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路甬祥理事长作主旨报告-引言:中国制造业的特征
1新形势、新挑战、新需求、新目标——由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强国在200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上的报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路甬祥2008年7月引言:中国制造业的特征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和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使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增长,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球制造中心正在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举世瞩目。然而,制造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能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领域还停留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低端,至今还没有成为制造强国。1.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造大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表12007年中美日GDP及制造业增加值对比单位:亿美元国别GDP制造业增加值美国138413.416157.8中国33762.210972.7日本50248.88793.5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备注:中国、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按照2006年占GDP的比重计算。换算汇率:7.304人民币元=1美元、111.7日元=1美元换算。2表22007年主要国家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国别出口总额制成品出口额占比(%)美国11625.3880.0日本7128.1092.3德国13288.4184.9中国12177.7694.8来源:联合国贸易统计。2.多种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钢产量占世界31%,水泥占世界47%,化肥占世界25%,化纤占世界57%,个人电脑占世界87%,移动电话占世界47%,DVD占世界78%,HDD占世界31%。3.装备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竞争力增强随着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一大批制造企业日益成长壮大,特色制造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与日俱增。例如:在国内电力市场强劲拉动下,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掌握了世界各种先进技术,并根据国内情况加以融合并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优势。煤电和水电机组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有的技术优于国外。发电设备的综合竞争力已经进入世界第二军团。4.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目前,我国制造业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许多领域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较弱,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少,跨国经营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少,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附加值低。2006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在40%以上,而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率只有26.2%。我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业附加值低的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表32006年中美日制造业增加值率单位:%国别制造业增加值率美国48.36中国26.2日本33.7来源:各国统计。35.高能耗、高排放的劣势明显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飞速地发展,同时制造业企业也付出了高能耗、高污染等代价。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能耗大、排放大的劣势十分明显。我国GDP相当于日本的67%,人均GDP相当于日本的6.5%,但是单位GDP能耗却相当于日本的近4倍,单位GDP排放量相当于日本的10倍。表42007年中日GDP、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对比国别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单位GDP吨标准煤中国33762.625557.9日本50248.8393282.0中国/日本67%6.5%3.95倍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备注:日本的单位GDP能耗为2006年。表52006年单位GDPCO2排放量国际比较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中国CO2排放量(亿吨)2843.5627单位GDPCO2排放量(吨/万美元)2.120.921.2210.21来源:CARMA(CarbonMonitoringforAction)。一、新形势、新挑战(一)节能减排形势严峻1.能源价格高企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威胁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造成威胁,带动一系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国制造业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表61998~2007年世界原油价格回顾年度年平均价格(美元/桶)199811.91199916.56200027.39200123.00200222.81200327.694200437.66200550.04200658.30200764.202008年5月130.74来源:美国伊利诺斯石油和汽油协会(IllinoisOil&GasAssociation)。2.正视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增强的潜在威胁200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0%,已进入能源预警期。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如果一个国家的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到或者超过50%,说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这将意味着:我国石油对外高依赖格局已经显现;我国的资源短缺矛盾日益暴露,未来资源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50%依存度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风险,50%的依存度的背后是我国石油消费和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的结果;现在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表71998~2007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及进口依存度对比年度年消费量(万吨)产量(万吨)净进口量(万吨)进口依存度(%)199817239.8115851.8113888.1199919604.8516219.85338517.0200018937.0016016.00292015.4200120400.0016000.00440021.5200223300.0016300.00700030.0200326722.0016983.00973936.4200431823.3017450.301437345.1200531785.2218142.221364342.9200634655.0018368.001628747.0200738800.0018665.701968050.0来源:环球能源网。3.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7年我国平均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依然较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将近0.7。而制造业5规模也相对较大的日本,2006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日本的7倍。在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日本采取科技兴国战略,减少对高耗能产业的依赖,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1962~1972年的平均1.14,一举下降至1972~1977年的0.41,2006年的0.1。表8我国历年GDP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年份能源消费比电力消费比国内生产总值比能源消费电力消费上年增长(%)上年增长(%)上年增长(%)弹性系数弹性系数19858.19.013.50.600.6719901.86.23.80.471.6319915.19.29.20.551.0019925.211.514.20.370.8119936.311.014.00.450.7919945.89.913.10.440.7619956.98.210.90.630.7519965.97.410.00.590.741997-0.84.89.30.521998-4.12.87.80.3619991.26.17.60.160.8020003.59.58.40.421.1320013.49.38.30.411.1220026.011.89.10.661.30200315.315.610.01.531.56200416.115.410.11.591.52200510.613.510.41.021.3020069.614.611.10.871.3220077.814.111.40.6841.236来源:国家统计局。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仅为世界总量的3%左右,多数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6平均水平的一半。“十一五”期间,我国计划万元GDP能耗下降20%,分解到每年的任务是4%,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难度很大。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下降3.14%和4.66%。我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比较理想的是,到2050年,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届时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化石能源消耗量同2005年相比增加不超过50%,先进可再生能源达到25%~30%,水电和核能达到20%~25%。(二)全球化分工地位与产业结构1.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结构优化,已经减少了对能源的依赖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足12%,日本不足18%。显然,石油价格高涨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美国制造业分三个档次:大企业主要生产飞机、汽车、计算机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小企业主要生产机械、电子零部件,也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美国生产的已为数不多,大部分早已转移到海外加工。2.我国产业结构的高能耗特点日趋突出表92007年我国钢铁、水泥产品产量及增长率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粗钢万吨48966.016.8钢材万吨56894.421.3水泥亿吨13.69.9氧化铝万吨1945.346.7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3.5%。6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4%。3.我国低附加值的产品结构7我国出口额最多的产品大类——机电产品,其近5000个海关税目中,出口单价高于进口单价的产品税目,仅占11%,其中专用设备不到6%。8几种机电产品2006年的进出口单价对比进口单价(美元/台)出口单价(美元/台)数控机床1333004500不间断电源605.7838.184.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当中国成为彩电、微波炉等产品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时候,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生产“中国制造”的技术和装备时,发现更多的却是“本国躯壳、外国脑袋”与“中国制造、外国设备”。作为世界纺织大国,我国纺织机械的70%来自于进口:高端的机床75%依赖进口,高速胶印机75%依赖进口。我国的计算机生产正跻身世界前列,但我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85%的却被进口产品占领;我国“光谷”的建设正如火如荼,但我国光纤制造装备却100%依赖进口……我国工业品制造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相差甚远。显然,中国仅仅是“制成品出口大国”,而且是“低附加值的制成品出口大国”。(三)信息化带来制造过程和制造业的革命信息与网络技术引起了产品、制造过程和制造业的革命。1958年世界上第一块硅集成电路(IC)问世,揭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硅”时代的序幕。近半个世纪以来IC技术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并对制造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传统的产品结构、生产观念、生产组织、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分工明确的、集中的、顺序的、以物质的生产、存储为主的物质制造观转变为目前协同的、分散的、并行的、以信息的产生、处理为主导的信息制造观。信息这一要素正迅速成为现代制造系统的主导因素,并对制造业产生根本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制造业也是信息产业,它加工、处理信息,将制造信息录制、物化在原材料和毛坯上,使之转化为产品。现代制造业,尤其对于高科技、深加工企业,其主要投入已不再是材料和能源,而是信息和知识;其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实际上也是某种形式的信息,即产品信息和制造信息。未来的产品是基于机械电子一体化的信息和智能产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将贯穿整个制造业。当前,电子商务、电子企业、电子制造、电子自动化、网上服务、网上技术支持、基于网络的先进制造等,使得制造过程日益全球化。今天
本文标题:路甬祥理事长作主旨报告-引言:中国制造业的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0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