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
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系统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先导性、集成性、迅捷性、高效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一、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总体上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历史阶段。在生产方式上主要表现在以小农经济为主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生产的转变,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等特有的国情,许多简单的经济问题往往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导致这一过渡阶段将十分漫长。因此,信息化要面对我国农业种类多、地域广、用户层次多、需求分散等具体问题,切实解决农户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1、“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首先,信息技术要发挥先导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最关心的是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就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对于农业这种生产特点,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其它行业。而实际上,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面向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由此产生的浪费也十分惊人。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可辅助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其次,信息技术要指导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农艺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等,随时随地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第三,信息技术要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进入流通领域,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增产不增收”、“卖难”现象一直存在,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因此,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对实现产销对接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2、“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小城镇信息化管理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系统、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3、“乡风文明”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因此,开展“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二、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控股的专门从事农业与农村信息技术产品研发、销售、系统集成和服务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同年8月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守信企业”,2004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了软件企业认证和软件产品认证,并获北京市“百万家庭上网工程”贡献企业称号,为我国的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司以“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市场项目60余项,取得了包括电子农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水务和信息服务等5大系列的重要成果,共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星火项目计划证书等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56项,产品及服务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已逐步成长为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企业。1、电子农务以农业智能系统开发平台(PAID)为核心的系列化开发工具,可方便快捷地开发出种植、养殖和加工等领域的实用型农业专家系统(AES),对缩短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该平台在全国29个省市推广应用,共计开发出了各类农业专家系统20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AES)具有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功能,包括品种选择、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化控、饲料配方、疫病诊断和防治等,用户称之为身边“不走的专家”,为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农务通系列产品——农用掌上电脑(AHPC)和掌中宝(APDA),可在农业生产现场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咨询、诊断和专家决策等服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便于携带、存储量大等优点,深受基层干部和技术服务人员的欢迎;农田地理信息系统(AGIS)以农作物管理为核心,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农业专家系统(AES)有机结合,可形象直观地为基层政府、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作物布局、农艺作业等决策服务,并能提供方案评估和效益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溯源系统实现从生产、库存、质检、销售的不同角度,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产地环境(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信息、农户信息、生产过程信息(育苗、定值、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及包装信息(质量检测、分级、包装)等数据进行全程管理。系统以符合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UCC规范的编码标准为基础,采用全球通用的128编码,用户可通过电话、网站、短信等方式实现追溯,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全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农村水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环境管理、防汛抢险管理、旱情信息服务、水利工程管理、防汛及水资源分中心等系统,在完善信息标准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领域模型研究及其在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对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水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水务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电子政务基层电子政务系统(eGov.)包括村级电子政务(eGov.V)和乡镇电子政务(eGov.T)两个部分。村级电子政务(eGov.V)主要由组织机构、网上办公、村务公开和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可实现对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业务的组织和管理;乡镇电子政务(eGov.T)由内网、外网和专网组成,主要包括信息发布、网上报表管理、登记申报及审批业务办理、招商引资管理、采购招标管理、虚拟社区服务、信访投诉、投票表决、统计和问卷调查、自动限时上报、自动邮件回复等功能。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供了丰富的流程定制工具,可以迅速搭建起面向具体业务的办公环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办公事务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等,真正实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无纸化、远程办公的新理念。3、电子商务农业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AEM)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核心,包括生产计划、销售、采购、仓储、物流配送、客户关系等管理模块,本系统将农业企业购销存与物流配送业务有机集成,充分考虑了农业企业的业务特征和流程。系统实践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协同商务”的概念,将企业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综合管理,为企业内部管理和高层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农产品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对指导大群体分散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减少和防止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农产品市场交易系统(e-Market)采用B2B方式,建立了城乡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包括市场信息采集及发布、市场信息智能分析、农产品电子议价、智能交易联络等功能,对加强农商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解决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4、信息服务将计算机网、电信网、广电网等多种通讯渠道融为一体的“多网合一”现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Co-webs),以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为核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采用计算机、机顶盒、固定电话、手机等多种上网终端,充分发挥了不同通信渠道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农村信息服务传播途径单一,效率低下,用户面窄等问题,有效解决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农技110呼叫中心系统(Agri-CC)采用业界稳定性高的模拟语音卡和TTS技术,产品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特点,包括系统主流程、交互语音服务定制系统(IVRMaker)、人工坐席和系统维护等部分,有效实现了互动式语音应答(IVR)、文本转语音、可视化定制、呼入转接、录音放音等功能,是区域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的模式之一。农村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地面宽带网和卫星传输网为载体,用户采用多媒体数字接收终端(MDT)、多媒体数字播放终端(MASP--农教通)等手段,实时收看或离线播放多媒体教育课件,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储藏加工、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生活百科等内容的技术培训,实现科技进村入户。通过建立区域化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为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供了有效途径。点评: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行政管理和农民生活等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先导性、集成性、迅捷性、高效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2010-1-26作者:朱凡编辑:李军伟点击进入论坛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投资组建的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农村信息技术产品研发、销售、系统集成和服务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确立以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目的,以农业生产、政府、科研教育、农业企业、农民为服务对象,针对目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充分利
本文标题:新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