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选修)(3)辛亥革命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高考考点: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民主革命的先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概述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这是由两半社会性质决定的。以五四运动为界,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名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革命性质社会性质领导阶级民众动员指导思想前途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未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近代中国史总体概述: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时间范围:1840年~1919年,共近80年二、基本线索:封建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甲午战争到武昌起义前)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上:丧失大量的领土主权,列强控制内政外交,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经济上: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政治上:为了适应形式,不得不采取某些非封建的措施,比如在经济、教育制度等方面。经济上: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出现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形成因素外国侵略(重要)自身发展【阶段特征】一、政治:⒈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⒉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二、经济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⒋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三、思想⒈开始向西方学习;⒉民主思想逐步产生。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线索(1840年——1919年)侵略史——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华战争反抗史——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探索史——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侵华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深化•侵略史: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帝国。在外国侵略的打击下,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变化: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上:西方资本主义凭借其船坚炮利,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攫取侵略权益。•政治上: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获得诸多的政治特权,谋取侵略利益。•经济上:掠夺大量的财富,促使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二)、中国社会的变化•1、经济上:1)、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但在很长的时间内仍占统治地位。2)、新的经济因素开始出现并发展,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历程。外资企业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3)、在列强的侵略搜刮下,中国经济凋敝。但是客观上促进近代经济发展。4)、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东南沿海、长江等各通商口岸附近,自然经济解体最为严重,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也最早,发展最快;且以轻工业为主。二、反抗史1.鸦片战争期间:禁烟运动,部分爱国官兵抗击侵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人民同部分爱国清军抵抗英军;清军在大沽抵抗英法联军。3.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与洋枪队抗争。4.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杀敌。5.1895年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义和团在廊坊、天津、北京等地抗击侵略者,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九江、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8.抗日战争期间:卢沟桥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9.解放战争期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与民主而进行的斗争;经过三年的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美蒋反动统治。三、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地主阶级(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未付诸实践。(2)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最终因没有改变封建统治而失败。(3)1901年,清政府为应对严重的国内危机实行“新政”,“新政”的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和奖励实业等。(4)1906年,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后来骗局暴露,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2.农民阶级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后期的《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3.资产阶级(1)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派提出建立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张,但都没有付诸实践。(2)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①背景: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③主张:实行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走资本主义道路。④评价: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⑤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①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代表: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③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评价: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启示:辛亥革命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新文化运动①背景: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等。③主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评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它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⑤启示: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关键信息]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以军事、政治、经济等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这些活动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也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源。2.面对外来侵略,爱国官兵、各阶层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虽然大多数以失败告终,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3.近代前期各阶层人民为“独立”、“富强”这一目标进行了艰难的探索,“西学东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明考点·知考情]1.结合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的理念,考查对西方列强侵华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既要看到其主观的掠夺性,又要看到其客观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主导方面的影响是阻碍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这将是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对于辛亥革命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上,高考试题往往将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起来考查,要求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里程碑地位的含义,比如,2010年江苏卷22题考查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影响,综合性很强。3.从综合的角度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中国近代的革命阶级,都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高考试题比较重视对三者革命性的比较,要求考生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4.考查各阶级、阶层政治主张与实践的比较,中西政治民主化内容的比较。5.考查形式呈现多样化,但选取新材料,设置新情景以及体现学科内综合将可能是今后命题的突出特点。1.探索具有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其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看到了西方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学立宪到学共和(即所谓的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4.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例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而早期维新派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质变。5.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反封建与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是以反侵略为主,而且是直接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反帝与反封建的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1.(2011•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D(新课标)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一)鸦片战争解析:本题以福建历史名人的奏稿文字入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思想。本题命制较好体现地方史特色,这也是福建自主命题三年来的亮点之一。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A、B两项只从材料侧面反映了问题,属于鸦片带来的危害,但不是题干强调的“最大危害”,排除;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与材料中的“何妨损上而益下”相违背,排除;故选D项。(二)太平天国运动•(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8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