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琼遗产旅游遗产旅游综述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1234世界遗产与遗产旅游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遗产旅游概述•人类遗产观的形成•遗产的含义•遗产旅游的起源及定义•遗产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地域环境的关系•遗产旅游的核心及其影响因素人类遗产观的形成1、从传统遗产观到现代的遗产观的转变私人遗产观公共遗产观新旧遗产观的区别: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在《法国对遗产的认识过程》中指出:“在过去20年,遗产的概念已经扩大,发生了变化。旧的概念把遗产认定为父母传给子女的财物,新近的概念被认为是社会的整体继承物。”2.遗产的大众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剧,遗产进入大众化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保护与破坏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遗产保护理念形成,一些民间艺术、民族建筑等都被认为是遗产,有形的、无形的,可移动的、不可移动的,等等,极大地丰富了遗产的概念范畴;另一方面,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商业用途,遗产旅游得到发展,但遗产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3.人类遗产观发展的里程碑——世界遗产公约•在这种背景下,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标志着人类在遗产观上已达成共识,是人类遗产观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共同而自觉的遗产保护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标志4.人类遗产观的变化特征(1)从文物观到文化遗产观的转变(2)从文化遗产观到自然遗产观的转变(3)从物质遗产观到非物质遗产观◆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到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不懈努力下,国际社会对口头/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文化表达与民众实践的功能和价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重新认识。◆日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行国度1871《古器具保护方案》1897《古寺庙保护法》1950《文化财保护法》不仅将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同时作为并列的保护对象,还将“重要无形文化财持有者”(即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置于重要位置,为此专门建立了“人间国宝认证制度遗产的含义1、遗产与历史相关,是某种前人留给子孙后代加以传承的东西,其中既包括文化传统,也包括人造物品(哈迪,1988)2、遗产是指那些社会希望继承的东西(佛拉德马克,1988;格拉汉姆等,2000)3、遗产是具有选择性的……社会通过某种价值体系来筛选遗产,这种价值体系会随着时空的变更而发生变化。4、遗产是指与身份、权利和经济等的概念相关的任何形式的代际交流与关系遗产旅游的起源•遗产旅游是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之一•西方学者认为,遗产旅游成为大众消费需求的标志是1975年欧洲的“建筑遗产年”遗产旅游的定义•供给角度•需求角度•学界通常将遗产旅游理解为以世界遗产地为对象的旅游活动•“到遗产地的旅游”•世界旅游组织将遗产旅游定义为“深度接触其他国家或地区自然景观、人类遗产、艺术、哲学以及习俗等方面的旅游”•Yale.P,1991遗产旅游是指“关注我们所继承的一切能够反映这种继承的物质与现象,从历史建筑到艺术工艺、优美的风景等的一种旅游活动”•BrianGarrod,AlanFyall认为遗产旅游“能从历史建筑物、艺术品、美丽的风景中得到任何意义”•YanivPoria,2001遗产旅游是一种基于旅游者动机与认知的旅游类型,是一种基于观光者动机和感知而不是特定场所属性的现象定义把遗产旅游者分为三种类型:认为遗产地与自己无关的游客;认为遗产是属于自己的游客;不知道这是遗产地的游客•Zeppal和Hall,1991遗产旅游是基于怀旧情绪和希望体验多样化的文化景观和形式•Fischer,1999遗产旅游的重要属性是真实性,或者说至少是对于真实性的感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考虑刘庆余,弭宁,张立明将遗产旅游应定义为:以遗产资源(目前主要是世界级遗产)为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所在地去欣赏遗产景观,体验遗产文化氛围的一种特定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获得一种文化上的体验。遗产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的关系•存在交叉重叠现象遗产旅游与地域环境•遗产旅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地域环境也导致不同地域的人对遗产旅游的认识不同遗产旅游的核心及其影响因素•遗产旅游的核心是遗产旅游体验•遗产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需求与供给遗产景观的保护状况遗产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遗产景区的管理遗产解说及其展示的方式政治对遗产旅游体验产生的作用遗产地的商品化过程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影响因素:(1)需求增长:①主要客源地的大部分人口趋于老龄化,人们往往变得更为怀旧、对遗产更感兴趣②与前几代相比,受教育程度提高,且如今旅游者更加热爱旅游,对旅游有着更多理解,成为遗产旅游扩展的空间③遗产产业规模巨大且众多旅游者将遗产视为旅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④互动式的遗产展示增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增加(2)收入增加(3)技术、媒体和互联网的影响(4)新型遗产景区景点的出现(5)遗产保护和申报的热潮国外研究趋势及现状•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遗产旅游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英国的遗产业被称为“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主要力量”(Marwell,S,1997)。•遗产旅游者Herber,D.T,1989PublieAttitudeSurveysResearehLtd,1986•海滨遗产PinderD.,2003•水下遗产Smith,HanoeD.,2003•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多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恢复、重建等方面理论MaikhuriR.K.;Nautiyal,S.:Rao,K.S.;Saxena,2001•技术D’Orazio,L.;Gentile,G.,2001•高新技术和手段Sutton,K.,Fahlni,W.,2001;Dif,K.,PepeC.,PeduzziJ.,LavedrineB.,ChahineC.2002;AngelidesM.,AngelidesM.C.,2000•目的地的种族歧视直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首先要尊重当地民族KarenM.Ruggiero,DonaldM.Taylorandwallacee,1996•“遗产地艺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遗产的保护”Michael5.5.,2000•在现有外文文献中,涉及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是从政府的角色与地位(Theroleofgovernmentinheritagetourism)的角度来探讨政府工作的影响(JonathanW.,1995)。•沿海地区文化遗产与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PeterHoward,DavidPinder,2003;DavidPinder,2003;FabianaCallegari,2003•提出了遗产是资产还是责任的命题XavierGreffe,2004通过对英国《旅游研究纪事》自1974一2003年近30年来发表的有关遗产旅游的52篇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国外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ANNALS中的相关文献直到1987年才开始出现。(2)研究仍然是以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为初始阶段的特点,但随后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研究分支迅速细分化,数量亦快速增长,成为国际旅游研究中的焦点之一。(3)研究涉及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开发,遗产旅游的价值,旅游开发中的遗产保护,遗产旅游的管理,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行为和体验,遗产旅游中的利益分析,真实性(Authenticity),遗产旅游的解说,遗产旅游与消费,遗产旅游的定义等诸多方面(4)无论是具体案例的分析,还是基础理论的探讨,都己有相当的深度。应该说,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局面研究趋势:随着遗产旅游研究的兴起,国外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同时,国际上己将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进行培育和促销。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1、遗产价值的研究•对大足石刻史料价值、龙门石窟音乐窟音乐文化的研究(陈明光,1994;邱林,1997);•对万里长城的审美价值、构筑体系、功能结构、地理意义的研究(杨辛,章启群,1996;黎风,顾巍,曹灿霞,1994;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1995);•对都江堰的艺术属性、历史地位的研究(王进军,1994;韩华,1994)•对清西陵、明显陵的十番乐谱本、曲牌、建筑艺术的研究与考证(张松岩,1997;祝建华,邓士祥,1999);•对孔庙的祭孔乐舞的考证(王昆,1997);•对泰山香客店的兴起、升沉、规模等诸多史实的探考(周郢,1999)•2、世界遗产地旅游影响及发展研究•刘秉升.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以及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和对策——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周种燕,黄远.水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研究•魏小安,张凌云.《共同的声音:世界旅游宣言》•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3、世界遗产保护与规划的研究•郑孝燮.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个性•陈淳,顾伊.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吴晓隽.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汪诚.山岳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应注意的问题4、对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研究•张朝枝,保继刚,徐红罡.旅游发展与遗产管理研究: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视角——兼遗产资源管理研究述评•何星亮.关于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若干问题•都志武等.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陆林,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以上几个研究方向将继续作为未来我国研究世界遗产旅游资源的趋势,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完善,以下几方面也将成为我国研究世界遗产的趋势:(1)遗产利用与环境研究;(2)遗产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3)遗产地旅行测量研究;(4)遗产地形象策略研究;(5)研究方法和内容的不断创新。遗产旅游者行为特征遗产旅游对遗产地的影响影响内容主要诱因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环境影响(土壤、生物、大气、水等多方面)交通、旅游者践踏、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游憩活动等(BuckleandPannell1990)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生物环境影响、土壤板结(Liddle1997)、水质量退化、空气污染等(Smith1998)经济影响(当地居民收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率等)门票收入、服务接待企业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外来企业介入等(AnnaL.200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社会文化服务提高地价抬高、常为临时性工作、低工资、由于外资及非本地投资引起经济对外部的依赖性和新殖民主义(MathiesonandWall,1982;Lea,1988;Pearce,1989)社会、文化影响(遗产认同、真实性与完整性化认同等多方面)遗产供给特征与游客需求的差异、文化保存与商业化发展的矛盾、主客关系变化加强种族与文化认同文化与种族歧视(KarenM.R.,1996)、真实性受到影响(AlisonJ.M,1999)遗产地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及其对策原因困境对策硬干预软干预旅游需求增加:旅游区域扩大,短期旅游者增多旅游供应较难增加,特殊产品(如遗产等)较难复制分区、规划、增加中心区的接待能力门票、奖励提前预订;差异化价格、税收,成立“超越地方的旅游权威机构”短期旅游者:增加交通拥挤成本,信息不对称文化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分区、可进入性调整,关闭部分城市中心区,基础设施政策,分散产品供应信息、价格差异政策,促进组织“新线路”信息不对称:产品质量下降(基本旅游产品与辅助旅游产品)有限的竞争,较弱的控制缺少同质文化机构(成的目的地、过渡的国家)许可证规则,加强法律,中心区域加强警察控制,解说中心与接待中心联合的文化管理系统,奖励、虚拟旅游、旅游e化质量下降:刺激转移,抑制对信誉敏感,国际关注,流行团队旅游区域——国际规划信誉政策、促销、旅游供应多元化、营销、复苏产品什么是世界遗产?•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
本文标题:遗产旅游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2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