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金属和金属性质 人教版
学而思网校(2011广州)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丙>丁>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解析:甲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其金属活动性最弱,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成的容器盛放,说明丙不能将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丁的活动性较丙强,丁盐的溶液不能和乙制容器盛放,说明乙能将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乙的活动性较丁强,所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乙>丁>丙>甲。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此类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抓住金属与氧气或酸反应,可以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其活动性,反应越剧烈,活动性越强;与可溶性金属盐溶液反应,也可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能发生转换反应,则比盐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更强,不能反应,则比盐溶液中的金属活动性更弱。例2(2012·成都)为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由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有强到弱的顺序是()A.ACBB.ABCC.CABD.BCA解析:比较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A插入B的盐溶液中,可以析出B,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大于B,将C插入B的盐溶液中,没有B析出,说明C的金属活动性小于B,综上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C。答案:B【规律方法总结】此类试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做此类试题时,只要弄清楚活动性强的金属学而思网校可以把活动性差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就可以了。例3(2011·日照)下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甲、乙、戊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为:乙>甲>戊B.丙中的铁钉不生锈C.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D.丁中铁钉生锈最严重解析: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对此可知,乙中不断有氧气通入,甲中只有水和空气,戊中没有空气,铁钉不会生锈,故试管中铁钉生锈的快慢顺序为>甲>戊;丁中试管内只有水和少量溶于水的氧气,没有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铁钉生锈速率慢或不生锈。故答案为D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熟记铁生锈条件,正确对比分析实验条件。中考真题分析1.(2011·鸡西)把金属X放入Cu(NO3)2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Mg(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Mg、X、CuB.X、Mg、CuC.Mg、Cu、XD.Cu、X、Mg分析:金属X放入Cu(NO3)2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X的活动性比Cu强;放入Mg(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X的活动性比Mg弱。故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X、Cu。答案:A2.(2011·天津)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ZYB.XYZC.YZXD.ZYX学而思网校分析: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比Z的强。故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XYZ。答案:B3.(2012.佛山)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分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实验①、②通过对比就可以得出在铁生锈的过程中,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答案:A4.(2011·广州)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分析:三次实验都取等质量的锌粒,所用盐酸的体积也一样,但实验①、②都在常温下,实验③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所以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和②所用盐酸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对比这两个实验可知盐酸浓度对反应速的影响,实验②和③温度不同,盐酸浓度也不同,学而思网校对比得不出正确结果。答案:A过关检测两年中考1.(2012.怀化)(1)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1.(1)铁、铜、金(2)金属材料3CO+Fe2O3高温2Fe+3CO2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其它金属解析:根据金属的表面现象,铁器锈迹斑斑,残存很少,铜镜表面有铜锈,“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说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金。生铁和钢都属于金属材料,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使铁与空气或是水隔绝,因此,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油漆,在铁制品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等等。2.(2010.桂林)小红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C.比较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解析:铁钉生锈时会消耗U形管中氧气,故装置I的铁钉一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装置I、II中的铁钉都被腐蚀;食盐水和盐酸能加快铁生锈的速度,时间为一周,故铁钉一侧的液面,装置II比装置I的基本相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装置III中的铁钉几乎没有被腐蚀。答案:C学而思网校(2011·娄底)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C>BB.C>A>BC.C>B>AD.A>B>C4.(2011·广安)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Mn、Ni、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A.MnCuNiB.NiMnCuC.CuNiMnD.MnNiCu4.C解析: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则镍的活动性比锰弱;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则镍的活动性比铜强。故由弱至强排列为CuNiMn。5.(2011·攀枝花)小强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某种金属X、Al、Cu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AlXCu现象开始时几乎无气泡产生产生气泡速度慢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速度快产生气泡速度慢无气泡产生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时,铝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表面始终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金属X的活动性比铁弱,且金属X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XCl2。向只含有XCl2、CuCl2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学而思网校(2010哈尔滨)世博同学在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并由此得出了正确结论。(1)请指出上述实验操作中的错误;(2)写出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1)胶头滴管都倾斜伸入试管中(2)Cu+2AgNO3=Cu(NO3)2+2Ag解析:甲乙两个实验中胶头滴管的使用都不规范,胶头滴管应该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实验乙中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铜和银。一年模拟7.(2012济南天桥区水平调查考试)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7.A解析:将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盐溶液中,能将其置换出来,则活动性比另一种金属的强,不能置换出来,则说明其活动性比另一种金属的弱.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相同条件下,金属与同种一样的物质反应,反应越剧烈,活动性越强.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速度明显比丙的快,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强.8.(2012南京市鼓楼区一模化学试卷)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c>b>aB.b>a>cC.a>c>bD.b>c>a[学而思网校解析:相同条件下,金属与同种一样的物质反应,反应越剧烈,活动性越强。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b的活动性最强;将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盐溶液中,能将其置换出来,则活动性比另一种金属的强,不能置换出来,则说明其活动性比另一种金属的弱。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说明a比c强。第二类开放型实验大题典例剖析例1(2011滨州)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回答:(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2)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的质量。分析:加入过量锌粉是把废液中的Cu2+和Fe2+全部置换出来;锌能与铜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反应;再加入稀硫酸如有气泡产生,说明酸不足,如不产生气泡,说明酸过量;由于加入锌生成硫酸锌,使硫酸锌的质量增加,要计算硫酸铜质量,必须知道铜的质量。答案:(1)将废液中的Cu2+和Fe2+全部置换出来(2)Zn+CuSO4=ZnSO4+Cu(或Fe+CuSO4===Cu+FeSO4)(3)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4)>固体D(或铜)【规律方法总结】本题以废液中回收有关金属和盐为载体,考查金属的活动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检验试剂是否过量等相关知识及理解应用能力,掌握金属与酸、盐反应是解题的关键。例2(2011•大连)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
本文标题: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金属和金属性质 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8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