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区别•后印象派的三巨匠:梵高、高更、塞尚。•塞尚为何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后印象派的影响•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巴齐约等.他们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后印象派,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像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代表人物:文森特·梵高、塞尚、高更。表现手法: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后印象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他们强调抒发画家的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受再创造,表现“主观化的客观”。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后印象派的三位巨匠:•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1906•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形成等有较大促进作用。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凡高追求线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装饰性,这直接启发了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高更则专注于艺术表现的原始性和象征性,给予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以重要影响。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Vincent简介及年表•1853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长子,•有2个弟弟2个妹妹,父亲是牧师。•18571月5日,凡·高一生的知已、他的弟弟提奥诞生。•17岁,进古皮尔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1872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18735月,文森特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女儿厄休拉·洛耶,但求婚失败,6月,提奥进入古皮尔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23岁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后到英国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24岁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25岁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26岁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27岁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住在矿工家,开始绘画的道路;提奥给予经济支持。•28岁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29岁跟表姊夫学画;收留并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西恩同居•33岁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画板色调明亮起来。•34岁去巴黎,与提奥同住接触到其他印象派画家•35岁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由于提奥的帮助,凡·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36岁,提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凡·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在巴黎见到蒙克。•37岁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接触到更多的印象主义画家,但很快就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而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与高更共同生活在一起,这时期凡·高心情愉悦,艺术创造力旺盛,画了不少光明、灿烂的作品。《向日葵》(右图)便是这阶段的作品之一,也是凡·高最著名、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是凡·高最喜欢描绘的对象,在他眼里,向日葵已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有着金黄色彩的太阳之花,是热情、光明和生命的象征。他以丰富多变的黄色,奔放的笔触,刻画了一丛插在陶罐中的向日葵。在含有蓝色的白色背景的衬托下,向日葵就像一团团生命幻化的火焰,绚丽灿烂,向人们展示着它那蓬勃的生命力。凡·高说:“这是爱的最强光”。凡·高受到日本浮士绘版画的影响,画中形象几乎没有明暗变化和立体感,但画面单纯明快,极富装饰趣味。那厚重的颜色、铿锵的线条、浮雕似的笔触不但丰富了视觉感受,而且展现出凡·高热爱生命的激情、顽强的意志和狂热的个性。这幅画是凡·高内心情感世界的写照,更是一曲高亢的生命赞歌。•《向日葵》在1989年伦敦的佳士德拍卖会上卖出美金3989万(台币12亿7500万)•1888年高更与凡·高吵架,致使凡·高精神病发作,恍惚中割去半只耳朵,后住入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星夜》是凡·高生命后期的作品,他以奔放的类似旋风般的条状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光和星星。夜幕下,道路旁的柏树犹如黑色的火焰,狂放卷曲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在蓝色和黄色交错的漩涡之中,天空仿佛是一条滚滚向前的湍急的河流,使人感到不安、悸动。这是凡·高那躁动不安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其中也包含着画家身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非理性的成分。•凡·高不看重绘画的真实感,尽力表现内心的激情,他的画没有故作惊人之举,也没有深奥的道理,只是用一种单纯的艺术语言,抒发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受印象主义和日本浮世绘的启发,他努力寻找新的绘画语言,力图用色彩揭示精神,用笔触线条传递情感的冲动。•梵高强调主观感受和炽热的情绪的表达,善于使用高纯度的颜色,作品色彩强烈,形象夸张,笔触清楚流动,极富个性,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透过凡·高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创作时的激情和紧张,在他的笔下一切都不停地运动着,充满了生命的张力。这些特点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凡梵高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身心疲乏,因此晚上经常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咖啡馆,用酒或咖啡来提神解乏。那里灯火的颜色和室内陈设的红、黄色,像白天的阳光那样明亮,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曾说过:“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间咖啡馆》•这幅画是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色的墙壁与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黄色的地板呈纵向深远的透视,以难以阻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红色的墙壁背景以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而天花板的颜色令人窒息。他说“我画《夜间咖啡馆》是想表现一种想法,即所谓的咖啡馆就是让人沉沦、发狂和犯罪的场所”。•凡·高因生活中屡遭挫折,饱受磨难,加之长期超负荷的绘画劳作,最终导致精神病发作而自杀身亡,年仅37岁。在短促的一生中,凡·高用他全部的生命和火一般高亢的热情创造了一系列的艺术杰作,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这一切也最终使他成为名扬世界,誉满全球的艺术大师。《夜间咖啡馆》•《夜间咖啡馆》1997年5月在纽约的佳士得拍卖会上卖出美金1030万(台币3亿2960万)。•凡·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不论是静物《向日葵》、人物自画像《割了耳朵的凡高》、室内画《夜间咖啡馆》,还是风景画《星夜》,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这位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身价倍增的艺术家,在他短短37年的人生旅途中,也只有10年的艺术生涯,但他却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他的艺术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影响极大•凡高——这个名字让你想起什么?金色的向日葵、燃烧般的丝柏、风吹过的麦田、夜幕中的咖啡厅,灿烂迷人的星光……,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温暖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般的画面,都是凡高孤独内心底层最深的呐喊。正如他所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凡-高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高更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年轻时当过水手,后进入一家证券交易所工作,业余学画。35岁那年离开金融界做了一名职业画家,从此,失去富足的生活,踏上了一条无限孤独与苦难的艺术道路。•高更厌倦工业文明社会,一心向往原始自然的生活,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十分反感。他希望在原始民族、东方艺术和黑人艺术中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创造出既原始神秘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43岁那年,高更厌恶了巴黎的都市生活,前往法国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塔希提岛,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生活在一起。这时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阶段。•他画了许多反映当地原始人生活的作品,但由于当时美术界对他画风的不理解,再加上生活和家庭的不幸,高更愤世嫉俗,决定自杀,被人解救后画了著名的哲理性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这是一幅以异教徒和土著人的生活为题材的宗教画,同时也是高更以最大的热情完成的哲理性作品。画面是宗教意境和现实的组合,画中所表现的形象都是一种综合的暗示。作品描绘了一片热带丛林,画面中央有一个塔西堤人正在采摘野果,右侧是几个祈神的半裸体妇女,画面左边画有小女孩、青年妇女和老年妇女的形象,后面是一尊神秘的神像,地面上有各种动物形象。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原始的神性,似乎在向人们展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也似乎暗示生命的奥秘与难以理解的生和死的哲理。这幅作品实际上是高更极度苦闷的内心世界的反映。全画色彩斑斓绚丽,没有透视感,色彩和形体都呈现为装饰化的平面,人物形象单纯,充分体现了高更那具有原始意味的装饰性画风。《手捧果物的女人》•在塔希提岛上,高更还画了表现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手捧果物的女人》描绘的是塔希提岛上的妇女劳动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场景。两个半裸体的年轻女子站在一片浓密的树荫下,一人手捧盛满果子的盘子,另一个手捧鲜花,形象端庄,展现了塔希提少女那健康壮实、充满蓬勃生机的躯体。画面用大面积平涂手法表现,人物棕红的肤色、鲜红的果子与黑色的短裙、苹果绿的披肩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背景是暗绿色的树荫和充满阳光的橙色天空,既表现了原始的热带风光,又协调了前景的色彩对比。•高更没有写实地描绘他所见到景象,而是融合了自己的感受以稚拙的笔法,平面化的装饰手法和强烈的主观色彩,描画了带着原始味道的异国风情,画面洋溢着一种生动、明朗、单纯的“原始之美”。那单纯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用笔以及东方风格的装饰性,使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高更的绘画最初受印象主义影响,不久他放弃了印象主义的写实画法,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响亮的色彩和装饰性风格。他的艺术活动反映了当时欧洲艺术回归原始,追求表现生命本源,追求粗犷、奇异的倾向,在许多方面与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思潮是一致的。高更的艺术对20世纪西方美术中的
本文标题:后印象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7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