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淮滨至固始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桥梁涵洞(监理)
淮滨至固始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桥梁涵洞审查意见全线共设特大桥6095.76m/2座,大桥3070.0m/10座,中桥1068.72m/17座,涵洞75道。初步设计批复全线共设特大桥6063.4m/2座,大桥3219.2.0m/9座,中桥1371.94m/21座,涵洞61道。较初步设计桥梁长度减少420米。共性意见一、关于设计说明1、材料说明中,本项目混凝土仅用到钢绞线、R235、HRB335钢筋等三种规格,保留相应标准即可,以免产生矛盾。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2、支座、伸缩缝应列出相应的技术标准,特别应列出《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该标准调低了支座允许承载力,并参照该标准对本项目所采用的支座进行核查。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核查。3、“桥梁耐久性设计”项目中,说明“桥面系按照II类环境设计,其它按照I类环境设计”,应在相应设计图纸中提出材料要求,特别是II类环境涉及到的桥面铺装和护栏部分。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4、本项目淮河特大桥、白露河特大桥、灌河大桥等,应进行防洪评价,桥型方案应报河道主管部门审批,该两项工作成果应在设计说明中体现出来。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5、应补充桥位工程地质简况。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6、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设计说明和桥梁工程数量表中,封头混凝土均为C50,而桥梁通用图中为C40,注意修改统一。一般采用C40混凝土即可。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7、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要求达到“85%”设计强度时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而通用图中为“90%”。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8、关于桥面防水材料,设计说明中出现“FYT—1型桥面防水材料”、“桥面粘结防水涂料”两种桥面防水层,对后者尚提出了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及施工工艺,而桥梁通用图中又出现了“界面渗透型防水层”,三者是否为同一种材料。执行情况:防水层统一为桥面粘结防水涂料。9、桥头及锥坡填土,按规范要求,其压实度应不小于96%,设计文件中“95%”有误。桥头填土分层厚度不满足招标文件范本的要求。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10、涵洞台背填土、轻型台背填土压实度,应达到96%以上。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11、本项目涵洞均采用整体现浇板,涵台沉降缝的设置应与盖板分块相适应,应予以强调说明。另外,盖板明涵不应在行车道范围内设置沉降缝,仅在中央分隔带范围设置一道,也应予以说明。执行情况:《盖板涵洞(通道)沉降缝布置图(一)~(二)》附注中已经说明“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缝对齐”。对于明涵仅在中央分隔带设置一道沉降缝问题,半幅涵身较长,若只设一道沉降缝,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涵身开裂。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和实际使用情况,4-6米设置一道沉降缝使用效果良好。12、材料要求中,对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P91)中有明确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设计文件中指出“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欠妥,应删掉。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13、第7.2.5条“盖梁钢筋比较密集,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应小于等于4cm”,与施工规范不符,建议取消。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14、第八条中“施工时应注意满足相关抗震规范要求”,关于抗震设计,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施工规范中未见有满足抗震要求的条款。执行情况:取消本条要求。15、项目总体说明中,第10.8条“本项目设计中采用的新工艺有:桥面铺装钢筋采用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提高抗裂性并加快施工进度”,桥梁设计中并未贯彻落实。对于装配式连续箱梁、空心板,设计中采用φ12、HRB335、10×10cm钢筋网,单位重22.2kg/m2,其数量较大。根据有关标准,对于10cm厚度的桥面现浇混凝土,采用“D8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即可,单位重7.9kg/m2。目前,焊接网在桥面现浇层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建议本项目亦采用该种材料。执行情况:修改总体说明中第10.8条桥面铺装点焊成钢筋网。设计中采用φ12、HRB335、10×10cm钢筋网为河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二、关于桥涵通用图(一)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L=13、16m)1、应补充完善的设计说明,包括技术标准与规范、技术指标、主要材料、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执行情况:各标段说明中已有详尽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2、标准横断面中,半幅桥桥面宽度12.75m,两幅桥间距50cm,在桥梁中心线两侧各75cm宽度范围设置20cm厚现浇混凝土作为护栏基座,内设钢筋与预制板预埋钢筋形成刚性连接,其上设新泽西护栏(墙式护栏)。咨询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左右两幅桥边板横桥向连接,改变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的受力状态,会对板的受力造成不利影响。(2)左右两幅桥边板横桥向连成整体,刚度增大,板横桥向协同变形的能力降低,会导致与相邻板块之间的铰缝过早损坏。(3)车辆通过时,由于板的挠度影响,相邻两边板之间产生竖向剪力,会导致护栏基座与预制板连接部位产生疲劳破坏,进而会影响到预制板的使用寿命。鉴于以上原因,建议:(1)桥梁部分,两幅桥分设墙式护栏,桥头设渐变段与路基护栏相连。(2)由于空心板跨径较小(L=13、16m),相应挠度较小。若仍采用原护栏设置方式,锚固钢筋与护栏座钢筋相连,但应在护栏座混凝土与预制板之间设一层柔性材料(如橡胶板、多层油毛毡等),使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减轻相邻两边板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应做好防水措施。执行情况:《桥上中央墙式护栏钢筋布置图》附注中已说明护栏基座与梁体间采用沥青隔离、预埋钢筋连接。新泽西护栏已在河南省内郑石、叶舞、商周二期等多条公路上使用,目前未发现不良病害,使用正常。具体根据交投集团的统一要求再考虑进一步修改。3、空心板构造图中,未见设置锚栓孔,也未见到防震锚栓构造图,请核查所套用的通用图,是否未设防震锚栓。执行情况:经核查通用图未设防震锚栓。4、空心板一般构造图中,应明确不同桥面宽度各参数(B、BX、C、h1、h2)的具体数值。跨径16m标准横断面图中,桥面宽度13.25m横断面尺寸应标注齐全。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修改完善空心板相应图纸。5、边板悬臂端长度共有0、13、38、50.5cm等四种,是否均为所套用的通用图尺寸,若否,则应进行必要的验算。执行情况:边板悬臂端长度均为所套用的通用图尺寸。(二)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L=20、25、30、35、40m)1、应补充完善的设计说明,包括技术标准与规范、技术指标、主要材料、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特别针对装配式连续箱梁结构,连续孔数不同,各连续接头处施工顺序不一致,应阐述清楚。执行情况:各标段说明中已有装配箱梁详尽设计说明。2、桥梁标准横断面图中,左、右两幅桥边梁连接设新泽西护栏的方案欠妥,会因为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影响,相邻两边梁之间产生竖向剪力,导致连接部位产生疲劳破坏。同时,由于两幅桥边梁相连,改变了通用图设计时计算横向分布的受力状态,会对主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两幅桥分设墙式护栏,桥头设渐变段与路基护栏相连。执行情况:护栏基座与梁体间采用沥青隔离、预埋钢筋连接。新泽西护栏已在河南省内郑石、叶舞、商周二期等多条公路上使用,目前未发现不良病害,使用正常。具体根据交投集团的统一要求再考虑进一步修改。(三)桥梁附属工程通用图1、D80伸缩缝构造图中,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预留槽口底板总厚度仅20cm,而本图中预埋钢筋的深度为35cm,请核改。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伸缩缝构造图。2、D160伸缩缝构造图中,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预留槽口底板总厚度仅20cm,而本图中预埋钢筋的深度为46cm,请核改。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伸缩缝构造图。3、桥台墙式护栏钢筋构造图(三)中,附注5“本图墙式护栏仅用于一孔空心板桥路线外侧”。图中显示耳墙宽度50cm,护栏底部宽度亦为50cm,护栏位置向内移动17cm,导致护栏底部17cm悬置于路基上,而锚固钢筋仅在33cm宽度内布置,如此设计是违反常规的,锚固强度达不到防撞要求,请核改。执行情况:取消本图。4、桥上中央墙式护栏钢筋布置图,对于空心板桥,参照对“标准横断面”意见修改。执行情况:护栏基座与梁体间采用沥青隔离、预埋钢筋连接。新泽西护栏已在河南省内郑石、叶舞、商周二期等多条公路上使用,目前未发现不良病害,使用正常。具体根据交投集团的统一要求再考虑进一步修改。5、对于连续箱梁,桥上中央墙式护栏,两幅桥横向连接设新泽西护栏方案欠妥。建议分设两道墙式护栏,桥头设渐变段与路基护栏相连。执行情况:护栏基座与梁体间采用沥青隔离、预埋钢筋连接。新泽西护栏已在河南省内郑石、叶舞、商周二期等多条公路上使用,目前未发现不良病害,使用正常。具体根据交投集团的统一要求再考虑进一步修改。6、桥面泄水管构造图过于简略,应设计完善的防隔水设施。执行情况:遵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泄水管构造图。7、跨径13m、16m桥面铺装钢筋构造图,空心板通用图中已有该部分构造,两者是何关系。通用图附注“有条件时,桥面现浇层钢筋可采用Ф8HRB400带肋钢筋网”,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执行情况:空心板通用图中桥面铺装钢筋构造图取消。8、钻孔灌注桩内超声波检测管布置图中,N10钢筋为辅助钢筋,并排放在钢管外侧不合理,应与钢管相间布置,以提高钢筋笼强度。执行情况:声测管辅助钢筋,并排放在钢管外侧为《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规定。(四)钢筋混凝土盖板涵1、应补充完善的设计说明,包括技术标准与规范、技术指标、主要材料、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执行情况:根据意见对说明补充修改。2、通用图提供了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基础型式,应说明其适用条件。执行情况:涵洞、通道布置图中显示了采用的基础形式,所以通用图没有给出其适用条件。3、设明涵处路基高度一般较低,能否考虑将搭板长度由6m减短为3m。执行情况:根据淮滨至息县地质资料,该段天然地基土多为粉质粘土,而且含水量较高,整体承载力较低,工后沉降量较大。而大部分涵洞、通道基底都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工后沉降较小。为减少路基和涵洞、通道的沉降差异对路面带来的影响,采用较长的搭板可以起到更好的过渡作用。4、同是6m长搭板,盖板明涵和桥梁所配的搭板构造差别较大。从受力和功能而言,应没什么区别。5、盖板涵洞(盖板通道)沉降缝构造图,沉降缝设置应与板块相适应。本项目采用现浇板,设计单元长度为5m,斜交涵洞端部梯形盖板单独设计,所以,不应仍为“4-6m设沉降缝1道”。盖板明涵只能在中央分隔带范围内设置1道沉降缝,行车道范围设沉降缝不合理。执行情况:《盖板涵洞(通道)沉降缝布置图(一)~(二)》附注中已经说明“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缝对齐”。图中给出4-6m设置1道沉降缝,是考虑到明涵在分段时有些板不是整5m一块,所以给了一个范围。正常划分时,由于要与板缝对齐,各分段长均为整5m。对于明涵仅在中央分隔带设置一道沉降缝问题,半幅涵身较长,若只设一道沉降缝,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涵身开裂。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和实际使用情况,4-6m设置一道沉降缝使用效果良好。三、关于桥梁设计1、桥梁基桩长度普遍偏长,建议核算调整。与桥墩相比,桥台桩长偏长,因为桥台只承受半跨荷载。执行情况:由于本项目得特殊性全线地质情况差,经核查,桩长无误。桥台桩长含有地面以上3~4m的桩长。2、桥梁基桩主筋分段配筋是合理的,但截断位置不合理,相差过小,不符合基桩受力条件。执行情况:全筋段已超出弯矩零点3~4米,长筋超出弯矩零点5~6米,按此设计偏于安全。3、基桩非加密段的箍筋间距采用15cm偏小,一般采用20cm。执行情况:基桩非加密段的箍筋间距采用15cm偏安全考虑。4、当桥梁斜交角度大于或等于20°时,桥墩、桥台盖梁配筋,弯起钢筋跨内部分,应正对称布置,悬臂端部分,可斜对称布置,原设计均斜对称布置不合理。执行情况:弯起筋斜布置经计算能满足受力要求。5、部分桥梁支座、伸缩装置设计不合理。执行情况:修改完善桥梁支座、伸缩缝图纸。6、设计文件目录、
本文标题:淮滨至固始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桥梁涵洞(监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1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