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你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涿鹿中学朱文斌一、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1、封建经济继续发展;2、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并形成农业专业生产区域;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经济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基础;5、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二、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7、前代基础6、人民的辛勤劳动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但为什么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乃至出现了如康乾盛世的局面?3、经济政策: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更名田地丁银)4、高产农作物品种的引入5、生产工具的革新与技术提高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明:①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②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③“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内容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表明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驰。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赋役合为一,简化了赋役手续,农民的负担相对减轻。赋役合并纳银代役赋役征银特点及影响总之,这些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虽然由于大地主的阻挠反对,一条鞭法实行不久便废除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清:1、更名田内容(略)(1669年、康熙帝)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争取汉族农民的支持鼓励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经济目的实质是一定程度承认农民战争的革命成果作用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一定程度缓和清前期尖锐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2、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1723年,雍正帝)(2)意义:积极———人头税废除,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消极————刺激人口急剧增长,造成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1)内容:雍正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3、摊丁入亩(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固定丁数)永乐四千五百万清初三千万乾隆一亿四千万道光四亿一千万摊丁入亩的意义摊丁入亩将固定的丁银全数摊入地亩,并随之取消了人丁税,使历来实行的二元税制度变成单一的土地税制。这一变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摊丁入亩后,封建国家基本放弃对无地农民的直接控制,农民获得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迁徙或改业都不再受严格的户籍限制了。其所产生的结果,首先是人口的区域间流动加快,促进了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开发。其次,破产农民从农村中游离出来,进入城镇和矿山,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工,也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准备了条件。摊丁入亩,使人口统计摆脱了同赋役制度的联系,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基本上被废除,民众不再有添丁加税之虑,也不必因躲避丁税而逃匿,这有利于人口的统计和人口的增长。【扩展】比较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收取银两,即货币地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②都以土地为主要的收税依据,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松弛。③都因商品经济发展使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不足,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④都增加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不同点:①明朝的改革失败了,清朝的改革成功了。②明朝的人丁数和税额不固定,清朝是固定的。③明朝发生在王朝中期,清朝发生在王朝初建时期。④明朝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清朝完全按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详解】明清时期封建赋税制度的变化引起明清赋税制度变化的因素:从政治方面看,封建统治者为保证和增加财政收入,所以调整赋税制度;从经济方面看,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这些因素促成了赋税制度由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的转变。同时,货币地租的施行又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反映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松弛。明清赋税制度的变化体现出两大趋势:1、地租形式:由实物地租发展为货币地租(说明在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更发展)。2、征收标准:取消了汉唐以来长期的人头税,按田亩征税,形成了“地丁合一”的形态,这是我国封建赋税制度的最后形态。(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趋向松弛)。这两点足以证明封建国家在日趋衰落。【小结】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1、知识梳理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主要有四种:战国秦汉的租赋制、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⑴租赋制: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标志着封建剥削方式开始出现;商鞅变法规定的赋役有田租、徭役等;秦朝的赋役有田租、徭役、兵役等;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口赋和兵役四项负担。⑵租调制:主要实行于魏晋到南北朝,重点是北魏的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这里的“调”按户征收。⑶租庸调制:实行于隋至唐中期。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⑸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⑹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的特点: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材料一:康熙48年,康熙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已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田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材料二:乾隆46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①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③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议一议:材料一反映了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粮食问题突出。材料二反映了人地相争的现象启示: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多,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过度增长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要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同时发展经济要注重和保护环境相协调。清初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后又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人口增长过快。(一)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表现⒈棉花种植的推广: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⒉引进高产作物新品种:明代引进玉米和甘薯,清代不断推广,粮食总产量增加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形成了一些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特点及表现思考:为什么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1、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民有能力出卖剩余产品2、赋税征银,农民必须出卖农产品换取银两(二)手工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特点及表现⒈生产工具的革新:明代浙江嘉兴新式纱绸机。⒉生产技术的提高:双色套印技术广泛传播,多种颜色的彩色印刷品。⒊分工日益细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⒋生产规模扩大:广东佛山的冶铁业,一日出铁六七百斤。⒌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⒈背景:⒉时间:明朝中后期。⒊地点:江南一些地区。⒋标志:苏州丝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⒌历史地位:局限个别地区、个别生产部门;始终在萌芽状态徘徊,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厂手工业阶段,其力量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但毕竟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社会发展趋势,其出现从经济基础上表明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⒍发展概况:⒎影响:⒍发展概况:⑴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和个别生产部门(稀疏);从全国看,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⑵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部门和地区增多了。如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十分缓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①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其二是场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②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约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一是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其二是封建国家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海外贸易,影响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①发达的农业;②发达的手工业;③发达的商业;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⒎影响:⑴对政治的影响:标志着封建制度开始解体。⑵对经济的影响: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根本上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⑶对思想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明末清初出现了一批早期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开始冲击封建思想。西欧中国政治统治经济政策对外经济和贸易思想条件其他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许多工商业城市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腐朽的封建制度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工商业贸易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对外贸易巨大发展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文化专制禁锢思想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农民购买力低地主投资土地不扩大再生产商业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战国)和晚期(明清)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的不同点:初期,促进封建地主经济阶级形成,加强封建统治,战国时,大商人成为占有土地的新兴地主,一些商业繁荣的新兴城市成为政治中心,如临淄、邯郸,经济发展为后来的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晚期,对封建制度起瓦解作用,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从政治上动摇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小结:封建初期,甚至在唐代大部分城市首先都是地区的政治中心,然后才成为商贸中心。明代以来,很多新兴城市,完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景德镇,以生产瓷器而成为商贸城市。商品的内容也有很大变化。战国时流通的品种多为各地土特产品,明代以来,农产品中的经济作物、手工业品为商品的主流。货币地租的倾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吻合。⒉明清时期城市的变化与封建初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2007·重庆·1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C.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D.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高考链结:C【解析】A项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在商朝;B项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为唐中期;D项清政府不是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而是限制。(2008·海南历史·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
本文标题:200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旧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3179 .html