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代替禅让制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夏后芒三十六年作圜土……”(注:圜土即圆形的土牢)——《竹书纪年》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正面俯视)出现公共权力政治制度: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取代“禅让”制一、夏朝的政治制度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二)商朝的政治制度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内服外服内外服制度二、商朝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特点?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材料二“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二、商朝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特点?特点一:商王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特点二: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特点三: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二、商朝的政治制度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二、西周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一)分封制(二)宗法制(三)礼乐制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制定者周公重点困境一: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周公长子伯禽封国功臣吕尚封国周的同姓召公封国成王弟叔虞封国武王弟康叔封国纣王兄微子启封国请归纳周的分封有哪几种类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被封对象、权利与义务、评价?)1)根本目的: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2)被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古老的附属国、殷商遗民、殷商降族等3)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4)权利与义务(内容):积极:建立新国,疆域扩大;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确立天下共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层层分封,形成等级序列消极:诸侯势力强大,天子权势下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埋下隐患。5)评价: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起源中,有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山西等困境二: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困境二: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如果分封不公平会不会出现你争我夺、兄弟自相残杀场面呢?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二)、宗法制自主学习:根据课本理解几个概念嫡子:嫡即正妻,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即宗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嫡长子: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小宗:在宗法制度下,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嫡长子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权力和财产的制度历史名词:大宗、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以长”的传统,后世地主阶级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大宗可以命令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小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诸侯大宗《》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二)宗法制(目的、核心、体系、作用、特点?)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核心:嫡长子(即宗子)继承制3)体系:大宗和小宗4)评价:当时: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对政权:强化王权,家国一体材料:2003年,一位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德国教师来到会场,都大大方方先往前排和中间坐,中国教师到会场大多畏缩地先往偏僻角落。”请从宗法礼乐制度等方面解释这一现象。课堂探究: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宗法制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材料,请你分析一下它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积极和消极表现。现实(后世):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家族、民族的凝聚力。(以德治国、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裙带意识浓厚,不利民主法制意识的培育和民主法治建设。全球华人西安祭祖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5、【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主要)B、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D、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1.观察下表:周天子年老了,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谁有资格继承王位?妻妾一般称谓妻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C、大哥(25岁)妾二D、二哥(22岁)*2.《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一套。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佾”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阅读材料:困境三: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自觉贯彻分封与宗法的原则?主要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点拨: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礼乐制的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三)礼乐制乐器:王——编钟四架诸侯——编钟三架卿、大夫——编钟两架士——编钟一架庶民——不得拥有例如:天子用鼎诸侯用鼎士大夫用鼎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血缘纽带(里)维护的工具维护的工具权利的分配权利的继承探究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探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材料一:禹的儿子启在其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商代则形成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权力继承规则;周代则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1)王位世袭制度代替了禅让制。材料二: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周代的最高统治者则宣称自己是“代天治民”,自称“天子”。(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材料三:商和周都盛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决定政治地位的高低。材料四: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禹→启,王位世袭制确立逐渐解体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化创始发展臻盛已有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堂总结互为表里王位世袭制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分封制西周末期逐渐瓦解宗法制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课堂训练BC3.(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B4.(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D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6.(2012·浙江文综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7.(2012·上海单科卷·2)《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8.“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
本文标题: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98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