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解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东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科学技术哲学博士沈阳市政协常委孙雷教授二OO七年八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一、现代科技推动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动向•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三、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四、关于BBS等网络交往工具的舆论引导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互联网打破了原来分级传达信息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获得信息几乎是同步的,甚至有的学生知道得比教师还早。此外,网络传播是交互式的,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单向方式有极大不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观、国家观、自由观、道德观、交往观的影响比较明显,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软力量。1、形势和任务高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要将高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深入,具体到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争取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是非明确、祛恶扶正的网络环境。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增强网上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是高校宣传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形势和任务1、形势和任务中央16号文件对“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作了专门阐述,其中第17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1、形势和任务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1、形势和任务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2号)要求,教育部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1、形势和任务教社政[2004]1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并就校园网络管理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部署和细化。文件要求: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高校校园网络管理长效工作机制•今年4月,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研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深刻洞察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所引发的全球信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科学分析了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与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准确把握了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规律特点,明确提出了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和目标。1、形势和任务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涵什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顾名思义,是指与“网络”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理解是界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目前,学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也多是基于此定义的,主要有以下两种: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第一,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往平台,从网络的技术特征角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把网络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涵以上两种界定,从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诠释,有助于加深了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认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总的说来,以上两种界定均是从狭义的角度切入的,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或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在网络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本人多年实践和理论研究,综合以上两种定义,我们在这里如下阐述: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和内涵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除了以其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信息容量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外,更以其平等、自主、交互性的社会性内涵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作为对时代的回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技术和工具层面上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换。从广义上讲,我们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指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还指网下针对网络影响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指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就仅仅在于是否采用了信息网络技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一个前提,信息网络技术只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助生婆”。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把“助生婆”看成是“婴儿”本身。作为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区别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是互动性。与传统思想教育的单向灌输和说教不同,网络思想教育突出师生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早在20世纪初,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就在理论上受到学界的批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施教者对教育资源的垄断,无视受教者个体的需要和兴趣,用一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受教者,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受教者的智慧和道德发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单向灌输势必进一步失去其现实可能性。因为,“在网络社会中交往既不受时空的限制,同样也消除了‘社会的藩篱'的控制,它所形成的是一种普遍化交往,开始具有了自由交往的特征。”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网络交往中,每一个个体都是自由而平等的,施教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以权威自居,而只能平等地与受教者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引导受教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交互式的商谈和对话将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单向灌输的反对,是针对其强制性的本质而言的,它并不反对对受教者进行积极引导。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二是自主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者个体对教育的被动应付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受教者的主动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其本质上是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自觉接受外部教育影响和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过程。自主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作为由人所拓展了的另一个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一方面,网络促进了人们主体性的提升,“网络社会的出现,表明了‘人的无机身体'已经扩大到历史上任何时刻都不可比拟的领域之中,表明了人创造了一个能满足他所需要的新空间、新社会。为此网络社会充分反映了人的本性——主体性的存在。”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网络也容易造成主体性的丧失,“网络社会中的人——主体完全可以为他们所创造的技术、符号、信息以及各种关系所控制、操纵,导致主体性的丧失。”[8]由于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在一个“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自由空间”中,人们可以逃脱舆论和利益机制的制裁,从而造成传统他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意识,以受教者的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领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为立足点,以养成能自己作主、自己负责、自己管理的道德主体为根本目标。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三是个性化。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的模式化和划一性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受教者的需要和兴趣,强调从受教者的现实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人们谈得较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价值却涉及不多。个体化是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将之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主旨。”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们的个性需要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也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施教者只能根据大多数受教者的需要进行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深深关切每个个体的独立存在价值和尊严,同时,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交往的隐匿性,也有助于施教者迅速、准确地了解受教者的实际思想状况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而教育过程的交互性则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化。张扬、发展人的个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四是开放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狭隘、封闭的活动空间和目标诉求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发展。开放性是网络时代人的一个突出社会性特征,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方面,网络以其“非中心化”和匿名性的技术特征,打破了传统时空和“社会藩篱”给人们交往带来的限制,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活动空间。在网络时代,高校“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渗透到全社会各个方面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人们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养成,从而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发展。网络空间和网络中虚拟实在不仅超越了物理的四维空间,而且形成了更多维度的可能性空间,它可以使人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去想象、创设一个本来没有的世界。网上多元的信息和非线性的交往方式在激发人们创造性欲望的同时也锻炼、提升了其创造性能力。创造性的欲望和能力势必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发展,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4、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挑战之一:信息混乱机遇之一:信息海量•挑战之二:理性缺乏机遇之二:传受平等•挑战之三:管理困难机遇之三:交流便捷•挑战之四:话语霸权机遇之四:预警及时三、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势道术以宏观视野分析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传播学理论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以新技术手段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1)互联网对青年思想政治的负面影响潜涌政治观:意识形态西化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美国所占的比例都超过85%,而我国仅仅占到0.1%和0.05%。1、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要研究“势”国家观:民族认同感弱化互联网在强化了青年地球村村民的意识的同时,弱化他
本文标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15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