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乌鲁木齐测试)下图为我国六省区天然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蒙古和四川的天然草地面积较广B.西藏和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大C.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的是黑龙江D.天然草地面积较广的省区,理论载畜量也较高解析:选C。由图中理论载畜量和天然草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可知,黑龙江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故C项正确。内蒙古、西藏的天然草地较广,四川天然草地面积少;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小;天然草地面积较广的西藏,理论载畜量并不高。☆(2014·吉林一月检测)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2~3题。2.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综合发展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3.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是()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第2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综合发展。第3题,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答案:2.C3.B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5.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第5题,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答案:4.B5.A(2014·临沂市一模)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1480米,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米。回答6~7题。6.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①土地沙漠化扩大②水环境恶化③洪涝灾害频发④水土流失增加⑤地面大幅沉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7.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解析:第6题,从题干提供的纬度和海拔来看,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破坏植被,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使水环境恶化。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第7题,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是由于河谷内为沼泽地,不利于树木生长。沼泽地多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等。答案:6.B7.A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④过度樵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解析:第8题,图中沙地为呼伦贝尔沙地。近年来,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是沙地形成的自然原因;过度樵采主要发生在西北干旱的绿洲地区。第9题,呼伦贝尔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西部,为草原牧区,该地区应该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8.A9.B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广泛分布的某处景观。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对该地区“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解释,合理的是()A.降水多为急性暴雨B.植被覆盖率高,地势平坦C.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D.位于盆地底部,便于地下水汇集11.下列有利于控制该地区石漠化范围扩大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大种植业比重C.跨流域调水,增加地表水水量D.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知,该景观为喀斯特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上,这里多溶洞、地下水漏斗、暗河,因此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第11题,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控制该地区石漠化的扩大。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6分)(2014·长沙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通过统计记录,科学家们发现,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并随时间推移中心向北推移。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景观如材料2所示)。材料2:冰川退缩后,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形成越来越高的戈壁滩(2013年11月拍摄)。材料3:“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流行于内蒙古一带的顺口溜。(1)分析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沙尘暴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因。(8分)(2)现在珠峰地区海拔6300米以下,基本没有常年积雪。这一现象可能给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中所描述的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要缓解这种地理现象,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12分)解析:(1)每年12月~次年3月,青藏高原正值冬季,风力大,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故多风沙天气。(2)高山积雪的减少会导致冰雪融水减少,加剧干旱程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材料3中的现象与土地荒漠化有关,产生的原因以人为原因为主,要针对原因采取措施。答案:(1)冬季受高气压控制,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疏松物质多;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2)冰雪融水减少,加剧干旱的程度;地表遭受风蚀加剧;影响植被生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当的工程建设。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13.(30分)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的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10分)(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1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的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2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从地形、植被、气温、降水、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读材料3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植被覆盖率等方面考虑。相应的措施对应原因一一提出,“对症下药”。答案:(1)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2)35°10°10°~30°(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降水多,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高考四川卷)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选D。蒙古国降水少,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有利于解决该地环境问题,D项正确。调整农作物熟制与当地生态环境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广泛建设人工水域是在降水多的区域实施的措施,B、C项错误。读下图,完成2~3题。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地面沉降解析:第2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3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答案:2.B3.B(2013·高考重庆卷)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4~5题。4.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5.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4题,本题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D项正确。第5题,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在坡度较小时,产沙量较小;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由此判断A项正确。答案:4.D5.A☆读黄河源地区不同海拔的草地退化情况图,回答6~7题。6.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的特点是()A.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率越高B.海拔4500~4600米的草地退化率最小C.居民点密度越大草地退化面积越大D.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退化面积最大7.下列关于黄河源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B.太阳辐射强烈C.生态环境脆弱D.种植业发达解析:海拔4300~4400米的草地面积大,且退化率较高,与其他各高度范围比较,草地退
本文标题:【优化方案】2015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达标训练:第13章 第27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1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