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10月中心组专题学习材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六项原则”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文明形态的演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党的宗旨责任、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视野,以宽广的历史纵深感、厚重的民族责任感、高度的现实紧迫感和强烈的世界意识,推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党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政治责任,提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提出我们的人民期待“更优美的环境”,“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内容,提出中国将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正是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推动全国人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最根本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人与自然关系由恐惧崇拜到利用征服再到破坏性利用,转而走向和谐共生的崭新文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关系认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邃洞见,不仅强调我们决不能重走人类历史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而且科学概括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即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六项原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世界携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共赢全球观。“六项原则”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核,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二、把握“三期叠加”的特点和机遇,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持续好转发展到根本好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的理解把握上。要科学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大创新、时代意义和精神实质,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等的重要内容。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放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既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艰苦工作,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出现了持续好转的喜人局面;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并不稳固,仍然需要紧紧抓住“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三期叠加”的特点和机遇,咬紧牙关,爬坡过坎,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到2035年实现根本好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放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上。“牵牛要牵牛鼻子”。生态文明建设点多面广,当前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下大力气围绕突出环境问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要通过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标志性战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贯彻执行。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落脚到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上。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既能够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构建起适合新时代特点和规律的生态文明体系。重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灵魂、物质基础、责任使命、制度保障和底线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的着力点,放在构建社会协同机制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能增进全民福祉,也需要全社会积极投身其中,成为践行者、推动者。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的积极参与。我们既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责任,又要运用法律、环境经济政策等手段,调动其他社会主体的积极性,落实相应责任,共同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体上看,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加大力度。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指出,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如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5个关系。第一,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要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第二,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第三,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要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结合实施情况及国内外发展环境新变化,组织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要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分步推进。第四,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第五,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习近平强调,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力量,强化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把工作抓实抓好,为实施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而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4年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坚持立足于防,又有效处置风险;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塑造是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维护,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科学统筹,始终把国家安全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防控重大风险、加强法治保障、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工作。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实施更为有力的统领和协调。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发挥好统筹国家安全事务的作用,抓好国家安全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完善国家安全工作机制,着力在提高把握全局、谋划发展的战略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驾驭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要加强国家安全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国家安全部门和各级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建设一支忠诚可靠的国家安全队伍。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全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决定》。全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视察指导工作,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在新时
本文标题:10月中心组专题学习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1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