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军事理论课全章讲义(20141029)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多媒体课件讲授要点1、军事思想及对军事活动的指导意义。2、中外军事思想发展的大致过程和主要军事思想家的观点。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研究的问题,通常包括战争观、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与军事问题的方法论等基本内容。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1、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红军在正确的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三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1)“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是我军战略战术体系的奠基石。(2)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十六字诀”的作战原则不断得到丰富,逐渐形成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避其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击”等比较完善的作战原则,并指导着军事斗争不断取得胜利。2020/2/56第一次反围剿示意图敌军兵力14个师,10万人;我军兵力约4万人12月30日歼敌9千余人,师长张辉瓒被歼1931年1月3日,歼敌半个师,俘敌3千余人2020/2/57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张辉瓒,湖南长沙人。历任湘军游击司令、第九师师长、第二军第四师师长,江西“剿总”司令等职务。杀人如麻,南昌市民称其为“张屠夫”。•自张辉瓒被杀后,红军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不虐待俘虏”、“缴枪不杀”、“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等条款逐渐明晰,并被制度化,最后收进了伴随共产党军队日益发展壮大的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2020/2/5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6月,蒋介石先后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慎重初战、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向外发展”的作战原则,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此时,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红军军力达到10万以上,成为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五次反围剿简况军事思想的发展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划分:古代、近代、现代按照不同的阶级划分:奴隶主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按照不同国家划分:中国和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开始出现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夏商西周;•春秋至秦;•秦至唐、五代;•宋至清朝前期;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夏商时期: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甲骨文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时期:《军志》、《军政》这两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也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1、夏商西周时期(产生阶段)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特点出现了常备军---西六师、东八师。军事思想比较简单---天命观作战样式比较单纯---车战典型的中国古代战车,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拓展知识车战的基本单位:“乘”,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常有根据诸侯国的兵力将各国称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皇帝也因此而常被称为“万乘之尊”。拓展知识2、春秋至秦时期(迅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争战时间最长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战争的实践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帅和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一是军队编成和作战样式有了较大改变--骑兵、弩兵。二是兵器有了较大改进--铁兵器出现。三是战略战术更加丰富完善--上兵伐谋、奇正相间。四是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春秋至秦时期军事特点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长平之战,消灭赵军45万。与李牧(赵)、王翦(秦)、廉颇(赵)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先轸,即原轸(?—前627年),春秋时晋国卿大夫。先轸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以谋略见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城璞之战胜楚国,奠定了晋国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春秋至秦时期著名统帅和战将拓展知识《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历经2500年而不衰,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又被称为“东方兵家圣典”。《孙子兵法》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中国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孙武(约公元前535-?)春秋末期齐国人,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公元前506年,率军打败楚国,为吴国称霸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崇为“兵圣”。作者简介《孙子兵法》有《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涵盖了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特殊战法等内容,十三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孙子兵法》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在理论上有巨大的创见,而且具有普遍性。(1)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孙武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战争的本质。(2)揭示了“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并进一步明确:在了解敌我双方的基础上,找出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3)提出了以谋略为核心的用兵思想。孙武提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力求以谋略胜敌,而不单以力取胜。(4)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孙武反对天命观,主张无神论,认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来决定的。还看到了战争运动中一系列矛盾现象,攻防、强弱、劳佚、奇正、虚实、利害、远近等,而且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明朝茅元仪以一句话总结了《孙子兵法》的影响,“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摘录•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第一】•2.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始计第一】•3.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第一】•4.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谋攻第三】•5.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第三】•6.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虚实第六】•鬼谷子,又名王禅。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是纵横家的鼻祖,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被誉为千古奇人。春秋至秦时期著名谋士和军事理论著作拓展知识《韩非子》:“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苏秦(纵)、张仪(横)。3、秦至唐、五代时期(丰富和提高阶段)秦以后,我国历经了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其中汉唐两代素称“盛世”,反映在军事上则是“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1、东汉后,铁兵器完全取代了铜兵器。2、以骑兵为主要的作战力量。汉匈百年大战中的大骑兵集团;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装甲骑兵;唐朝的轻骑兵,都是当时军队的主要突击力量。3、这一时期发生的多次大规模战争,如秦灭六国之战、楚汉之战、赤壁之战等,把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战争指挥艺术都提高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特点4、宋至清朝前期从总体上看,军事思想在这个阶段是走下坡路的,这同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文化从宋开始走下坡路并日益保收是吻合的。当然,这期间也有例外,就是成吉思汗及蒙元统治者的远征,但战争经验未能得到总结并形成有价值的兵书。宋至清朝前期的军事特点1、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2、军队编制和战法出现显著变化,已具备近代雏形。3、军事思想实用性鲜明,哲理方面探讨相对减少。•《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成书于宋仁宗四年。•《武备志》:明朝茅元仪著,被称为“军事学百科全书”。•《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明朝戚继光著。宋至清朝前期的军事理论著作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1、起因: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2、性质: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3、作用: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二)战争与政治《孙子兵法》:“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道”就是政治,就是人心向背。《尉缭子》:“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三)战争与经济《孙子》:“举兵十万,日费千金。”管仲:“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因粮于敌”、“务食于敌”的补给原则。先发制人《尉缭子》所言:“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速战速决孙武:“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久则钝兵挫锐”。(四)战争的指导思想集中兵力《白豪子》:“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认为作战最重要的是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孙武:“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奇正互变孙武:“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例奇正互变意指虚实结合,兵不厌诈。同样是疑敌,战国时的孙膑用的是减灶法,而三国时的诸葛亮则采用了增灶法,殊途同归。1、战国时时期马陵之战,那是孙膑率领的齐军去对付庞涓率领的魏军。孙膑当时就使用了减灶法来麻痹庞涓:孙膑第一天的灶够10万士兵吃饭的,庞涓有点畏惧,不敢轻举妄动;第二天的灶变为了只够5万人吃的了,庞涓有点疑惑;到了第三天就变为3万人的了,庞涓开始有点自大起来,感觉孙膑率领的齐军不敢与之作战,庞涓便率领魏军追击齐军,在麻痹大意之下进了齐军早就设好的埋伏圈,魏军被全部歼灭,庞涓拔剑自刎。2、三国时诸葛亮在孙膑减灶法的基础上,运用了减兵增灶法,每天边撤兵边增加灶,司马懿也是很谨慎的,以为诸葛亮要设伏他,同时司马懿,最终诸葛亮成功率军撤退。(五)治军理论•重视将帅修养。《六韬》:“得贤将者,兵强国盛。”孙武把选将的标准归纳为:“智信仁勇严。•强调以治为胜。不仅在与军队数量多少,更重要的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治指两个方面:一是立定法制;二是赏罚分明。《司马法》•主张教诫为先。反对“不教而使民战”,教是指军事技能训练,诫是指明死生荣辱之道。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1、变革的开始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越来越大的挑战,发生了此消彼长或互相融合的历史性演变,导致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以典型人物及其思想为例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1)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首先放眼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战略思
本文标题:军事理论课全章讲义(2014102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04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