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 二 章散剂和颗粒剂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历年所占分数:2-3分]·内容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二散剂和颗粒剂(一)粉体学粉体的性质与应用(1)粉体粒子大小、粒度分布及测定方法(2)粉体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密度、流动性、吸湿性、润湿性(3)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二)散剂1.散剂的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2.散剂的制备(1)物料前处理(2)粉碎、筛分、混合的目的意义、方法3.散剂的质量检查与散剂的吸湿性及实例(1)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2)散剂的吸湿性及防范措施(3)散剂的处方分析、制备工艺及操作要点(三)颗粒剂1.颗粒剂的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2.颗粒剂的制备制备工艺3.颗粒剂质量检查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001:针对本讲义提问]·考点摘要第一节粉体学简介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一、粉体的性质粉体最基本的性质: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1、粒子大小影响粉体: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影响药物:溶出、吸收等粒子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②等价径:粉体粒子外接圆的直径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④有效径: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⑤筛分径[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2、粒径分布(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①显微镜法:测定0.5~100μm级粒径②电感应法(如库尔特计数法):用于测定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的粒径分布。③沉降法: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④筛分法:常用测定范围在45μm以上[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3、粉体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固体吸附能力的一种量度。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包括由裂缝和孔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接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气体吸附法和气体透过法,后者只能测外比表面积4、粉体的孔隙率孔隙率是粉体中总空隙所占有的比率。总空隙包括粉体内孔隙和粉体间空隙。[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5、粉体的密度[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6、粉体的流动性(1)评价参数:休止角和流速应用:流速大、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2)休止角是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夹角。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α越小,表明粉体的流动性越好,α≤40°,流动性满足生产的需要。α>40°,流动性不好。α>45°,流动性差。粉体吸湿后,α↑;细粉率高,α↑。(3)改善粉体流动性的措施①通过制粒,减少粒子间的接触,降低粒子间的吸着力②加入粗粉可改善粉体的流动性③改进粒子的表面及形状(球形的流动性好于支状或是针状)④适当干燥可改善粉体的流动性⑤在粉体中加入助流剂可改善粉体的流动性[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7、粉体的吸湿性吸湿性:粉体置于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中,吸附水分,出现流动性降低或成团块的现象①水溶性药物粉末的吸湿水溶性药物粉末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吸湿量较小,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H)1-尿素2-枸橼酸3-酒石酸4-对氨基水杨酸钠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CRH越小,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混合水溶性药物临界相对湿度约等于各水溶性药物临界相对湿度的乘积CRHAB≈CRHA×CRHB。[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②水不溶性药物的吸湿水不溶性药物吸湿没有临界点,混合水不溶性药物吸湿性具有加和性1-合成硅酸铝2-淀粉3-硅酸镁4-天然硅酸铝5-氧化镁6-白陶土7-滑石8、粉体的润湿性固体的润湿性由接触角表示。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二节散剂一、散剂的概念和分类概念: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类:1、组成药味多少来分类,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来分类,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二、散剂的特点1、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有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工艺简单,剂量易控,便于婴幼儿服4、贮运、携带比较方便[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1:针对本讲义提问]三、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1、粉碎(1)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2)方法:①闭塞粉碎与自由粉碎:a闭塞粉碎:已达到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b自由粉碎:已达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②开路粉碎与循环粉碎:a开路粉碎:连续把粉碎物料供给粉碎机的同时不断地从粉碎机中把已粉碎的细物料取出的操作b循环粉碎:经粉碎机粉碎的物料通过筛子或分级设备使粗颗粒重新返回到粉碎机反复粉碎的操作[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2:针对本讲义提问]③干法粉碎与湿法粉碎湿法粉碎:避免操作时粉尘飞扬,减轻某些有毒药物或刺激性药物对人体的危害④低温粉碎:固体石蜡粉碎过程中加入干冰⑤混合粉碎:(3)粉碎设备①球磨机:既可进行干法粉碎也可进行湿法粉碎;既可粉碎毒剧药品、贵重药品、吸湿性或刺激性强的药品,也可对易氧化药品在充入惰性气体条件下进行粉碎,还可以在无菌条件下粉碎眼用、注射用药物。[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3:针对本讲义提问]②冲击式粉碎机——具有“万能粉碎机”之称③气流式粉碎机——高压气体喷射使药物的颗粒之间及颗粒与器壁之间产生碰撞力,而具有“微粉机”之称,有汤姆逊冷却效应,粉碎与筛分同时进行,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的粉碎④胶体磨——为湿法粉碎机,物料在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缝隙受剪切力的作用,用于混悬剂与乳剂等分散系的粉碎⑤滚压粉碎机——常用于半固体分散系的粉碎,如软膏剂、栓剂等基质中物料的粉碎等[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4:针对本讲义提问]2、筛分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1)筛的规格:药典标准筛1—9号(内孔径由大到小)工业筛10—200目(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中国药典》所用的药筛与目号的关系:一号筛--10目二号筛--24目三号筛--50目四号筛一65目五号筛一80目六号筛--100目七号筛--120目八号筛--150目九号筛--200目A.50目B.80目C.100目D.120目E.200目1.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五号筛相当于工业筛2.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九号筛相当于工业筛3.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六号筛相当于工业筛[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5:针对本讲义提问]②中国药典规定固体粉末的等级背记技巧:粗中不超过,细粉不少于;先过一二四;再过五六八。A.最粗粉B.粗粉C.中粉D.细粉E.极细粉1.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2.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3.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6:针对本讲义提问]3、混合①组分的比例:组分比例相差过大时,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②组分的密度:若密度差异较大时,应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③形成低共熔混合物: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水合氯醛、萨罗(水杨酸苄酯)、樟脑、冰片、麝香草酚等,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时极易润湿、液化其程度与混合物的组成比和温度密切相关[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7:针对本讲义提问]例题关于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的陈述,正确的是:A低共熔现象是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B低共熔现象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及比例量有关C低共熔药物混合时全都迅速产生低共熔现象D薄荷脑与樟脑混合时能产生低共熔现象E若低共熔物药效增强则可直接用共熔法混合④组分的吸附性先将量大且不易吸附的药粉或辅料垫底,饱和乳钵⑤组分的带电性可加入抗静电剂克服⑥含液体组分用固体组分或吸收剂吸收该液体,至不显湿润为止,常用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等[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8:针对本讲义提问]4、分剂量分剂量的方法: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5、质量检查①粒度:局部用散剂,取供试品10g,置7号筛,按药典单分散法操作,通过7号筛的粉末应不低于95%②干燥失重: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0﹪③外观④装量差异6、散剂的吸湿性及防范措施重点在于防潮,密闭贮藏、密闭包装测定CRH的意义:值越大,越不易吸湿;生产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的CRH值以下;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7、举例①冰硼散——朱砂,水飞法可获极细粉②痱子粉——麝香草酚、薄荷和樟脑研磨形成低共熔物——先混合③倍散——剂量0.1~0.O1g可配成10倍散(即9份稀释剂与1份药物均匀混合的散剂),0.01~0.001g配成100倍散,0.001g以下应配成1000倍散0.00059——1000倍散[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209:针对本讲义提问]第三节颗粒剂1、颗粒剂的概念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2、颗粒剂的分类可溶性、混悬型、泡腾型、肠溶型、缓释型、控释型3、颗粒剂的特点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吞服,也可冲水饮用,药效较快4、颗粒剂的制备制软材→制湿颗粒→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装袋5、颗粒剂的质量检查①外观颗粒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②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15%③干燥失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④溶化性可溶型颗粒剂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可溶性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但不得有异物泡腾型颗粒剂:取单剂量包装3袋,放置200ml烧杯中,水温15—25℃,应立即产生CO2气体,并呈泡腾状,5min内全部溶解⑤装量差异[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301:针对本讲义提问]最佳选择题题1.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小者先放人混合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大者C.含低共熔组分时,应避免共熔D.组分有带电性,可加入抗静电剂克服E.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302:针对本讲义提问]2.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A.等量递加法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E.搅拌[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303:针对本讲义提问]3.颗粒剂质量检查不包括A.干燥失重B.粒度C.溶化性D.热原检查E.装量差异[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304:针对本讲义提问]4.对散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比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B.便于小儿服用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D.外用覆盖面大,但不具保护、收敛作用E.贮存、运输、携带方便[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305:针对本讲义提问]5.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和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A.堆密度B.粒密度C.真密度D.高压密度E.空密度[讲义编号NODE70002000020100000306:针对本讲
本文标题:第 二 章散剂和颗粒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6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