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逗、唱”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逗、唱”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逗”•逗:抓哏取笑,幽默滑稽。是指演员组织和运用“包袱”的技巧。•它不便说成与“说”、“学”、“唱”并列的技巧或功课,因为相声从头到尾离不开“逗”,而且“逗”的本身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演员“逗功”的巧拙决定着一场相声演出的成败。包袱•包袱就是笑料、噱头,“包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组织笑料像是系包袱。先把包袱皮摊开,放入种种可笑的东西,然后包好,系成严实的“包袱”,用相声术语说,这一过程叫做铺平垫稳。观众似乎觉着“包袱”里的东西可笑,却又不知道究竟是些什么,一旦时机成熟,突然把“包袱”抖开,让可笑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笑声。从铺平垫稳到抖落“包袱”,就是组织“包袱”的全过程。•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影响演出效果。•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如侯宝林整理、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三千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三百多字。•“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包袱的种类——“肉里噱”与“外插花”•“包袱”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分类,最常见的是根据内容分为“肉里噱”和“外插花”———借用评弹的术语。•“肉里噱”,就是与相声内容结合紧密的“包袱”。一段相声的内容主要靠“肉里噱”来表达,换句话说,“肉里噱”的“包袱”构成相声的骨架。《改行》的“包袱”就是典型的“肉里噱”,深刻地反映了控诉封建专制制度的主题。•“外插花”指脱离主线为加强效果或突出某种主题及需要而加进去的笑料。尤其指在前人演出文本之外添加的垫话、砸挂以及现挂,总之是文本之外的内容。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1)重复法(三番四抖)•所谓“番”,就是遍数;“抖”,就是抖搂。根据人们的听觉习惯,把矛盾反复地强调,来加强人们的印象。所说的“三番”就是反复强调三遍,然后进行“四抖”,就是第四遍时来个巧妙地突变,揭露出矛盾和事物的真相。这种手法在相声中比较常见。比如:•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扎心脏)——够准的•白刀子进去绿刀子出来(扎苦胆)——够狠的•白刀子进去黄刀子出来(扎屎包)——够臭的•白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没扎着)——这不废话吗•这是个典型的在铺垫中需要“翻”的“三番四抖”包袱,它前三番是为“没扎着”这个出其不意的大包袱做为铺垫的实质。•三翻四抖中的“三”,也是可虚可实的。多数情况下,三次铺垫就可以了,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胶柱鼓瑟是不好的。比如:•双簧表演中,常有的一个情节是“大姑娘等情郎”。大姑娘给情郎做的菜是:•一碟子腌白菜啊一碟子腌白菜,一碟子腌白菜,又一碟子腌白菜……•最后包袱抖出来的时候,是前脸儿不干了:“尽是腌白菜?这情郎哥是蝈蝈啊?”•在这里,只上三碟子腌白菜,就显得不够了,而需要反复咏唱,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薛宝琨先生说过:“三番四抖”不是僵死的公式,它其实是一种铺垫和揭露的关系。假象渲染得好,真相就埋伏得巧,包袱也就抖落得干脆。”这个说法是非常到位的。(2)否定法•表里不一的人,说一套,做一套,经常自我否定,不能自圆其说。例如《买佛龛》:•乙:年轻人说什么?•甲:“大娘,上街了,买佛龛了啊!”这不是句好话吗?•乙:啊!•甲:老太太不愿意听啦!“年轻人说话没规矩。这是佛龛,能说买吗?得说请!•乙:请。•甲:“大娘,我不懂,您那个多少钱请的?”“就这么个破东西他妈的八毛!”•乙:怎么……•甲:一心疼钱骂上啦!(3)反常法•把违反常规的事物,按照符合常规来讲。例如:•《扒马褂》骡子淹死在茶碗里了。(4)错觉法•由于错觉而造成误认为正确的假象。如:《朱夫子》•“当年朱夫子有子九儿,五子在朝尽忠,三子堂前侍奉老母,独有一子逃亡在外,至今未归。请问二姑老爷,朱夫子那一子流落何方?”(5)双关法•一语双关,产生误解。如马三立精彩的单口相声《逗你玩》:•一妇人正洗衣,晾在外边的衣服让孩子看着。有个小偷想偷衣服,就跟孩子搭讪套近乎:“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小孩当然不知道。小偷笑笑,但扮一脸的诚恳:“我叫逗你玩!记住了?”当小偷偷走一件大褂时,孩子大叫:“妈,有人把大褂拿走了!”妈问:“谁呀?”孩子答:“逗你玩!”最后连床单也偷走了,孩子大声呼叫。妈又问谁呀,孩子照旧答道:“逗你玩!”这个小偷巧用双关语取名,极具智力游戏的幽默韵味。(6)夸张法•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予以夸张分析。如:《改行》•乙:皇上死了与艺人有什么关系?•甲:国服哇。•乙:全国服孝?•甲:天下不准见红的,人人都得挂孝。男人不准剃头,女人不准穿红衣服,不准搽红粉,连头绳都得换蓝的。•乙:那干吗呀?•甲:表示挂孝。•乙:哦•甲:那年头儿连卖菜的都受限制。•乙:卖菜受什么限制啊?•甲:卖油菜、白菜、扁豆、黄瓜行;卖红萝卜不行。•乙:那有什么关系?•甲:红东西不准见。•乙:那是天然长的。•甲:你要卖也行啊,得做蓝套儿把它套起来。•乙:喝!•甲:那年头儿吃辣椒就有青的。•乙:红的哪?•甲:见不着,谁家种了辣椒,一看是红的,赶紧摘下来,埋了。•乙:怎么不卖呀?•甲:不够套儿钱!简直这么说吧,那年头儿连酒糟鼻子、赤红脸儿都不能出门儿。•乙:那天生长的他也管?•甲:啊,我大爷就是酒糟鼻子,出去买东西去啦,看街的过来,“啪”!就给一鞭子:“你怎么回事?”•乙:打完人还问怎么回事?•甲:“我没事呀⋯⋯”“你不知道国服吗?”“我知道,我没剃头哇。”“没问你那个,你这鼻子怎么回事?”“鼻子红点儿,天生长的,不是我捏的。”“这色就不能出门儿。”“不行啊!我们家里没有人买东西啊!”“你要出来也行啊,把鼻子染蓝了!”•乙:染鼻子?•甲:那怎么染哪?把脸染蓝了,那更不敢出去啦。•乙:怎么?•甲:成窦尔墩啦!出去碰见黄天霸非打起来不可!(7)打岔法•用打岔的手法,故意岔说,使人发笑。如,《学聋哑》(何云伟李菁):•何:我那儿子不知道哪去啦,他不学好啊,吃喝嫖赌,最近又当上扒手啦,你说他跟谁学的呀?•李:(指自己)您别着急,有功夫我给您找找!•何:跟你学的呀!你也是干那个的呀!几年啦?•李:(摆手)没这么回事!•何:五年啦!自首去吧!•李:您呐,听不见!•何:你要去法院哪!这就对啦!•李:听不准!•何:明天就公审!我得旁听!•李:哪儿呀!•何:你偷人家一个裤衩儿呀!•李:哪儿跟哪儿呀!•何:裤衩儿里还一烟卷呐!(8)曲解法•由于误会和巧合而形成曲解,进而形成包袱。如《改行》:•著名的京剧演员改行去卖青菜,不会吆喝,只好以京剧唱腔介绍着各种菜名;不会挑担,又走着舞台上的台步。这本身就具有着内容和形式的失调情势,使人不禁忍俊。待到走出一个老太太要买黄瓜时又左挑右挑,使演员想到“卖两条黄瓜能赚多少钱?”一抚肩膀又疼痛难忍,于是不觉来了个京剧叫板:“唉!苦哇……”,谁想竟引起了老太太的误会:“噢!黄瓜苦哇?不要啦。”这里产生的误会和巧合完全是按照包袱抖落的。(9)谐音法•生活中对谐音词汇的错觉,必然产生误解,结果领会错啦,得出另外的结论来。传统京剧唱词中,早年由于口传心授,就发生过“错把虎子当狸猫”错唱成“错把胡子当驴毛”的笑话。对同音词巧妙运用,可以妙趣横生。谐音,两个字或词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利用这一现象构成的“包袱”俗称“岔讲”。如《诗情画意》里有这么一段:•乙:⋯⋯唉!清朝诗人龚自珍喝酒吗?•甲:喝!他不但喝的多,还随时随地的喝,喝的特别勤!•乙:有什么诗为证?•甲:你听他这名字,龚自珍!有功夫自己就斟(珍)上了。•乙:功自斟(龚自珍)!就那么讲啊!•“龚”和“功”,“斟”和“珍”,不仅音同,声调也一样,属于典型的谐音现象。从本义“自珍”岔到“自斟”,自然贴切,妙趣横生。利用谐音现象组织“包袱”,切忌生拉硬拽,牵强附会。(10)争辩法•固执己见,强词夺理,穷追猛问,振振有词。例如《小抬杠》:•乙:听相声好处大啦!•甲:噢!能免三灾去八难,虱子不叮,虼蚤不咬,耗子不来,没钱来钱,没面来面,不渴不饿,不病不愁。•乙:没有那么大好处,有点小好处。•甲:给我买双鞋?•乙;不管买东西。•甲:那还有什么好处啊?•乙:比如您,心里有点不痛快。•甲:我干嘛不痛快呀!•乙:比方说您心里有点烦。•甲:我不烦哪!•乙:您有点儿别扭。•甲:我跟谁别扭哇?•乙:我哪儿知道哇!您来到这儿进了门一听相声,把这碴儿可就忘了。•甲:噢!是这么回事,那我听完了一出门儿,又想起别扭事儿来了怎么办?!乙:那……你就别走啦!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唱”•唱:太平歌词、数来宝、发四喜等。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演唱者,手持木(按:应是“竹”)板两块,用指合拍,词句多为警世规善的词句,歌韵多婉转。”该书又说:“据该行老辈人云:太平歌词之名,顺治年间已有之,故宫岔曲中,已有太平歌词之名称……”从穷不怕(朱绍文)在天桥地场上演出时开始,太平歌词被相声艺人引入“唱”活,北京解放以前表演相声的演员都必须会唱太平歌词。相声在明地演出时,于正式开演前或演出中加演。演唱时把二寸半长,一寸半宽的两块竹板(行话“玉子”),在左手手心,运用手指、腕子的击打、颤动,能奏出轻重点和连环点,比较悦耳动听。唱词基本上是一韵到底的七字句,最初的唱法是每句前四个字是说,后三个字才演唱押韵。——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太平歌词传统曲目•《太公卖面》、《秦琼观阵》、《韩信算卦》、《阴魂阵》、《小上寿》、《三顾茅庐》、《打黄狼》、《饽饽阵》、《丑妞出阁》、《十字锦》、《福禄寿喜》、《一文钱》、《世态炎凉》、《鹬蚌相争》、《文王卦》、《五猪救母》(又名《五龙捧圣》)、《白蛇传》、《层层见喜》、《骷髅叹》、《孙庞斗智》、《五龙捧圣》、《劝人方》、《刘伶醉酒》、《蛐蛐斗公鸡》、《挡谅》、《蛤蟆赞》、《游西湖》、《单刀会》、《罗成算卦》、《战马超》、《百戏名》、《十女夸夫》、《青菜名》、《为人应报父母恩》、《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生在世讲礼仪》、《夸闺女》、《怕》、《排王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百家姓》、《百家姓-列国古人名》、《虫蚁打仗》、《闹天宫》《单刀会》等。太平歌词的唱词内容,有民间传说故事、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类。•民间传说类:《白蛇传》、《太公卖面》、《韩信算卦》、《刘玲醉酒》、《秦琼观阵》、《闹天宫》等。•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那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了山岗•我表的是蛾嵋山白蛇下界•在上天怒恼了张玉皇•怒冲冲差法海就临了凡世•在金山寺内把这方丈当•这一天许汉文烧香还愿•老法海拦住了去路有语开了腔•我算定你的妻是多了年的怪蟒•缠绕你接莲理是盗取真阳•有许仙闻此魂飞魄散•留在了文殊院是未转钱塘•那青白蛇一怒就找到了寺院•手指山门骂和尚•放出来儿夫还则罢了•若不然青锋剑下秃头命亡•众僧人急忙忙把山门关上•抱头鼠蹿殿内藏•小青儿拘来了鱼兵蟹将•众水族显神通要水淹佛堂•老法海坐莲台掐决念咒•水也涨庙也涨漫不了山墙•钱塘县的众黎民遭了涂炭•数十万生灵水内亡•半悬空又来了天兵天将•金咤木咤哪咤太子托塔天王•四值功曹二十八宿•梅山六将灌口的杨二郎•李天王一怒就祭起了宝塔•眼睁睁要把白蛇来伤•奎星爷发慈悲救她逃走•只因她腹内怀有状元郎•老法海面对许仙开言道•我赐你佛钵去把妖降•许汉文接过佛钵心肠硬•步履踉跄够奔钱塘•一路上点点飘残桃杏雨•萧萧不断柳风扬•顾不得连理枝狂风吹散•顾不得比翼鸟棍下伤亡•玉碎珠沉人不在•镜花水月两分张•穿大街过小巷来的多么快•启珠帘走进来这负心郎•白娘子见佛钵得得得得颤•战惊惊玉体粉了面的焦黄•尊丈夫高抬手把奴容让•止不住秋波儿泪洒千行•奴为你贪红尘懒登仙界•奴为你产生下许家儿郎白蛇传白蛇传•曾记得游湖借伞百般恩爱•曾记得红罗帐下会鸳鸯•五月初五端阳日•大不该夫妻对坐饮雄黄•三杯酒下咽喉醉倒销金帐•显原形吓的儿夫命见阎王•奴为你长寿山盗回了还阳草•还与那护山的神将大战了一场•多亏那寿星爷发了测隐•赐了那保命丹下了山岗•我进门来
本文标题: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逗、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3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